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12月5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关于深化绿色认证集成改革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目标要求,到2023年底,持续推动国家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实施,率先推进一批具有浙江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的绿色产品和服务

首页 > 碳管家 > 碳管理 > 碳数据管理 > 政策 > 正文

探索开展“双碳”认证试点!浙江省市监局就《关于深化绿色认证集成改革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

2022-12-12 10:57 来源: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12月5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关于深化绿色认证集成改革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目标要求,到2023年底,持续推动国家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实施,率先推进一批具有浙江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的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双碳认证、乡村振兴、绿色服务等领域实现认证新突破,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扩大,绿色认证采信和推广应用等协同体系进一步健全,绿色认证示范创建取得明显进展,各行业各领域参与度显著提升。到2025年底,我省绿色认证体系更加健全,标准体系、认证体系、监管体系、采信推广体系基本完善,绿色认证覆盖面逐步拓展,各类绿色产业组织(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明显增强,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消费需求,市场份额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市场认可度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我省持续保持绿色认证先行示范领先优势,形成高质量发展和两个“先行区”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还提出了,引导企业对标国际先进,开展能源、环境等管理体系及绿色低碳相关认证,促进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节能高效、低碳环保等绿色发展水平。探索开展“双碳”认证试点,逐步建立和完善浙江“6+1”领域“双碳”认证制度和模式。

关于公开征求《关于深化绿色认证集成改革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碳达峰碳中和等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省委改革办《重大改革需求清单(第1期)》等要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我局牵头起草了《关于深化绿色认证集成改革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市民和单位可在本通知发布之日起7日内,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箱等方式反馈意见。为方便联系,反馈意见时敬请预留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杭州市西湖区莫干山路77号金汇大厦省市场监管局合格评定处(邮编:310005);

联系电话:0571-89765132;

电子邮箱:jiangnx@zjtj.org。

附件:《关于深化绿色认证集成改革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12月5日

关于深化绿色认证集成改革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碳达峰碳中和等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要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现就我省深化绿色认证集成改革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发挥标准与认证的战略性、基础性、引领性作用,采取“增产品、优制度、强品牌、提能力、降成本”一揽子集成改革举措,深化推进“涉绿”认证评价制度整合,建立系统科学、集成创新、开放合作、数字赋能的绿色低碳认证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供需有效对接,便利国际贸易和合作交流,推动绿色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省域现代化先行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要求。到2023年底,持续推动国家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实施,率先推进一批具有浙江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的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双碳认证、乡村振兴、绿色服务等领域实现认证新突破,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扩大,绿色认证采信和推广应用等协同体系进一步健全,绿色认证示范创建取得明显进展,各行业各领域参与度显著提升。到2025年底,我省绿色认证体系更加健全,标准体系、认证体系、监管体系、采信推广体系基本完善,绿色认证覆盖面逐步拓展,各类绿色产业组织(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明显增强,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消费需求,市场份额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市场认可度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我省持续保持绿色认证先行示范领先优势,形成高质量发展和两个“先行区”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二、主要任务

(一)增产品扩领域,持续形成绿色认证规模优势

1.深化绿色产品认证。在主导消费品、绿色建材、绿色包装、电器电子等领域,大力推进实施国家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提升绿色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保持我省绿色产品认证规模全国领先。围绕打造“浙江制造”质量新优势,开展浙江制造绿色产品提质扩面行动,构建覆盖主要消费品的“浙江制造”绿色认证标准体系,扩大优质绿色产品供给,积极争取将我省主导产品纳入国推绿色产品标准清单和认证目录。(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省邮政管理局)

2.加快乡村振兴认证。推进“乡村民宿”“美丽乡村”“绿色康养”等乡村振兴认证试点,打造“品字标浙江服务”品牌,助力形成“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中国美丽乡村”模式,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运用合格评定手段,健全生态产品价值科学核算经济价值机制,为绿水青山贴上价值标签。加强“丽水山耕”“品字标浙江农产”等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强化有机产品认证和管理,开展生态低碳农产品认证,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民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

3.推进绿色服务认证。以质量认证为手段,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商贸流通、快递包装、信息服务等绿色转型,探索开展公共机构“零碳”、碳惠认证、绿色供应链、绿色物流认证,推进绿色数据中心、绿色交通、良好商品售后服务等服务认证,研究绿色金融服务认证,探索绿色项目、企业第三方评价机制,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邮政局、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市场监管局)

