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蒸汽机的隆隆轰鸣,到电力网络的纵横交错,每一次能源技术革命,都是推动人类工业革命进步的强大引擎。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历史大势,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其中“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对于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20年12月,国新办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指出: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能源科技和装备水平……
重组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电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次主动破壁,为能源技术革命开辟出新的跑道:一次破壁,通过重组补全核电产业链,拥有了同行难得的科技创新基因;二次破壁,奋力跳出传统产业窠臼,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技术百花齐放、硕果累累;三次破壁,以综合智慧能源和三网融合为抓手,率先投身智慧城市等国家战略,氢能、储能、智慧能源等技术一骑当先、扬帆领航。近年来,国家电投投身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破壁向前。
革故鼎新
多重保障让创新文化蔚然成风
推动能源科技创新走实见效,离不开相应的保障机制与措施的创新引领。国家电投通过多重保障让尊重科学、重视创新的企业文化蔚然成风。
构建创新组织“金字塔”。国家电投构造了“1+3+12+N”的金字塔型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塔尖的“1”为中央研究院,主要负责前端、尖端科技研究;“3”是三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承载着企业肩负的科技攻关重任;“12”是专注风、光、水、火、核等12个产业领域的创新中心;“N”即多个技术中心,目前仍在不断拓展裂变。这样的战略部署带动了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的建成,8个国家级研发机构、21个省部级研发机构推动着国家电投由传统发电企业向科技引领型企业不断转变。加大创新投入力度。近年来,国家电投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近三年研发费用分别为42.9亿元、68亿元、86.7亿元,年均增长37.5%。大量的投入带来了丰厚的产出,2021年国家电投在国际标准编制方面取得零的突破;专利申请同比增长140.6%,2项斩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国家电投天枢”“国家电投御风”等系列商标完成注册,构建出国家电投全新清洁能源品牌矩阵。
打造顶尖科技团队。未来的竞争是科技人才的竞争,为了留住人才,国家电投不仅仅在薪酬待遇方面做了很多倾斜与创新,更适合的工作环境、更尖端的项目经验,也让很多原本就享受高薪的海外人才选择加入我们。国家电投目前拥有科技研发人员一万六千余人,并计划到2025年引进选拔9名院士后备人才,培养60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培养1000名左右具有行业和企业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骨干,被称为961科技人才培养工程。
百花齐放
技术革命带动各产业迭代升级
产业升级是增加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国家电投紧跟国家“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指引,在一次又一次的技术攻关中带动各类产业迭代升级,形成了一幅缤纷多“彩”、百花齐放的美丽画卷。
最美的颜色永远是端庄大气的中国红。近年来,我国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开发成功,国家电投上海核工院正式启动“国和一号”产业链联盟建设工作,包含研发、设备制造、安装、燃料等17家产业链上下游代表企业参与其中。联盟剑指“100%国产化”目标,带动国内核电产业全面迭代升级,让“100%中国红”在世界核电领域迎风飘扬。
重型燃气轮机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闪耀迷人的金属光泽。国家电投通过科技攻关,在重型燃气轮机领域突破了近百项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技术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目前已在建造当中。核心技术的突破不仅推动我国燃气轮机行业的整体提升,也带动我国的材料工艺、制造工艺迈上了新的台阶。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事保障中,氢能大巴形成了一道绿色的亮丽风景线。作为大巴核心部件之一,国家电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腾”氢燃料电池让氢能客运产业迅速发展。今年以来,国家电投联合主力厂商基于矿用机械、轨道交通、内河船舶等应用场景再次完成共17款新应用产品的开发,让“氢力量”带动更多产业协同迈向未来。
