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印发《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绿色电力交易实施细则》,实施细则在试点交易的基础上,对国网地区交易组织、交易价格、交易结算、绿证划转等方式及流程进行了细化,将支撑绿色电力交易常态化开展。在此前,南方区域绿色电力交易规则(试行)已经于2月25日施行。至此,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均已经出台相关规则,全国范围内的绿电交易交易都已经有规则可以遵循!
2021年9月,我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正式启动。时至今日,已经整整运行8月余。目前绿电发展现状如何?各地进展如何?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 作者:梦梵)
根据中电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9月份以来,各地电力交易中心组织的绿电交易成交电量呈波浪式渐进上升趋势。
绿电交易发展现状
2021年下半年,绿电交易成为了行业热词,交易态势稳健。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绿电交易进展还不够火。
2021年8月2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复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同意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
2021年9月7日,我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正式启动,来自17个省份的259家市场主体,以线上线下方式完成了79.35亿千瓦时绿色电力交易。在首次绿电交易中,有68.98亿千瓦时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完成,剩余10.37亿千瓦时交易量在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完成。
首批绿电交易价格较当地电力中长期交易价格溢价0.03—0.05元/千瓦时。由于绿电交易价格完全由发电企业与用户双边协商、集中撮合等方式形成,完全市场化绿电产生的附加收益归发电企业所有,向电网企业购买且享有补贴的绿电,产生的附加收益用于对冲政府补贴,发电企业如自愿退出补贴参与绿电交易,产生的附加收益归发电企业。首批绿色电力交易完成后,多个地区又陆续开展新的绿电交易,绿色电力消费正在提速。
根据落基山研究所估算,到2050年,财富500强企业及其供应链在中国的绿电需求将至少达到每年1440太瓦时。
进入2022年,新能源市场化交易进程加速。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陆续发布的能源相关文件,都提到了新能源市场交易,预示新能源市场化交易将成为2022年看点。2022年,能源消费侧绿色发展成新焦点,全国各省(区市)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或将突破去年定的最低预期值。各省电力大用户,作为消纳主要责任方,将有更多机会参与绿电交易。
国网区域:
5月23日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的《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绿色电力交易实施细则》中提到,绿色电力交易主要包括省内绿色电力交易和省间绿色电力交易。绿色电力交易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双边协商、挂牌等,可根据市场需要进一步拓展,应实现绿色电力产品可追踪溯源。价格方面,绿色电力交易价格由市场主体通过双边协商、挂牌交易等方式形成。绿色电力交易价格应充分体现绿色电力的电能价值和环境价值,原则上市场主体应分别明确电能量价格与绿色环境权益价格。
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初期,按照平稳起步的原则,可参考绿色电力产品供需情况合理设置交易价格上、下限,待市场成熟后逐步取消。
南网区域:
2022年1月25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等部门联合印发《南方区域绿色电力交易规则(试行)》,规则强调,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的购电主体是电力用户或售电公司,其中,售电公司参与绿色电力交易,应与有绿色电力需求的零售用户建立明确的代理关系。电网企业落实国家保障性收购或代理购电政策的,可以作为购售电主体参与绿色电力交易。适时引入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储能等市场主体参与绿色电力交易。
绿色电力交易分为直接交易和认购交易两种形式,绿色电力价格由电能量价格和环境溢价组成,分别体现绿色电力的生产运营成本、环境属性价值。绿色电力交易价格根据市场主体申报情况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按照保障收益的原则,参考绿色电力供需情况,合理设置绿色电力交易价格的上、下限。
各地绿电交易最新进展
所谓绿电交易,是在现有中长期交易框架下,独立设立的绿色电力交易品种,引导有绿色电力需求的用户直接与发电企业开展交易,绿色电力在电力市场交易和电网调度运行中优先组织、优先安排、优先执行、优先结算。目前,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的市场主体,目前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主,将逐步扩大到水电等其他可再生能源。
