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市场也开始试运行,标志着电力改革的电能量市场,已经逐步启动,拭目以待,预祝有更好的结果吧。
电能量市场的市场化运行,也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原有的电价定价中,其实是把电能量价格和部分辅助服务成本打包在一起支付了。电能量价格的市场化后,合理辅助服务成本分摊,也就成了迫切的任务,辅助服务规则的合理化,也成了新的改革难点。2022年新版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规则,正当其实。
(来源:微信公众号“电之视角” 作者:电之视角)

图一按照功能辅助服务分类
按照功能或者说对电网安全的作用,辅助服务分为了三大类,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既要承认有功平衡和无功平衡的重要性,也要承认保证事故情况下的安全的成本。
有功平衡中,调频、调峰、备用三个品种的价值,比较公允,目前部分省份,也已经开始了调频和调峰的市场化竞价工作。随着新能源电源的大量接入,电力系统的电子化程度提高,转动惯量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光伏发电随每日光照结束,会给电源快速增负荷带来挑战,这也是目前如何进行该类辅助服务定价的难点。
事故应急和及恢复中,既有对电源侧的事故切机服务,又有对负荷侧的稳定切负荷服务,还有对电源和负荷双侧开放的黑启动服务。

图二辅助服务参与者
辅助服务参与者,分为发电侧并网主体和负荷侧并网主体。比较有意思的是,抽水蓄能电站,放在了发电侧并网主体,新型储能放在了负荷侧并网主体。
发电侧并网主体,变化不大。看点主要在负荷侧主体,虚拟电厂的构成分类,是一大看点,也为虚拟电厂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图三按费用来源分类的辅助服务
按照费用来源,分为不给钱的基本辅助服务,和给钱的有偿电力辅助服务。无需补偿的电力辅助服务,要解决四个问题,不然就会出现义务承担不到位的问题。该谁提供的问题是核心,能提供多少量是个标准问题。目前的基本电力辅助服务,基本上是由常规电源提供,属于找“冤大头”的过程。过多强调义务,也会带来,常规电源对提供基本电力服务没有多少兴趣,不愿意主动提升品质的问题。
一提有偿辅助服务,大家的兴趣就来了。最好提升品质的办法,就是跟经济利益挂钩。对于不好衡量价值的,先采用政府定价固定补偿模式。能够市场化的辅助服务品种,采用竞价或协商,其实更能准确定价。

图四 辅助服务设置和补偿原则
补偿原则,虽然说的很公平,但实际上,目前还是需要常规电源,多提供一些,少补偿一些。公平性的问题,也要逐步通过发展来解决。

图五电力用户参与分享机制
电力用户参与分享机制,分了三种,能独立参与的,属于超级大用户了,部分可调节负荷,要靠虚拟电厂或负荷聚合商委托参与。大部分中小用户,还是以参与分摊的方式,参与的比较多。
图六补偿方式与分摊机制
固定补偿方式的定价模式和市场化补偿模式的定价机制,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补偿成本测定和市场化竞价中的寡头垄断哄抬价格问题,也是个待解难题。
2022年的辅助服务规则,总体水平很高,既考虑了目前的实际情况,也考虑了未来电网发展的方向,规定的也很详细。能否落实好,还看各省的具体落实细则了。但愿在正确的政策指导下,辅助服务市场的完善,能有一个实质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