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来,《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136号文件”),引发了业界持续、热烈的讨论。
理解政策意图、分析政策导向,对于凝聚共识、推动政策落地至关重要。近期,本刊编辑部就此向相关各界专业人士约稿、约访,并与国网能源研究院共同举办学术沙龙,努力为业界呈现更清晰的政策视野。
——政策彰显了“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战略意图。应对我国能源发展所面临的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当前,虽然新能源发展规模和速度超出预期,甚至在一些领域出现“内卷”现象,但一个基本的判断没有变,新能源仍须大力发展,且处于电价市场化改革的宝贵窗口期。
——政策反映出“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改革导向。在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中,“健全能源价格政策”是五大重点领域之一。在具有高度技术经济性特征的能源电力市场,“能由市场形成的价格均由市场形成”虽面临诸多挑战,但始终是可以不断迫近的目标。专家们认为,136号文件在国家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宏观背景下,力图打通新能源发展与电力市场建设之间的逻辑联系,强化新能源消纳与清洁低碳转型之间的机制衔接,畅通新能源向终端用能的成本传导,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3月24日,在本刊与国网能源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学术沙龙上,来自政府机构、学术界、企业界的专家认为,136号文件的影响深远且多维——
从发展新能源的角度看,政策有利于形成真实的市场价格,促进电力资源高效配置,引导新能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在投资领域,新能源项目需动态调整投资边界条件,建立精准收益模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行业良性发展。这不仅是对新能源投资逻辑的重塑,更是对整个行业生态的优化。
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角度看,政策有利于更好地引导新能源与调节资源(如储能)、电网协调发展,助力构建更加高效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的时间和空间价值正在得到各方认可,确立多元电源价值评估体系,推动火电与新能源协同竞争机制建设,重点破解系统调节经济责任与绿色环境成本分摊难题成为重要任务。
从建设电力市场的角度看,政策有利于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扩围,各地电力市场规则将按照国家要求相应完善,极大促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为保障新能源平等参与市场,政策要求各地完善中长期交易规则体系,通过交易周期缩短至周、多日、逐日三级梯度,形成多层次交易体系。
对于推动政策落地见效,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如何更好统筹设计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协同发展路径;如何更好发挥地方政府因地制宜优势,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制定实施方案;如何更好引导各方预期,给出关于新能源投资、交易的清晰信号。
新能源,是我国广袤国土所赋予的能源资源禀赋,其产业链更是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要领域。在关税战、贸易战形势复杂严峻的当下,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是通过市场机制创造新优势、新动力的过程。我们坚信,在政策与市场的共振中,我国新能源必将走出一条兼顾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