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多地连续发布高温预警,范围广、时间长、影响大,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进入关键阶段。
中国海油不断增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充分发挥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作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扛起迎峰度夏能源保供责任,稳增长、保民生,用实际行动供油气、送清凉、迎丰收。
增储上产,油气保供能力再提升
7月28日,中国海油对外宣布,我国海上首口页岩油探井压裂测试成功,获得商业油流,标志着我国海上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为增强油气保障能力,中国海油各海域、各板块、各环节多举措、齐发力,寻找新储量、盘活存量资源、加速推进产能建设。
勘探喜获多点突破。上半年,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高效勘探全面开花,战略突破、战略发现、战略展开三个层次推进的“价值勘探”为寻找规模性高产油气田打下坚实基础;新模式、新层系、新区带探索在风险勘探和甩开勘探的部署下扎实推进,渤海油田浅、中、深层勘探收获重要发现。有限海南分公司加大天然气勘探力度,近期完成的多口探井喜获突破。在琼东南盆地东区深水区,一口探井实现低渗储层产能突破,进一步夯实了宝岛区域的储量规模;在琼东南深水潜山领域,一口探井在中生界花岗岩获厚层气层发现,揭示了陵南低凸起潜山的较大勘探潜力。
挖潜增产措施有力。6月,“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投产一年累计生产天然气超20亿立方米,累计外输凝析油超20万立方米,作为天然气增产的“主力军”,天然气处理能力不断提升,产量显著提高;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座海上可移动自升式井口平台“海洋石油163”依托可升降、可移动、可重复利用的优势,推动涠洲12-8油田东区边际油田开发实现新突破。
7月15日9时30分,随着“开始点火”的指令发出,水下采油树阀门在潜水员的操作下缓缓打开,一条蓝色的“火龙”咆哮着从火炬臂喷薄而出。渤海油田锦州31-1气田点火成功,标志着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投入使用,创新的开发模式让难以开采的“静默”油气焕发生机。
新建产能加速推进。在南北多个建造场地,油气开发工程项目正紧锣密鼓加速推进。7月,海油工程塘沽建造场地气温屡屡逼近40摄氏度,垦利在建项目进入施工收尾阶段,焊接施工人员迎战酷暑,“叫板”高温,全力保障施工质量。今年以来,海油工程同步运营项目42个,累计完成钢材加工量18.7万结构吨;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平台海上安装完成,刷新国内海上单体原油生产平台重量纪录;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正式投产,海洋油气装备制造向智能化迈进。
创新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再突破
6月29日,中国海油正式发布《中国海油“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全面开启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征程。中国海油以清洁能源助力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绿色发展跨越工程实施,加快新能源产业培育,不断在蓝色大海积蓄绿色动能。
拓域新能源助力节能降碳。在渤海,今年4月来自河北省张家口市的绿色风能和太阳能通过高压线路直通海上,秦皇岛32-6油田和曹妃甸11-1油田群29个海上生产平台全部接通绿色电力。渤海油田在国内海洋石油行业率先实现“绿电入海”,可减排二氧化碳16.4万吨。
在南海,我国首个海上油田群光伏电站——涠洲油田群光伏电站今年投用,每年可节省天然气172万立方米,运营期内实现碳减排8.5万吨,为“最美海岛”送上“绿电”保障。
美丽的“大风车”屹立南海深处,这不单是一道风景,更迎风“转”出绿色动能。我国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示范项目正积极推进,预计每年可生产绿电达2200余万千瓦时。
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6月27日,大亚湾区CCS/CCUS集群研究项目谅解备忘录签署,这是中国首个海上规模化(300万吨~1000万吨)CCS/CCUS集群研究项目,为中国海油实现“双碳”目标再添重要落子。目前,CCUS示范项目稳步有序推进,有限海南分公司正积极谋划开展直排二氧化碳地质埋存项目研究工作,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开展海洋碳汇研究,探索开发利用“蓝碳”资源。
6月15日,经过近10个月的研发、建设,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完成全部设备的制造和安装,将服役于南海东部海域的恩平15-1油田。该示范项目将海上油田伴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和脱水后,回注至地下咸水层,永久封存于地层深处,预计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约30万吨,累计封存二氧化碳146万吨以上,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
海油发展发力技术创新,形成“研发+产品+工程+运维”全业务链条技术服务能力。其自主研发的“柴油机节能减排一体化系统”对海上平台柴油机尾气一氧化碳与颗粒物脱除率高达95%以上,污油泥减量技术服务在“海洋石油112”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首次应用就实现减量率达84%。此外,海油发展常州院还持续推动绿色环保涂料在海上平台应用,将海洋装备涂料涂装一体化服务模式推广至18个平台模块,以创新模式助绿海上生产。
以人为本,保障民生需求再发力
进入夏季,我国部分粮食主产区进入夏收、夏种、夏管农忙模式,农耕用油用肥需求增长;随着全国多地气温不断升高,生产生活用气用电迎来高峰。中国海油全力保障化肥和成品油供应,积极筹措液化天然气(LNG)资源,保障民生需求再发力。
农耕用肥生产发运能力持续增强。中海化学全力抓好化肥生产、发运、销售等工作,为夏粮颗粒归仓贡献价值。盛夏的椰岛海南,水稻全面进入收割期,今年上半年,富岛公司已累计生产尿素超60万吨,超额完成化肥保供任务;大峪口公司磷复肥产量连续5个月刷新历史纪录;华鹤公司全面启动追肥季尿素生产工作,日均尿素发运能力达1800余吨。
成品油供应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中海炼化统筹储运销,力保成品油稳供,提升原油进厂速率,开展原油船期优化,保障原油资源高效衔接。公司上半年累计签约加油站新增29座,累计机械完工加油站47座,新升级综合能源站11座。惠州石化建成我国首个“双频5G+工业互联网”智能炼厂,质量升级项目稳步推进。
液化天然气资源供应和发电能力迈上新阶。气电集团积极协调上游单位提升国产资源供应水平,适当补充采购LNG现货,有效支持重点地区、重要时段的用气需求。
7月5日,一艘LNG船在广东大鹏LNG接收站码头完成卸载,至此,深圳大鹏湾LNG枢纽港成为国内首个累计接卸LNG超1亿吨的LNG枢纽港。作为该枢纽港最主要的接收站,广东大鹏LNG贡献其中超90%接卸量。海油人为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贡献清洁能源价值。
此外,中国海油所属多家电厂研判市场形势,提前部署,为迎接“烤”验做足准备。文昌电厂实现海气和LNG双气源切换,完成海气消纳量约1.2亿立方米;洋浦电厂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以最佳状态迎接今夏大考;莆田电厂推动“智慧电厂”项目和设备管理智能化,更好发挥调峰作用;珠海电厂创新机组运行方式,建成首个新型燃气智能电厂,持续为粤港澳大湾区贡献清洁能源。
中国海油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下半年坚定不移推动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落实落地,奋力实现勘探大突破、原油稳增长、天然气快上产,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以实际行动助力稳增长,贡献海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