在全国首次绿电交易试点启动之前,京津冀、浙江、云南、广东等省份先后有零星的绿电交易试点,并为用户提供消费绿色电力凭证。2022年以来,多地绿电交易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跨区绿电交易
◎4月13日,南方区域2022年度首批绿色电力认购交易在广东、海南两省正式开展,本次交易主要面向电网代购电的中小型企业用户以及不享受补贴政策的新能源发电企业。8家市场主体通过双边协商方式达成绿色电力交易意向约327万千瓦时,绿色电力环境溢价平均约3分/千瓦时。
◎2022年1月21日,甘肃—浙江完成首笔跨省跨区绿电交易,交易电量为1500万千瓦时。据了解,该笔绿电交易由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甘肃、浙江两地综合能源公司挖掘电源侧及用户侧市场潜力共同促成。
从5月1日起,1353万千瓦时甘肃绿电陆续送往浙江用电企业,这是自今年2月份以来,国网甘肃综合能源公司与国网浙江综合能源公司通力合作,甘浙之间达成的第二笔绿电交易。
中国电力中电新能源瓜州风电达中国电力中电新能源瓜州风电经前期充分的绿电交易准备工作,于5月初,在“e-交易"平台与国网综合服务能源公司达成绿电交易,经安全校核后,中电安二50MW平价光伏电站有约束出清电量为5535MWh,中电金昌70MW平价光伏电站有约束出清电量8000MWh,2022年5月瓜州风电两场站将通过灵绍直流参与甘肃送浙江省间绿色电力外送交易。
江苏省:首次二类市场绿电交易展开
江苏省积极探索,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新能源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的2022年度绿电交易,共有14家新能源发电企业与7家一类用户、19家售电公司参与了绿电交易,累计成交电量13.5亿千瓦时。
2022年以来,江苏省按月进行绿电双边协商交易,共计成交11.217亿千瓦时,交易均价464.698元/兆瓦时,较江苏省燃煤发电基准电价溢价73.698元/兆瓦时。交易情况如下图:
4月18日,扬中高新区配售电有限公司通过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平台,完成了“绿电交易”。这是扬中高新区配售电有限公司开展的首笔绿电交易,也是省内首次由增量配售电公司促成的二类市场绿电交易。据了解,本次江苏绿电双边协商交易总成交电量0.72亿千瓦时,交易均价467.04元/兆瓦时。
广东省:“十四五”末期市场规模可达百亿级
2022年,广东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按月常态化进行,今年以来共计成交7.33亿千瓦时,平均成交价格508.12厘/千瓦时,较燃煤基准电价溢价55.12厘/千瓦时。
预计“十四五”末期,广东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市场规模可达百亿级规模。广东可再生能源交易为中长期电能量交易,用户可同时购买常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等可再生电力暂不参与现货市场交易,电价不体现分时价格信号。
浙江省:到2025年绿电交易规模达到新能源发电量10%
作为新的交易品种,绿电交易在浙江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2021年11月之后,绿电交易在浙江实现了常态化开展。今年,浙江绿电交易累计电量已达到10.077亿千瓦时。根据浙江电力发布的“双碳”实施方案,绿电交易的市场规模还将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浙江绿电交易规模将达到新能源发电量的10%。
目前,浙江省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主要针对两类用户:一类是外向型企业,通过使用绿色电力,赋予产品绿色属性,增加国际产品销量,提升国际竞争力。第二类是高度社会责任感企业。主要包括在社会责任报告中需要体现绿电消费的知名企业、效益较好的国资企业等。
参与交易的售电企业中,既有国家能源集团、中核集团等国有发电企业,也有正泰集团、艾能聚光伏等多家民营新能源企业;购电企业中,浙江衢州巨化集团有限公司购得5000万千瓦时,成为浙江成交量最大的电力用户。
山东省:2022年绿电交易规模有望破4亿千瓦时
2022年一季度,山东14家新能源场站、15家售电公司、41家用户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申报,达成交易电量2亿千瓦时。不难看出,有绿电需求的用电企业越来越多,市场主体共同消纳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按照绿电购买需求,2022年山东绿电交易规模有望突破4亿千瓦时。山东省作为全国首批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省份,在鼓励新能源报价报量参与市场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市场化发电容量成本回收机制,极大地吸引了市场主体参与绿色电力现货交易。
陕西省:运营商数量和交易电量再创新高
4月14日,国网陕西电力2022年度绿电交易工作已完成,成功代理183家充电设施运营商,累计交易电量8.8亿千瓦时,交易价差实现正增长,参与交易的运营商数量和交易电量再创新高,有力推动了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全省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健康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启绿电消费新模式
