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出炉。我们整理了国家电网公司供区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各地在能源电力领域将有哪些部署?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01
碳达峰、碳中和
北京
坚持节约优先,以科技创新为牵引,大力开展节能全民行动,稳步推进碳中和行动。
天津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快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电力“双碳”先行示范区建设。巩固多气源格局,保障天然气资源安全稳定供应。完善碳市场交易管理,推动企业低碳发展。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推进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化建造。
河北
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调整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发展风电、光电、氢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800万千瓦。推动新型储能发展。抓好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改造,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推进用能权、排污权交易改革。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山西
深入开展碳达峰山西行动。制定我省“双碳”工作实施意见和碳达峰实施方案,落实落细碳达峰碳中和“1+X”政策体系各项任务。探索“双碳”目标实现路径,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积极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碳达峰试点示范建设,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研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施重点行业能效提升行动,持续降低能耗强度,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加快推进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山东
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建立覆盖重点领域的能耗统计监测体系,落实好国家鼓励可再生能源消费政策。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引导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支持胜利油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重点实验室建设。举办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论坛,推动烟台开展智能低碳城市试点。支持枣庄集聚发展锂电产业。
上海
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有序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碳达峰专项行动。加快闵行燃机、海上风电等项目建设,新增光伏装机30万千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淘汰落后产能500项,推动500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新增50家绿色制造企业。推广绿色建造方式,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实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新投放3000辆新能源公交车,全面完成内河泊位岸电标准化改造。
江苏
以落实“双碳”任务为引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与减污降碳成效挂钩的财政政策,平稳有序落实“双碳”目标,防止“碳冲锋”和“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推动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空间结构优化调整,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和氢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发展,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电降耗减排,增强新能源消纳能力,促进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大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加快建设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提高产业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
浙江
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落实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政策,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决避免“一刀切”、运动式“减碳”。狠抓百个千亿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启动700万千瓦清洁火电、100万千瓦新型储能项目开工建设,新增风光电装机400万千瓦以上,积极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强化能源运行调度,确保能源安全保供。
安徽
实施碳达峰行动。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推进能源综合改革创新。开展“双碳”科技创新专项,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实施用能预算管理,探索开展能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严格审批新增“两高”项目,加强存量项目节能挖潜。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减量替代,布局建设一批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发电等项目,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350万千瓦以上。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和“外电入皖”项目建设。
福建
突出绿色转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深化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试点示范,发展抽水蓄能,推动电化学、氢能等新型储能设施建设。
湖北
认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上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湖南
出台全省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双碳”工作实施意见,加快推进能源、用地、产业、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清洁生产,推行绿色制造,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进能源低碳绿色转型和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江西
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健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形成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广大型活动碳中和做法和“绿宝碳汇”,广泛开展绿色创建行动,支持南昌、赣州、上饶创建绿色出行城市。加快建设全国性生态产品与资源环境权益综合交易平台,推进碳汇、碳排放权、水权、用能权、绿色电力证书等交易,争取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整省试点。推进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培育,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推动大宗固体废弃物、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再生利用,发展生物质能、氢能、合同能源管理等产业。
四川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格落实国家双碳政策,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近零碳排放试点建设。出台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测。发挥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功能,有序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鼓励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全面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推动林草碳汇开发和交易,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实施公共机构碳达峰行动,开展节约型机关和公共机构创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滴水。
重庆
