12月1日,由石油化工研究院碳捕集团队自主创新研发的溶剂PC-1在格尔木炼厂顺利完成工业试验。新溶剂的吸收解吸性能大幅提升,解决了含氧烟气氛围下溶剂氧化降解与腐蚀失控导致成本上升的难题。在复杂组分气体处理量每小时5万立方米的条件下,二氧化碳纯度稳定达到99.7%以上,新溶剂运作效率较传统胺提

首页 > 碳管家 > 碳排放 > CCUS > 技术 > 正文

中国石油碳捕集技术迎来新突破 自主研发溶剂效率提高20%以上

2022-12-13 11:50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12月1日,由石油化工研究院碳捕集团队自主创新研发的溶剂PC-1在格尔木炼厂顺利完成工业试验。新溶剂的吸收解吸性能大幅提升,解决了含氧烟气氛围下溶剂氧化降解与腐蚀失控导致成本上升的难题。在复杂组分气体处理量每小时5万立方米的条件下,二氧化碳纯度稳定达到99.7%以上,新溶剂运作效率较传统胺提高20%以上,预计节约成本超过20%。

碳捕集技术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第一步,目的是分离复杂组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将其再次利用或注入地下封存。但由于国内碳捕集存在技术规模小、换热效率低、捕集成本高等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CCUS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为此,石化院将低成本捕集作为技术攻关的核心,采用AI量子化学计算技术,挖掘化学溶剂基因库配方,开发了新一代吸收溶剂PC-1,在提高处理量的同时减少了设备体积和占地,大幅降低捕集成本。

据悉,PC-1溶剂第二阶段试验,即超重力解吸反应器大型化试验将于明年4月开展。该阶段将主要测试PC-1溶剂与新型反应器的匹配程度、长期使用效果、解吸效率提高效果和降低解吸能耗能力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