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有利政策环境 因地制宜发展地热——访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刘世良
核心提要
◆地热能利用过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等污染物,对自然环境条件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显著效果,契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清洁取暖政策,都积极鼓励利用地热能供暖,为地热能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市场需求,开发利用地热能,正逢其时,大有可为。
近日,《“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明确地热能供暖已经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一条重要路径,要根据地热资源特点和当地用能需要,因地制宜开展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地热能在“十四五”期间有怎样的发展机遇?地热能产业如何把握机遇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刘世良接受中能传媒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我国地热能产业处在发展初期阶段,各方应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共同营造有利于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政策环境,力争到“十四五”末,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增加50%左右。
中能传媒:我国地热资源分布在哪些地区?地热能当前发展情况和前景如何?
刘世良:我国地热能资源丰富,地热能供暖初具规模,市场需求旺盛,减排效果显著,加快开发利用地热能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据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 2015 年调查评价结果,全国 336 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 7 亿吨标准煤;全国水热型中低温地热资源年可采资源量折合18.65亿吨标准煤,主要分布在华北、松辽、苏北、江汉、鄂尔多斯、四川等平原(盆地)以及东南沿海、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等山地丘陵地区,高温地热资源发电潜力为8460兆瓦,主要分布于西藏南部、云南西部、四川西部;埋深在 3000-10000 米的干热岩资源量折合 856 万亿吨标准煤,其中埋深在5500米以浅的折合标煤106万亿吨。
自2000年以来,我国地热能直接开发利用量连年增长,位居世界第一,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清洁取暖政策,都积极鼓励利用地热能供暖,为地热能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市场需求,开发利用地热能,正逢其时,大有可为。
中能传媒:此次《规划》根据我国地热能资源状况、市场需求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要求明确了地热能的发展路径,怎样理解未来五年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重点任务和产业布局?
刘世良:地热发展应以调整能源结构、增加可再生能源供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根据地热资源特点和当地用能需要,因地制宜开展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南方夏热冬冷地区的供暖(制冷)提供绿色替代能源,进一步推动西南地区高温地热发电的增长,争取干热岩发电的突破,实现地热能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规划》围绕“一点、两带、三区”部署了“十四五”期间地热能开发利用重点任务和产业布局。“一点“是打造雄安新区地热能产业发展样板;“两带”是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打造两个流域的地热能产业发展示范带;“三区”是重点发展北方地区的冬季清洁取暖、南方夏热冬冷地区的供暖(制冷)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热发电。
其中, 雄安新区地热产业将打造全球样板,“十四五”期间新增地热供暖制冷面积4000万平方米,把地热打造成为雄安新区特色产业之一。
黄河流域,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清洁地热能源。在中游,陕西省依托关中盆地地热资源,推进地热清洁取暖;山西省继续以太原市带动,开发汾渭地堑地热带地热资源。在下游,依托丰富地热资源,大力发展在河南省郑州、开封、濮阳,山东省聊城、济南、淄博、东营等重点黄河沿线城市清洁供暖项目,以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长江经济带,重点发展城市江水源规模化应用。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充分发挥上海、南京等特大城市地热项目引领及示范作用,发挥杭州、无锡等大型城市对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形成区域联动、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地热产业城镇全覆盖化格局。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同时整合以武汉、长沙为中心的特大型城市优质地热供暖(制冷)项目,形成完整成熟的地热产业体系,向南昌、合肥等周边中心城市辐射,打造地热产业高端示范城市圈。在成渝城市群,以重庆两江新区江水源供热(制冷)项目为示范点,推动重庆、成都等大型城市江水源冷热双供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战略性地热产业。
为实现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发展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传输通道“2+26”城市、张家口市和汾渭平原城市。“十四五”期间,华北地区重点在水热型资源富集区发展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在农村地区重点发展浅层地热能供暖。
在南方夏热冬冷地区,大力发展浅层地热能冷热联供,基于各地浅层地热资源赋存条件,优先发展地表水(江、河、湖、海等)水源热泵,积极发展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度发展地下水水源热泵。同时,建设分布式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能源站系统,满足各型建筑的供暖制冷需要。此外因地制宜,推进建设浅层地热能供热(制冷)示范工程,形成浅层地热能集群化利用示范区。
在青藏高原地区发展高温地热能发电和实现干热岩发电的突破,在羊八井和羊易电站建设的基础上,选取中高温地热能资源丰富的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聚焦“一带两线”,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热带东段地区、青藏铁路沿线和川藏铁路沿线,开展地热能资源详勘和推进地热能发电项目建设。同时,稳步开展干热岩勘查和发电示范项目建设,通过建立1-2个地热能发电示范基地,引领国内干热岩资源开发利用。
中能传媒:此次《规划》对地热能发展提出了加大勘探投入、加强技术研发、做好规划及相关衔接、理顺管理机制等六大保障措施,这些举措对地热发展有何帮助?
刘世良:当前,我国地热能产业处在发展初期阶段,资源勘探程度低,资源家底相当不清楚,建议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撬动企业资本积极参与,开展重点区域地热能资源的详查和精细评价。
在技术方面,《规划》提出,加强技术研发,实现关键技术重点突破,立足关键技术、卡脖子技术的攻关,依托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地热能资源勘探成功率,降本增效,促进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并明确了地热资源勘查技术体系、地热资源开发技术体系、地热利用技术体系、干热岩利用技术体系四个方面的技术。
在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及相关衔接方面,明确了根据水资源保护要求、地热资源禀赋、清洁能源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确定本地区地热能开发利用目标、布局和实施方案。省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总体部署,以地热田为单元,编制本地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规划。
同时提出,理顺管理机制,简化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前期手续;加强对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的监督检查,推进地热能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相关措施,以便营造有利于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