有序推进“双碳”工作。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碳达峰实施方案,调整优化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用地结构。落实“三线一单”制度,严格“两高”项目准入要求,统筹做好能耗“双控”和能源保供。全面推进绿色制造、绿色建造,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煤电机组节煤减排改造和城市公共照明节能改造,建设绿色建筑产业园,大力培育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
辽宁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行业碳达峰行动,坚决防止一刀切、运动式减碳。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氢能等新能源,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稳步优化能源供给结构,保障能源充足供应,着力建设清洁能源强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实施一批节能减污降碳改造项目。推进城乡清洁供暖,推广城市绿色智慧公交,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
吉林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制定完善碳达峰实施方案及重点领域支撑方案,建立健全我省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保障体系,坚持先立后破、防范风险,科学稳妥有序把握工作节奏,实现安全降碳。开展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行动,提升行业能效水平。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启动林业碳汇交易试点,研究建立碳汇交易机制。大力推进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建设。加大清洁取暖推广力度。支持辽源市建设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城市。
黑龙江
稳步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构建能源、工业、科技等“1+8”政策体系。统筹化石能源安全和非化石能源发展,发挥煤炭、煤电基础保障作用,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气化龙江”战略。推进佳木斯小型堆核供热项目前期,力争尚志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和源网荷储一体化,新能源装机比重超过40%。建设绿色矿山、智慧矿山。严禁新建“两高”项目,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内蒙古
科学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力度,加快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散改集”,持续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实行能耗强度严格控制、总量弹性管理,完善用能预算管理,强化能耗强度标杆引导,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低水平盲目发展,新建项目一律执行“两个先进”审查标准,新释放用能空间优先用于发展绿色特色优势产业。
陕西
梯次有序实施国家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适应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提升到60%、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24%。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领域节约行动。
甘肃
制定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支持企业能源替代、降碳减碳,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争取国家低碳城市、低碳园区和低碳乡村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积极参与国家碳市场交易。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分行业制定技术改造实施方案,有序推动钢铁、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青海
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围绕在碳达峰方面先行先试,落实全国统一要求,统筹衔接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科学有序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实施好三江源、海西州清洁供暖工程。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开展减碳增汇基础、林草碳汇基线调查,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广泛开展创建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及绿色出行等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结合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努力为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青海应有的贡献。
宁夏
科学设置“碳达峰”“碳中和”年度指标和阶段性任务。深化能耗“双控”三年行动,引导企业加强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动能源资源节约集约。严格产业管控目录,开展重大项目节能评估和产能置换,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光伏、风电、煤层气等开发利用,高标准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
新疆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常态化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挖潜,稳步提高新增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消纳,推动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和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加强“两高”项目精准管理,完善能耗“双控”机制,做到“该保障的全力保障好,该控制的坚决控制住”。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产业,推进钢铁、石化化工、冶金、建材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改造。推广装配式建筑,发展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
02
能源安全、能源保障
山西
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着力稳产保供,促进优化升级,推动绿色发展。有序推进煤矿产能核增,依法合规释放先进产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煤矿智能化改造,加快5G智慧矿山建设,再建成20座智能化煤矿、500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支持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建设,推进光伏、风电基地化发展,加快建设垣曲、浑源抽水蓄能电站,再规划建设8~10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开发利用地热能和生物质能。投运2~3个500千伏新能源汇集站,加快能源互联网试点建设,积极拓展晋电外送市场。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加快管网互联互通。加大焦化、钢铁、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力度,推广大机焦、干熄焦等先进装备技术,引导煤电材、煤焦化氢、钢焦化氢等一体化高效循环发展。
山东
能源保障网方面,加快建设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开工渤中、半岛南5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推进胶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建设,开工海阳核电二期,投运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打造“国和”先进三代核能基地。加快鲁北风光储一体化、整县光伏规模化开发、天然气环网等重大工程。支持日照打造综合能源协同保障基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700万千瓦以上,有效扩大外电入鲁规模。
积极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建设鲁西煤炭储备基地,煤炭年产量稳定在9500万吨左右,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达到1300万吨以上。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进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最大限度消纳清洁能源。增强天然气保供能力,在运在建LNG年接卸能力达到2500万吨,政府储气能力2亿立方米以上。支持东营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
江苏
切实做好能源电力保供。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调节,保证电力充足供应。抓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储备能力建设,有效提升能源供给能力和抗风险水平,全力保障居民生活和经济平稳运行。
