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新政落地后,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市场,今后需要服务的用户或将成倍增加。”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的民营售电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但这一过程并不轻松,需要吃透政策,自身本领过硬,才能在变局中站稳脚跟。”
电价新政即国家发改委10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业内人士指出,《通知》虽然表面上定位于煤电价格改革,但本质上着眼于整个电力系统的机制建设,新一轮电改的再次鼓帆或从《通知》开始。
那么,《通知》出台近两月,电力市场有哪些显著变化?
煤电市场化联动启动
《通知》提出了四项重点改革内容,有序放开全部煤电上网电价;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推动工商业用户都进市场,并同步取消目录电价;保持居民、农业电价稳定。
上海电力大学能源电力科创中心常务副主任谢敬东指出,《通知》出台背景旨在解决电力保供的严峻形势,近可保障供应,远则健全机制。“出台背景虽显苦涩,但对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而言,不失为一个契机。”
那么,《通知》发布至今的成效如何?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冯永晟认为,目前我国电改的现实是,虽然市场化进程已取得明显进展,但电价传导机制仍然不畅,特别是大部分终端电量仍适用目录电价。相应地,电价波动的引导作用受限。“换言之,电价难以及时有效向社会有效传递一次能源价值、生态环保价值、电力安全价值的真实信号,破解的着手点就在于先让电价动起来,《通知》给予了清晰思路。”
《通知》发布后,各地相继出台文件,明确全部燃煤发电电量通过市场交易在“基准价+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上网电价。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煤价和需求均有所下调,电力保供形式明显缓解。中国能源研究会配售电研究中心副主任吴俊宏表示:“电价价格变化和燃料变化基本趋势相同,意味着煤电开始市场化联动,这对理顺煤电关系意义重大。”
激活电力市场“春水”
长远来看,电力市场机制正逐步完善。
冯永晟指出,目前电力市场建设不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成本仅在发电侧内部分摊,辅助服务市场不健全;二是缺乏容量机制,容量充足性和容量灵活性保障均缺乏有效激励。制约两类机制建设的障碍恰在于电价传导不畅,因此《通知》的出台有利于两类机制的构建。”
据了解,《通知》下发后,目前多地出台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新规中,辅助服务成本要逐步向用户端疏导,辅助服务品种也在不断更新调整。
一般工商业用户全部入市带来的变化同样显而易见。
吴俊宏指出,一般工商业入市压缩了“双轨制”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减少现货试点的阻力。“同时,代理购电用户参加现货市场,解决了长期困扰现货市场的双轨制‘痼疾’。”上述售电公司负责人表示,《通知》下发后的另一可喜变化在于信息公开不再是完全“黑箱”状态,当前公布的部分数据是此前无法得知的,交易更公开、透明了。
优先发用计划持续放开
改革犹如大象转身,牵一发而动全身。业内专家认为,《通知》大刀阔斧的真改革阻力不小,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
国家发改委2019年印发《关于全面放开经营性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的通知》,明确经营性用户发用电计划原则上全部放开。吴俊宏进一步指出:“《通知》下发为经营性电力用户的发用电计划放开注入了‘加速剂’。国家发改委发文优先鼓励用户与新能源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国网印发《省间电力现货交易规则(试行)》,山东部分外来电入市,持续推进意义重大但难度不小。”
售电公司工作人员指出,“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是深化电改关键。“如今‘两头’发电侧和工商业用户全部放开,市场转轨、价格波动、交易风险让各方承压不小,但这是成熟电力市场的必经过程。如若收窄已放开的燃煤机组,市场化建设将局部倒退,关键还是健全配套设施。同时,要持续培育用户市场化意识,引导其直接参与交易。”
谢敬东建议,加大价格浮动幅度也就意味着风险的加大,当务之急是改变一部规则先行、配套机制后上的做法,坚持市场建设和市场治理并重,在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同时,加快推动电力市场治理现代化建设。
原标题:成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