4.探索开展绿色低碳认证。围绕加快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低碳高效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建立健全绿色低碳产业标准认证体系,引导企业对标国际先进,开展能源、环境等管理体系及绿色低碳相关认证,促进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节能高效、低碳环保等绿色发展水平。探索开展“双碳”认证试点,逐步建立和完善浙江“6+1”领域“双碳”认证制度和模式。(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

(二)优制度提能效,加快构建我省绿色认证体系

5.科学确定绿色认证内涵和评价方法。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兼顾资源能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低毒少害、易回收和再利用、健康安全和质量品质高等特征,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产品(服务)与组织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统筹考虑资源、能源、环境、品质、减碳降碳等属性,科学确定绿色产品(服务)评价的关键指标和关键阶段,建立我省绿色产品(服务)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民政厅、省商务厅)

6.健全绿色认证评价标准供给机制。充分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以“支柱产业、先进标准、市场认证、采信互认”为核心,优先选取与消费者吃、穿、住、用、行密切相关的生活资料、终端消费品、食品、民生服务等领域,共同编制浙江绿色产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明细表,统一发布绿色产品、绿色服务评价标准清单。组织相关方对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进行评估,适时纳入绿色产品(服务)评价标准清单。支持省内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相关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鼓励学会、协会、商会等社会团体制定技术领先、市场成熟度高的绿色认证评价团体标准,增加绿色认证评价标准的市场供给。积极争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支持,将浙江制造绿色认证团体标准适时纳入国家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体系。(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民政厅、省商务厅)

7.构建浙江特色绿色认证体系。统一发布绿色产品、绿色服务认证目录,依据标准清单中的标准组织制定认证规则,发布绿色产品(服务)认证标识。引导认证机构根据企业需求,开展绿色认证,采信相关认证结果,避免重复检测和认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绿色认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共同出台绿色认证实施指导意见,避免重复评价,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

8.推进“涉绿”认证制度整合融合。深入研究各类认证技术,分析差异,推广实施“1+N”绿色融合认证,完善企业“一次认证、多张证书”模式。探索统筹节能、节水、低碳、可再生能源产品认证、环境标志认证和绿色设计产品评价制度,实施绿色产品全项认证或分项认证,实现企业“一次申请、一揽子办理、一次发证”,避免重复检测和认证,促进企业减负增效。在具备条件的领域,增加企业自我声明的评价方式,切实降低制度性成本。(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建设厅、省水利厅)

(三)深采信降成本,加大绿色认证应用推广

9.促进绿色产品生产消费。开展绿色建材下乡、绿色家电下乡、绿色智能家电促消费、家居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等活动,推动形成政府、协会、企业、电商平台等多方参与协同配合的促消费联动机制。鼓励绿色产品行业企业发展跨境电商,拓展绿色生产和消费市场,支持通过绿色认证的企业,纳入浙江“放心消费”单位,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参与“品质浙货 行销天下”推广工程。推动物流降本增效,培育一批绿色流通主体。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推广应用绿色包装。推进绿色饭店建设,提升绿色客房和绿色餐饮服务水平。加快信息服务业绿色转型,推进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认证,建立绿色运营维护体系。(责任单位:省建设厅、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局、省经信厅、省大数据局)

10.深化绿色产品采购采信。积极采信绿色认证结果,在已开展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的领域,政府采购按规定优先采购或强制性采购具备绿色产品标识的产品。在财政投资项目优先采购经绿色认证的产品和服务,鼓励国有企业健全绿色采购制度,提高政府绿色采购比例。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利用采信第三方认证结果实施绿色监管,推动建立保险行业、信贷对绿色认证结果的采信机制。(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建设厅、省商务厅、省银保监局、省市场监管局、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局、省经信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

11.推进长三角区域绿色认证一体化。依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建立与省市间协同协作机制,推动长三角绿色标准的协调统一,推进认证结果互认互通和采信运用。提升长三角地区政府绿色产品和服务采购比例,打造长三角绿色认证一体化大市场。(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建设厅、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局、省经信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