安徽
加强能源保供,推进燃煤机组发电量和工商业用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提升“四送一服”等平台效能,加强重点行业产业链产销供需对接,着力缓解缺煤、缺电、缺芯、缺柜、缺工问题,有效治理随意限贷抽贷断贷、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等现象。
福建
加强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保障能源资源等初级产品供应,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江西
加强能源、交通、水利、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障。
四川
深入推进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煤炭储备基地、天然气储气设施、天然气发电项目建设,确保能源资源安全。
加快省级新区交通、能源、信息等“硬件”和营商环境、创新平台、人才引育等“软件”建设,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领头羊。
重庆
建设多渠道能源网,畅通北煤入渝通道,启动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推进三峡电、川电、疆电入渝,提升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开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内部挖潜,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建立完善科学用能政策,优化煤电油气保供机制;强化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帮助企业解决缺煤、缺电、缺芯、缺柜、缺工等要素短缺问题。
辽宁
增强初级产品保障能力。完善能源矿产保障储备供给体系,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调节。维护电力、供水、油气、通信、网络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
吉林
做好电力、煤炭等保供,优化精细化用能管理,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电。
内蒙古
围绕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生态安全,紧扣“两个基地”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集中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
加大清洁能源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力度,强化煤炭应急产能储备,加强特高压外送通道和配套电源工程建设,持续优化蒙西电网东部末端网架和电源点支撑布局,促进电力充足供应,做好煤炭电力保供工作。
陕西
坚持“稳控转”调优能源工业。狠抓优煤、扩油、增气各项工作,在确保安全生产前提下,强化稳产、保供、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支撑。推进可可盖、巴拉素等煤炭项目建设,加快延长石油富县、陕煤黄陵等外送配套电源建设,扩大电力外送规模。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加快煤电机组节煤减排改造,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大力发展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陕北至湖北、神府、渭南3大新能源基地项目建设,推进抽水蓄能电站、氢能示范项目实施,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用好能耗弹性空间推进技术工艺先进、产品市场广阔的重大项目建设,新建项目严格执行能耗等最新技术标准,确保严控盲目上马“两高”项目的要求精准落地。
优化金融、能源、交通、公用事业等行业涉企服务。
甘肃
全面强化粮食能源、重要产业、战略投资、生物安全等领域风险管控。
统筹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
青海
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升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西藏
加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建成投用格拉输油管道,加快川藏铁路供电工程二期项目,开工建设街需、冷达水电项目和雅中光伏基地,实现苏洼龙水电站投产发电,力争开工金上外送特高压直流通道,推进城网建设和农网改造升级,积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区。
03
基础设施、重大项目
江苏
科学论证、适度超前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加大交通、能源、水利、管道特别是城镇燃气管道,以及市政、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领域投资力度,加快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动交通、物流、能源、市政等领域智慧化改造。
浙江
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按照适度超前布局的要求,聚焦交通、能源、水利、防灾减灾、新基建等领域,滚动做好项目储备,加快推进在建工程。
湖北
加快建设襄阳宜城火电、荆州热电二期、随州电厂等火电项目和黄冈平坦原、咸宁大幕山、宜昌清江等抽水蓄能项目,实施金上至湖北直流特高压等输配电项目,推进宜昌、恩施页岩气勘探开发。
湖南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重点抓好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其中包括重大能源工程。
河南
实施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原大型煤炭储备基地、中原储气库群、鲁山和辉县等抽水蓄能电站、整县屋顶光伏发电等能源项目,争取陕电入豫工程核准开工。
加快推进住宅小区、重要用户地下配电设施防涝迁移改造。
推动受损学校、医院完成维修加固,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
四川
推进孟底沟水电站、岷江航电枢纽等重大工程建设,推动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力争开工建设天府南—重庆铜梁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等项目。
辽宁
保证财政支出力度,优先投向重点工程,加大交通能源等领域支持力度。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建设红沿河核电、徐大堡核电。
吉林
抓好5G基站、特高压、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7大领域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启动4台83万千瓦燃气机组建设。推动煤电机组改造,提升煤电机组运行水平和调峰能力。
黑龙江
聚焦能源工业,深化央地合作建设“百年油田”,推进页岩油商业性开发取得实质性突破,稳固油气当量在4000万吨,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力争新增煤炭产量300万吨以上。
陕西
围绕交通、能源、水利、防灾减灾、城市更新、管网改造、生态治理、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持续做好项目谋划储备。
甘肃
推进陇东综合能源基地高质量发展,新增煤炭产能1465万吨,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5亿立方米。
支持平凉打造能源化工和康养基地。
新疆
稳步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推动能源、化学、建材、轻工、电力等传统产业改进工艺、提质增效,稳步发展石油石化、煤化工、硅基、有色金属等资源密集型产业。支持克拉玛依创建国家级资源富集地区转型创新试验区,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石油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石油炼化一体化发展。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抓好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推进能源建设。推动“疆电外送”第三通道、“西气东输”四线工程开工建设,提高“疆电外送”能力。建强完善750千伏主干网架,巩固提升农村电网。
不断壮大兵团综合实力。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电力、通讯、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
西藏
进一步消除电网覆盖盲区。
04
能源转型
河北
因势发展后奥运经济,建设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氢能产业示范城市。
推动新能源等新技术示范应用。
山东
推进清洁取暖通道城市应改尽改,非通道城市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
江苏
努力打造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物联网、工程机械、高端新材料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福建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化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着力壮大绿色经济新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建设国内领先的电动船舶研发制造基地,发展新能源工程机械,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
