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与二次是电网设备一体之两翼,智能化驱动之双驱。一次是二次的躯干,二次是一次的大脑。一次侧重的是可靠性,是保证电网设备可靠运行的基石。二次侧重的是自动化、智能化,是保证电力系统故障时快速响应处理的关键。配网是电力连接千家万户的“最后一公里”,设备可靠性是承载供电可靠性的保障。国

首页 > 输配电 > 成套设备 > 企业 > 正文

许继集团:推进一二次融合 助力配网建设

2022-11-25 15:46 来源:许继风采 

一次与二次是电网设备一体之两翼,智能化驱动之双驱。一次是二次的躯干,二次是一次的大脑。一次侧重的是可靠性,是保证电网设备可靠运行的基石。二次侧重的是自动化、智能化,是保证电力系统故障时快速响应处理的关键。配网是电力连接千家万户的“最后一公里”,设备可靠性是承载供电可靠性的保障。国网持续推进配网开关、终端设备标准化、成套化,通过整体设计、成套检测来提升设备整体可靠性。在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发电量的不稳定性与日益变化的负荷之间的矛盾,更需要配电网的可测、可控,数字化配电网势在必行。

一、许继的一二次融合顶层设计理念

(1)一次、二次融合一体化设计,相互提升

开关设备与传感器之间的生产制造工艺差异较大,且一次工作环境为高电压、大电流,如何避免高电压、大电流产生的强电磁场对二次设备性能的影响成为我们解决的关键难题。一次、二次分块分区设计,采用多物理场仿真作为设计依据,将一次、二次生产工艺、绝缘性能、容量试验及机械性能等作为设计约束,基于极端环境和传感器的原理形式开展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在均压、干扰屏蔽、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优化提升实现一次、二次设备一体化设计。

微信截图_20221125154731.png

(2)补齐二次设备短板

一次设备的寿命通常为30年,二次设备最多为8年,如何保证一二次融合设备的寿命匹配?许继主要通过提升二次设备的防护等级、元器件匹配选型、对于容易损坏的元器件模块化设计做到即插即用等手段,智能控制器与操作机构一体化融合密封设计,具备智能控制、机械特性监测等功能,既能独立工作,又能与智能终端协同工作,智能终端失电或CPU异常时不影响控制器操作,保证一二次融合后设备的寿命匹配。

2(1).png

(3)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一次、二次一体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提升用户安装、运维的效率,全插接系统、主辅线缆独立通道设计,可实现5分钟内快速更换元件。现场可自动检测,工厂智能化检测。许继结合多年在开关设备的技术沉淀,利用在线监测技术,实现对开关设备多维度、实时的状态感知,通过多种物理传感器的数据挖掘,实现数据的互为校验和融合支撑,为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基于自主研发的物联终端,实现对开关设备状态的智能诊断、评估,数字化赋能开关设备状态运维,为设备资产健康管理、运维提供依据,保障客户用电连续性和可靠性。

640.png

二、一二次融合产品形式多样

作为国内配网的龙头企业,许继集团积极响应国网号召,依托特有的一、二次优势,先后开发了多种系列的一二次融合中压开关设备。敢为人先。为适应架空线路全绝缘化,研制了内置隔离柱上断路器(ZWNG-12/630-20),国内首家取得型式试验资质。强强联合。作为主要设计单位参与了中国电科院牵头主导的环保型内置隔离柱上断路器(ZW68)的开发工作,在浙江省嘉兴市挂网试运行一年,工作正常,为后续柱上开关的环保替代奠定基础。成果丰硕。先后开发了各种结构形式、类型、配置的一二次融合环网箱、一二次融合柱上开关,拥有成套型和深度融合两级融合程度,电磁式、电子式、数字式三类互感器配置,以及电磁取电和电容取电两种取能方式,并先后在吉林、广西、陕西、江西、青海、山东、四川、浙江等多个省份中标应用。

3(1).png

三、一二次融合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许继集团深耕一二次融合领域的过程中,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独有的单相接地故障判别、处理算法,一次性通过武汉高压研究所的单相接地真型试验;复杂的传感器与开关设备的一体化设计技术,均衡传感器和开关设备的最佳性能。多维的多物理场仿真技术,助力一二次融合新产品快速研制。先后在一二次融合领域布局专利20余项。

微信截图_20221125154332(1).png

四、一二次融合标准布局广泛

许继集团在不断推出新产品的同时,牵头并参与了一二次融合相关的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5项)、国网企业标准(4项)。2022年11月,许继集团牵头编制的团体标准T/CES 033-2019《12kV智能配电柱上开关通用技术条件》列入2022年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

近几年,许继集团自主研发的一二次融合环网柜、柱上开关在为用户带来更可靠、智能化产品的同时,在市场上也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实现订货约8亿,助力配网朝着稳定、有序、智能化方向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