4月20日,广西首场绿色电力交易圆满完成,成交电量6600万千瓦时。此次交易的顺利开展标志着广西开启了绿电消费新模式。参与此次绿色电力交易的共有10家发电企业,其中风电企业9家、光伏发电企业1家,交易标的涵盖5月绿色电力消费需求,平均交易价格为48.5分/千瓦时,其中绿证交易价格为6.43分/千瓦时。
华润广西售电公司是本次交易的首笔成交方,该公司为华润怡宝饮料(南宁)有限公司、广西伊利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等全国型优质用户购买5月份绿色电力500万千瓦时。百色乐业扶贫风电场成交了电量1900万千瓦时,
湖北省:颁发首张电碳市场双认证“绿电交易凭证”
4月26日湖北省内首场绿色电力交易签约仪式上,7家发电企业、8家电力用户代表签署绿色电力交易协议,并获颁由湖北电力交易中心、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共同认证的“绿色电力交易凭证”。这是全国首张电碳市场双认证的“绿电交易凭证”,标志着“电”“碳”市场协同迈出关键一步。
海南省:博鳌亚洲论坛全部场馆用电100%“绿电”
4月13日海南电力交易中心完成了100万千瓦时的“绿电”交易,实现了博鳌亚洲论坛全部场馆用电100%“绿电”保障。
2022年是海南省启动绿色电力交易的元年,南方电网海南公司将认真履行绿电供应协议,以绿色电能保障“博鳌之约”,同时积极探索新能源发展模式,深度融入海南省能源改革示范区建设,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贡献华电力量。
甘肃省:3家企业签署63亿千瓦时未来10年绿电交易协议
5月17日,国网甘肃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与腾达西北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河西硅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甘肃菘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签订了绿电交易框架协议,约定在未来10年内促成约63亿千瓦时绿电交易。
企业参与绿电交易近况
2022年,部分企业陆续披露了本年度计划采购绿电规模,其中腾讯502GWh位居首位;扬子石化-巴斯夫为107GWh居第二位;科思创100GWh,居第三位;阳光电源、铁姆肯(无锡)轴承分别以32GWh和17GWh居第四、五位。
以下为各类企业已经进行的绿电交易情况。
大唐集团
◎2022年3月17日,浙江省新一轮绿色电力交易出清结果公布。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取得了累计单场可交易电量破亿的成绩,创历史新高。
据了解,2021年11月22日,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与浙江银泰百货有限公司达成3000万千瓦时绿色电量交易,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源结构和全国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大唐浙江样本”。
◎2022年4月22日,浙江太古可口可乐与大唐电力浙江分公司达成购电合作,购买3000万千瓦时绿电。根据浙江电力交易中心数据显示,浙江太古可口可乐是浙江省内饮料行业最大的“绿电”采购厂家,是浙江省饮料行业第一家100%使用绿电企业,也是可口可乐中国系统第一家100%使用绿电的装瓶厂。
中国华电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华电集团海南有限公司与中远海运博鳌有限公司博鳌亚洲论坛大酒店完成海南电力交易中心组织的海南省首笔绿色电力交易,将为博鳌亚洲论坛场址首次启用绿色电力运营提供保障,在服务博鳌论坛绿色办会理念中彰显中国华电的央企担当。
华电海南公司成功中标本次交易电量的40%份额。本次交易的绿电来源为华电海南公司首个并网的自建项目——海南华林文昌100兆瓦农(渔)光互补项目,该项目也是海南省“十四五”首批并网的集中式平价光伏项目。
国家电投
历时一年,中国第一份新能源长期购电合同(简称“PPA”)终于尘埃落定。
◎3月22日,国家电投与巴斯夫签署一份长达25年的可再生能源合作框架协议,为巴斯夫位于广东湛江的新一体化基地后续装置供应可再生能源电力。根据这份协议,双方交易的绿电以广东供应为主,以国家电投就近绿电资源为后备,主要为海上风电及光伏。
◎3月17日,国家电投铝电公司组织青铜峡分公司、宁东分公司两家电解铝单位,与福建公司、五凌电力在宁新能源单位和中卫新能源公司完成宁夏电解铝行业首笔绿电交易,成交电量900万千瓦时。
作为宁夏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单位,铝电公司积极组织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为青铜峡分公司、宁东分公司两家电解铝企业寻找销售绿电的新能源企业。
◎2月8日,冀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新能源2022年度电力直接交易结果》,东方能源(河北公司、雄安公司)所属河北亮能售电有限公司申报的2600万千瓦时电量全部成交,交易电价保持市场最高水平,标志着该公司成功进入新能源交易市场。