支持发展海上风电、海底储油、海洋信息、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建设国家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
湖南
聚焦产业发展,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重点抓好十大产业项目,其中包括邦盛储能电池材料、长远锂电池正极材料。
河南
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因地制宜利用地热资源,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450万千瓦以上。
江西
支持宜春打造国家级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
四川
落实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聚焦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水风光气氢多能互补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三江”水电基地、凉山州风能发电基地、“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打造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支持发展氢能源。聚焦清洁能源支撑产业,大力发展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推动晶硅光伏、能源装备、多元储能等产业重大项目落地,加快推进甘孜—天府南—成都东、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聚焦清洁能源应用产业,实施“电动四川”行动计划,促进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壮大,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提档升级,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构建成渝氢走廊。
重庆
推动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
辽宁
支持阜新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支持朝阳、葫芦岛建设清洁能源产业基地。
吉林
加快吉林油田战略转型,形成“油、气、新能源”三足鼎立发展格局,稳步推进油气勘探开采、页岩油和天然气开发等项目建设。
新能源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促进新能源生产、输送和消纳、高载能产业、装备制造协同发展。全面推进“陆上风光三峡”项目建设,加快装机扩容。建设吉林油田风光发电项目,同步做好吉化新增产能“绿电”衔接保障工作。加快中车清洁能源装备基地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鲁固直流140万千瓦“光热+风电光伏”示范、蛟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做好通化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谋划废弃矿坑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推动白城、松原“绿电”园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建设自带负荷绿电项目。加快“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建设。加强智能电网建设。积极发展新型储能设施。有序推进地热资源利用。
加快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设备全产业链项目建设,谋划氢能制备、存储等项目。
黑龙江
加快发展新能源和环保产业,推进重点企业发展新能源全产业链,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建设新能源产业集群。
内蒙古
大力推进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优化升级。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聚焦“两率先”、“两超过”目标,加快蒙东、蒙西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和抽水蓄能电站、新型储能设施建设,加快沙漠、戈壁地带大规模新能源开发规划布局,加快源网荷储、风光火储一体化综合应用示范,壮大风光氢储产业集群,建设安全、灵活、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增新能源并网规模2000万千瓦以上,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提高到40%以上。积极筹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金,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运维服务业,集中建设千亿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氢能装备、储能设备产业基地。协同联动深化能源改革,建立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健全新能源项目管理办法,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实施园区自备电厂、高耗能企业绿电替代,发展绿色制造,打造一批低碳园区、零碳园区。
支持鄂尔多斯建设现代能源产业基地。
支持阿拉善建设可再生能源基地。
加快推进清洁取暖。
陕西
坚持“四水四定”要求,加快能源、产业、用水等结构调整步伐,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甘肃
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建成“十四五”第一批风光电项目,启动建设“酒湖特高压”配套风电、“陇电入鲁”工程及配套风光电项目,加快“陇电入浙”“陇电入沪”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玉门昌马、张掖盘道山等3-4个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德福高档电解铜箔、东方钛业绿色循环等项目建设。推动金昌新能源锂电、平凉智能光电、张掖智能制造等产业集聚发展。
支持金昌建设镍铜钴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创新聚集区。
青海
加快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着眼助力全国能源结构转型、降碳减排,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坚持源网荷储一体化,高质量建设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继续扩大两个可再生能源基地规模,科学建设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加快建设羊曲、龙羊峡、玛尔挡等以水电为主的新能源调控基地,打造多元协同高效储能体系,积极创建国家储能先行示范区。稳步打造零碳电力系统,持续开展全网绿电行动,推进“青电入豫”配套工程建设,做好第二条外送通道前期工作。加快建设零碳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持续壮大以新能源发电成套设备及关联设备制造为主体的产业链,积极培育光伏和储能制造两个千亿级产业,更好发挥青海清洁能源“风生水起”“风光无限”独特优势。
宁夏
带动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增长20%以上。
新疆
依托荒漠戈壁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加快新能源发电、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数字化智能电网项目建设。
启动实施“煤改电”(二期)工程,完成21万户年度任务。
西藏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建设金沙江上游和雅鲁藏布江中游水风光储多能互补基地,加快雅江水电龙头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推进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和高海拔风电建设,有序推进“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力争建成和在建装机1600万千瓦。
05
新能源汽车
北京
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
抓好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管理。
河北
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措施。
支持保定新能源汽车等基地建设。
开展工业污染治理提档升级、重型柴油车清洁替代等专项行动。
山西
做大做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百亿级产业。
鼓励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消费。
山东
促进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消费。
上海
推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推动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新增1万个公共充电桩。
江苏
促进绿色家电和新能源汽车消费。
浙江
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
安徽
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和以旧换新。
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5万个、充电桩1.8万个。
湖北
培育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消费热点。
河南