(四)强品牌促互认,提升绿色产品市场竞争力

12.提升绿色认证品牌影响力。推进绿色重点行业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品牌策划和宣传,打造“浙江制造”绿色产品认证品牌,以及乡村民宿、绿色康养等服务认证品牌。鼓励通过电商平台、线下体验等方式,创新绿色认证品牌传播模式,提升消费者对绿色认证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和忠诚度。组织开展绿色认证产品和服务评测,加强成果发布和交流推广,培育绿色认证生态引领品牌,加强经贸合作和品牌推广。(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民政厅、省商务厅)

13.推动绿色认证国际合作互认。推动建立绿色产品和服务国际互认合作机制,开展国内外绿色认证标准比对分析,助力绿色认证产品和服务“走出去”,降低认证重复性成本。合理运用绿色认证技术贸易措施,积极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建立绿色产品与3C产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等采信互认通道,发展绿色“三同”产品。(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省经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

14.开展绿色认证体系推进领跑行动。组织开展全省绿色认证先行示范区、绿色产品(服务)推进领跑者及“零碳”(低碳)示范园区(社区、企业)等创建活动,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业态,释放绿色发展活力,引领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链”主企业,发挥其在技术攻关、要素聚合、上下游协作、生态营造中的支撑引领作用。鼓励企业积极申请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推进绿色认证技术创新及应用示范,提升绿色产业质量效益。(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建设厅、省经信厅、省商务厅)

(五)提能力强监管,夯实绿色认证支撑保障

15.加强认证技术能力建设。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优势,建立健全认证技术支撑体系,深化绿色认证发展的政策制度与方式创新,推动绿色认证效能提升。完善绿色低碳产品检验检测体系,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积极培育绿色产品和服务标准、认证、检验检测专业服务机构,引导认证与检验检测机构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技术能力、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培育和引进高品质绿色认证机构,支持企业开展绿色认证。(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建设厅)

16.增强绿色认证创新动能。加强绿色认证领域技术研究,建立科技创新与绿色认证联动工作制度,健全尖峰、尖兵、领雁、领航等重大科技项目与绿色认证联动机制。研制绿色认证相关的“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指南,推进绿色认证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攻关及示范应用。发挥标准技术、质量认证对绿色低碳产业的支撑引导作用,推进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在数字产业、高端装备、新材料、清洁能源、储能等新兴领域,加大绿色技术创新投入,打造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产业发展高地。加快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创新策源地建设。(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建设厅)

17.健全绿色认证监管机制。完善政府部门、认证机构、企业、社会多管齐下的质量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市场主体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主体责任、认证机构对检测认证结果的连带责任;发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效能,强化认证检测监管和信用监管、执法稽查、反垄断执法、反不正当竞争、网络监管、广告监管等监管手段协同发力,对涉纪案件线索按规定移送,对严重失信者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强化绿色认证有效性监管,维护绿色认证的公信力,提高绿色认证标识的含金量和影响力。(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发改委、省经信厅)

18.强化数字智治赋能。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数智平台,建设“浙江绿色认证在线”应用场景,纵向贯通国家、省、市、县四级数据,横向联通市场监管、发改、经信、科技、民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建设、商务、文旅、机关事务等部门绿色认证相关信息,归集省域绿色认证和双碳认证综合数据,公开发布绿色认证相关政策法规、标准清单、规则程序、产品目录、实施机构、认证结果及采信状况等信息,实施绿色认证动态监测、评估等应用。鼓励“一地创新、全省应用”。(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民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建设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局、省大数据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等议事协调机制作用,成立工作专班,加强部门之间、部门和地方之间联动,突出精准施策,统筹形成合力,推进绿色认证政策研究、标准研发和认证实施推广等工作。抓好措施落地执行和跟踪督导,确保取得成效。(省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政策保障。将绿色产品认证结果作为可持续发展导向指标,运用到绿色制造体系评价、绿色企业(项目)认定评价、购置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评价、环境信息披露等工作。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加强与生态绿色发展相关财税金融政策的对接,实现绿色认证支持政策全覆盖。(省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深化督考推进。细化工作方案,以项目化、节点化、清单化的形式,明确“路线图”“时间表”,确保全省深化绿色认证各项工作按计划推进实施,定期开展工作任务的监督检查,总结进展成效,分析问题不足,促进整改提高。(省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宣传推广。积极利用多媒体融合、多平台传播、 全方位宣传绿色认证目标和政策,凝聚社会共识,提高公众知晓率,引导企业主动参与,形成深化绿色认证强大合力。及时总结推广绿色认证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工作动力,向全国输出“浙江经验”。(省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