◎国家电投贵州金元广东新能源公司绿电结算2443万千瓦时,净增收130余万元,该笔交易收益的入账,标志着该公司在“提质增效”方面又多了一个突破口。2021年4月21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关于印发<广东省可再生能源交易规则(试行)>的通知》(广东交易〔2021〕66号)文件,明确绿电交易的相关规定。贵州金元广东新能源公司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历史机遇,并根据交易文件的要求,深挖交易政策,为绿电交易做好准备。同年11月份,贵州金元广东新能源公司完成首单100万千瓦时绿电交易后,又分别与中海油、华润电力、中广核等售电公司签订了2022年1.9亿千瓦时的双边长协绿电交易合同。
中广核
◎2021年9月7日,江苏省首笔绿色电力交易在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完成。作为江苏首批试点企业之一,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广核新能源江苏分公司签署了首笔绿色电力交易合同,成功认购电量1.07亿千瓦时。交易所购电力均产自太阳能光伏,有效期至2022年底。
三峡集团
◎助力北京冬奥场馆实现奥运史上首次100%绿电供应。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发电合作伙伴,三峡集团积极参与冬奥绿电交易,向赛区及附属设施累计供应绿色电能超过5100万千瓦时,向北京冬奥会赞助20万吨碳减排量,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为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赛事。三峡能源河北尚义石井风电场作为绿电供应单位,建立保电应急工作体系,保持“全设备、全保护”方式运行,累计投入保电人员500余人次,巡检车辆60余台次,巡视线路210公里,3月4日单日发电量达209万千瓦时,创历史新高。
中国石化
◎4月20日,江汉油田向湖北电力交易中心线上提报2022年绿色电力交易双边协议,经过平台审核,核准成交电量近6000万千瓦时,完成首次绿电市场化交易。
中海油
◎在中海油天津分公司与冀北电力交易中心达成“绿电”采购交易后,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渤海油田秦皇岛32-6油田和曹妃甸11-1油田群的29个海上生产平台已全部接通绿色电力供应,使用绿电量近两千万度。
本次采购交易是中海油天津分公司首次完成绿电市场化交易,也是截至目前中国海油完成的单次最大绿电交易量,其交易总额达到1.86亿度,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6.4万吨。中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首次用上“绿电”将对进一步改善环渤海地区空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位于大亚湾石化区的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简称惠州石化)与中海油电力投资有限公司达成2022年度1亿千瓦时绿色电力交易。这是广东省目前单笔电量最大的绿电交易,也是中海油目前单笔电量最大的绿电交易,相当于惠州石化12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120万吨/年催化装置、30万吨/年气分装置、6万吨/年MTBE(甲基叔丁基醚)装置四套特大型装置一年的用电量。
国网浙江综合能源公司
◎随着浙江省2022年第一季度绿电交易落幕,国网浙江综合能源公司成功为签约客户完成省内及跨省绿电购买工作,交易量为首季度浙江省省内绿电交易量最大、跨省绿电交易量最大,实现了西部清洁能源与东部绿色电力消费需求的有效对接,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广西桂冠电力
◎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广西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开展的绿色电力交易中,交易绿电电量3512万千瓦时,占市场总成交电量约53%,成功完成广西首单绿色电力交易。此次交易可为用户提供绿色电力消费证书35120张,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0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6万吨。
河钢集团
◎2022年3月,冀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首次新能源年度电力直接交易结果,河钢供应链售电板块成交电量2.7亿千瓦时,该交易为河钢集团首次绿电交易,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21.6万吨。
据了解,根据冀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公示的近140家绿电企业及330家发电主体资源信息,河钢供应链售电板块业务依托八家分公司地域优势,发动员工联系当地绿电企业,成功完成河钢集团首次绿电交易。
秦港股份公司
◎4月25日,秦港股份公司在冀北电力交易平台购入2300万度绿电份额,完成首笔绿电交易。此举预计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2.03万吨,标志着秦港股份公司具备绿电环境属性,绿色港口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随着“双碳”目标的设定,电力用户购买绿电的意愿日趋强烈,绿电交易必将迎来发展的爆发期。适时建立配额制的强制绿电交易市场,释放绿电供需双方发展潜力,是加快推进绿电交易市场走向成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