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天津市发改委发布了《天津市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天津电源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比重大幅提升。清洁能源装机由238.9万千瓦增长到664.0万千瓦,比重由18.0%提高到34.6%。节能减排深入推进,煤电机组清洁高效发展。全市不达标的30万千瓦及以下煤电机组已全部淘汰。加大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力度,全部51台煤电机组(含自备)均实现了超低排放;完成14台次共528.9万千瓦煤电机组节能改造,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由313.2克标准煤/千瓦时下降到295.4克标准煤/千瓦时。
《规划》提出,到2025年:
效率提升。2025年,全市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不高于292克标准煤/千瓦时。
加速电力绿色低碳转型。到2025年,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800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达到30%左右。保障本地可再生能源消纳,严格落实国家可再生能源电力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上网;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22%左右,完成国家要求的责任权重。
促进传统能源清洁发展。推动煤电绿色低碳转型,有序推进大沽化工、国华能源、中石化天津公司和渤化永利等燃煤自备机组改燃或关停;优化本地电力电量平衡,严格管控电厂耗煤,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减少公用燃煤机组发电小时数。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碳捕捉等碳减排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成果示范应用。
《规划》提出,建设多个绿色低碳转型项目,包括:
有序关停燃煤自备机组。关停大沽化工、国华能源、中石化天津公司和渤化永利等燃煤自备机组。
燃气分布式项目。加快建设临港粮油加工区、开发区西区等燃气分布式能源项目。
非化石能源项目。推进滨海新区大苏庄、小王庄,宁河区东棘坨等一批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推动海上风电项目前期工作,建设滨海新区“盐光互补”百万千瓦级基地。
应急调峰电源。按照国家部署要求,积极推动大港电厂现役机组退而不拆作为应急备用电源;建设华能临港燃机第二套机组;推动北郊热电厂
有序关停燃煤自备机组。关停大沽化工、国华能源、中石化天津公司和渤化永利等燃煤自备机组。
燃气分布式项目。加快建设临港粮油加工区、开发区西区等燃气分布式能源项目。
非化石能源项目。推进滨海新区大苏庄、小王庄,宁河区东棘坨等一批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推动海上风电项目前期工作,建设滨海新区“盐光互补”百万千瓦级基地。
应急调峰电源。按照国家部署要求,积极推动大港电厂现役机组退而不拆作为应急备用电源;建设华能临港燃机第二套机组;推动北郊热电厂项目,争取“十四五”期间开工;继续推进蓟州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
全文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