核电机组喷薄而出的蒸汽炙热而洁白,通过换热站多次换热之后,它成为通向千家万户的温暖热源。在核能综合利用领域,国家电投正在积极探索核电产业新价值。山东海阳核电“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为海阳市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热能;厂区内的海水淡化项目为厂区及员工宿舍区持续提供生产、生活淡水;世界首个水热同传工程实践的顺利实施,为同步解决城市清洁取暖和淡水需求等民生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行的“国家电投方案”。
蔚蓝的水面与光伏方阵交相辉映。2013年初,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建成850兆瓦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在多能互补领域迈出探索的步伐;2018年6月,“水光风”多能互补项目1000兆瓦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在这里完成了与风的融合;2022年8月24日,共和3900兆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发权的取得,使国家电投正式迈入“水风光储”一体化大基地建设时代。一路走来,水、风、光、储设备制造及联合控制技术的融合与升级,让黄河上游变了一副模样。
当不同颜色的光汇聚在一起,便形成了阳光的色彩。作为业内唯一一家同时量产TOPCon、HJT、IBC等主流新型高效光伏电池组件的企业,国家电投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破解了光伏高端设备的国际垄断,打造了涵盖研发、设计、制造、建设、运营、回收的完整产业链。当国家电投的电池发电效率不断创出新高,“中国制造”逐渐成了“高端制造”的代名词。
落地见效
在新赛道上扬帆起航
近年来,国家电投聚焦创新驱动、落地见效,让技术创新之笔落在每一个领域,引领我们在新赛道上扬帆起航。
当创新之笔在氢能着墨,便画出了30万平方米的先进生产线。“质子交换膜”就像电脑的CPU,是氢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曾经国内所需99%以上依赖进口,1平方米质子交换膜价格堪比同等重量的黄金。2021年底,国家电投国内首条自主可控30万平方米质子交换膜生产线在武汉正式投产,实现燃料电池各环节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厂家长期垄断的局面。这是国家电投在京津冀、长三角、华中、东北、华南、黄河流域6个大区氢能产业基地落地的一抹剪影。
当创新之笔在矿山落下,便改写了井上井下240米的“作业落差”。在内蒙古霍林河智慧矿山项目,采煤机司机身着白衬衫,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只需动动手指,就能精准操控位于井下240米深处的采煤机,实现远程“一键采煤”。高6.8米、载重170吨的无人驾驶矿车井然有序地穿行于矿坑之中,矿场工人再也不需在零下40至5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下连续作业。基于5G技术的智慧矿山项目,是国家电投推动8个领域典型示范项目落地的生动展现。
当创新之笔在“综合智慧零碳电厂”点下,便列出了争分夺秒的“雪炭行动”作战计划。8月19日,国家电投召开专题会议,首次提出实施“雪炭行动”、建设“综合智慧零碳电厂”的整体设想;8月26日,会议确定将实施“雪炭行动”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10月5日,国家电投下发通知,对在“雪炭行动”中第一次取得突破且具备推广条件的成果设置专项激励制度。“国家电投速度”是按天来计算的,能源技术革命的征程等不得也歇不得,落地见效是国家电投创新驱动的最终目标。
7月1日,国家电投发布了智慧能源产业品牌和国家电投综合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强调,综合智慧能源是我们面向未来打出的“制胜牌”,这将是未来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重要之举。放眼望去,在陕西延安、安徽小岗村,国家电投综合智慧能源管控与服务平台“天枢一号”正在赋能智慧城镇、振兴美丽乡村;在上海前滩、珠海横琴,国家电投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已落地建成,实现智慧楼宇、智慧园区方面新的突破;在江西九江棉船镇,“万里长江第一零碳岛”项目推进再提速,零碳能源、零碳交通、零碳农旅、零碳建筑、零碳固废和零碳航运工程让这座江心小洲成了生态岛、智慧岛、幸福岛。
“把国家电投打造成先进能源技术开发商、清洁低碳能源供应商、能源生态系统集成商”——面对“2035一流战略”宏伟蓝图,国家电投上下勤学苦练、步履铿锵,以能源技术革命为引领,不断破壁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