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等为首的动力电池企业掀起了新一轮扩产大潮。赛道的持续向好,吸引着外界资本频频出手投资锂电潜力股。最近,动力电池“新贵”欣旺达再度完成一笔投资。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起点锂电大数据“ID:weixin-lddsj)
近日,东风交银辕憬汽车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对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的投资,助力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赛道,实现“双碳”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股权透析,东风汽车对该基金控股37.3%,为实际控制人。
此次投资完成,也意味着此前2月东风汽车借助东风交银入股欣旺达事宜正式落地。
1、欣旺达投资名单上的车企“身影”
在欣旺达电池公司投资股东名单上,造车新势力以及传统车企“身影”频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入新周期下,车企投资动力电池企业似乎成了一股新潮。
除了此次东风汽车投资外,今年2月24日,欣旺达发布增资议案公告,19家公司向欣旺达汽车电池增资24.3亿元,认购欣旺达汽车电池12.37亿元新增注册资本,对应增资完成后约19.55%股权。
其中,理想汽车关联公司江苏车和家、小鹏汽车关联公司Sky Top LLC、蔚来汽车关联公司蔚瑞投资分别增资4亿元、4亿元和2.5亿元,持股比例将分别为3.2%、3.2%和2.01%。
除了 “蔚小理”,此次投资人还包括上汽金石、广祺欣电、信之风/东风交银,分别关联上汽、广汽以及东风汽车等传统车企。
诸多车企接连投资欣旺达的背后,一方面表明,车企寻找新的、多元化的供应商,保证供应链安全稳定已成为当务之急。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仍保持高速增长势头,预计全年销量将达到500万辆。强劲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背后,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不断暴涨,电池成本高居不下,电池产能供不应求。
行业人士称,为了提高议价能力,降低电池采购成本,车企通常会采取增加电池供应商数量和自行生产电池两种措施。目前,如特斯拉、大众、福特、蔚来等也在逐步布局自产电池领域。
另一方面,欣旺达在产品性能、供应链的打造以及HEV、BEV、PHEV技术路线上的布局战略,也让其成为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中不容忽视的力量。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投资车企中,多数已和欣旺达建立了合作供货关系。如小鹏、上汽、广汽、东风等。
2021年至今,欣旺达接连获东风柳汽T5EV、东风柳汽菱智CM5EV、东风E70、广汽A9E、上汽通用五菱E50、上汽通用五菱CN220M HEV、上汽ZS12MCE HEV等定点;小鹏方面,欣旺达已成为G9某版本的A供。
在诸多车企的青睐下,欣旺达动力电池装机量迅速起量。据起点研究统计,公司2021年装机量达到2.06GWh,市场份额1.3%,排名第10位;最新数据显示,欣旺达5月份单月装机量已跻身国内第五,1-5月总装机量位列第七。
目前,欣旺达的车企客户中既包括吉利汽车、东风柳汽、广汽、上通五菱和小鹏等国内车企,又涵盖雷诺日产、VOLVO、易捷特等国际车企。
公司创始人王明旺曾表示:“虽然在动力电池领域我们来得有些晚,但是目标是为国内一流、国际高端车企服务。”可以预见,随着市场开拓的步伐不断加快,欣旺达将打入更多高端车企的供应链中。
2、超600亿产能投资规划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车企等诸多外界资本的注资,在保障自身供应安全的同时,也为欣旺达投资扩产提供了资金支撑。
从市场需求来看,欣旺达仅2022年就获得雷诺日产、易捷特两大动力电池长单。据估,两笔订单预计未来七年对欣旺达的动力电池需求将达到80GWh。对比欣旺达现有产能来看,缺口颇大。
为加快市场开拓,满足客户订单需求,自2021年以来,欣旺达开始密集扩产多个锂电池项目,且以动力电池为主。据起点锂电大数据统计,欣旺达在动力电池领域投资规划已超600亿元。
2021年8月,欣旺达披露,拟在南昌经开区投资200亿元建设欣旺达南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
同年9月,欣旺达/吉利集团在山东枣庄投资约50亿元的动力电池项目开工,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能80万套混合动力电池的规划目标;12月,欣旺达再与山东枣庄管委会签订项目投资协议,总投资约200亿元用于建设年产能30GWh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
今年3月1日,欣旺达称,拟在珠海市政府辖区内投资建设30GWh动力电池项目,计划总投入约12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100亿元。
3月17日,子公司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与什邡市政府签署项目投资协议书,计划总投入80亿元,计划建设2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截至目前,欣旺达已在国内布局了惠州、南京、枣庄、南昌、珠海、什邡等多个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规划产能已超200GWh。
在技术路线上,除了方形三元电池,欣旺达已经储备了软包动力电池相应的技术,将会根据市场、供应链、客户需求等情况择机投产。
展望未来,随着今年产能的进一步释放,凭借下游多家车企的支持,欣旺达将有望进一步扩大自己在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带动2022年业绩的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