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方向,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四五”末乘用车产量达到3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30%以上,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
江西
开展新一轮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等行动,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全覆盖。
四川
加快充换电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活动。
重庆
鼓励区县开展新能源汽车促销、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
汽车产业,抓住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加快高端新能源整车项目建设生产,推进长安汽车软件园、国家氢能动力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平台建设,增强动力电池、汽车电子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完善充换电设施,试点建设车路协同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构建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
辽宁
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
扶持壮大集成电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吉林
带动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化应用,助力打造万亿级长春国际汽车城。深入实施“旗E春城、旗动吉林”项目,统筹抓好换电站布局,优化产品性能和产业生态。推动关键配套企业回归、配套产能扩增。推进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中心建设。
支持辽源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轨道客车零部件配套生产基地。
内蒙古
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鼓励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
建设一批智能停车场、智能充电桩。
陕西
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活动。
青海
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合理布局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换电站。
新疆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
西藏
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规划建设。
06
乡村振兴
天津
持续完善乡村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加快美丽乡村示范路创建。
山西
推动绿色低碳县城建设。
山东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清洁取暖等重点工作。
安徽
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加大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湖南
加快农村电气化步伐。
四川
升级改造农村电网。
辽宁
持续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吉林
加强农村电网改造。
黑龙江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垃圾污水治理和清洁能源利用。
青海
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有序推进“燃气下乡”。
07
改革
浙江
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港口航运中介、行业协会商会、供水供电供气等领域涉企收费,引导平台企业降低过高收费。
安徽
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亩均效益评价,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依法实行差别化财税、用地、用电等政策。
河南
抓好医药卫生、价格、电力等领域改革。
江西
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
四川
取消工商业目录电价,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完善推广“税电指数”。
内蒙古
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落实交易电价浮动机制。
甘肃
深化电力、水资源、天然气价格改革。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推动林权、水权、草原承包经营权、排污权、用能权交易。
青海
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能源、资源等领域价格改革,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08
技术创新
山西
精准对接碳达峰碳中和、能源革命、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等,立项实施30个左右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山东
突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氢能等关键领域,开展10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上海
促进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实体经济,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创新行动,布局发展一批智能终端产品和机场、建筑、能源等场景应用。
湖南
重点抓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其中包括深海风电输变电核心技术。
河南
立足电气、矿山、盾构、起重机械、轴承、农机等优势领域,推动传统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黑龙江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等领域研发攻关。
内蒙古
紧扣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乳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启动种业、“双碳”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陕西
支持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围绕能源资源、信息、材料、生命科学、农业环境等重点领域,布局提升陕西实验室体系。支持西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榆林创建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加快杨凌农科城等创新载体建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煤炭分级分质利用、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制备、光子集成芯片制造、机床智能主轴、高性能传感器、高世代基板玻璃等“卡脖子”领域,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全力打通产业链、创新链的痛点、堵点,实现“两链”深度融合。
青海
推进重大技术攻关。围绕青藏高原典型生态系统维持与修复、碳达峰碳中和、盐湖产业、清洁能源、绿色有机农牧、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
09
交流合作
山西
提升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的国际影响力,办好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等活动。
山东
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集装箱运输枢纽和全球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中转分拨基地。
安徽
提高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加强关键技术设备和零部件、能源资源进口。
福建
搭建两岸行业标准共通信息平台,建设两岸能源资源中转平台。项目化推进与金门马祖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先行论证实施福建侧项目,促进厦金、福马率先融合发展,建设共同家园。
四川
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等活动。
黑龙江
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
内蒙古
在能源、化工等领域建设10个企业级、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
全面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沿黄省份、毗邻省区的务实合作,特别要在能源、生态、旅游、商贸和科技、教育、医疗、人才等重点领域寻求突破。
陕西
落实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机制和政策体系,支持关中合力建设科创大走廊,推动陕北全面加快能源革命、转型升级,促进陕南系统迈向绿色循环发展,加快把各区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产业优势、综合协同优势。
原标题:2022年,各地在能源电力领域将有哪些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