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总量方面,2016-2019年我国原煤产量分别是34.1亿吨、35.2亿吨、37.0亿吨和38.5亿吨(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20》)。在一次能源占比方面,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长期在70%以上,2011年之后,随着我国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占比保持下降趋势,图1给出了相关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20》)。
(来源:微信公众号“先思录”ID:foresight-thinking 作者:尹明)
图1.2011-2019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
近年,我国原煤生产进一步向内蒙古、山西、陕西和新疆等头部省份集中。
依托国务院在2014年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确定的14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我国在蒙、新、晋、陕、甘、宁、黔等省份开展建设16个大型煤电基地,包括:山西(晋东南、晋中、晋北)、陕北、彬长、宁东、准格尔、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呼伦贝尔、霍林河、宝清、哈密、准东、伊犁、淮南、陇东以及贵州。
“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2016年退出煤炭产能2.9亿吨,2017年提前2个月完成全年退出1.5亿吨目标,2018年退出2.7亿吨产能,截至2020年底,煤炭退出产能超过10亿吨。煤炭资源开发重心进一步向资源禀赋条件好、开发条件好的“蒙晋陕地区”集中。
表1给出2016-2019年我国原煤产量前十位省份原煤产量全国占比情况。2016年至2019年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四省份原煤产量全国占比增幅超过了1个百分点,特别是内蒙古增长近4个百分点。2016年至2019年,贵州、山东、安徽、河南的原煤产量全国占比下降明显。
表1.2016-2019年我国十大产煤省份原煤产量全国占比及变化情况
为了说明集中度问题,本文采用“累积占比”指标进行分析,其定义如下:
前i位的累积占比=第1位到第i位各自占比的累加和。
例如,2019年前三位原煤累计占比=2019年内蒙古原煤产量全国占比+2019年山西原煤产量全国占比+2019年陕西原煤产量占比=70.6%。以此类推。累计占比越大,说明集中度变得越大。
表2给出了2016-2019年我国前十大原煤生产省份原煤产量累积占比及变化情况。数据表明,2016年至2019年,我国原煤产量累积占比变化值均为正值,说明我国原煤产量集中度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内蒙古、山西、陕西与新疆四省份的煤炭累积占比增长了近8个百分点。前三位原煤生产大省原煤生产集中度增长了10%,达到71%;前四位原煤生产大省原煤生产集中度增长了11%,达到77%。
表2.2016-2019年我国前十大原煤生产省份原煤产量累积占比及变化情况
近年,原煤生产不断向蒙晋陕地区集中,我国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的战略格局不断巩固和加强,我国高载能产业加快向西南、西北能源价格洼地(特别是电价洼地)转移。很多煤炭生产集中地区面临这自用电量快速增长,同时外送电量规模不减的情况。煤炭资源是就地转化,深度融入当地经济发展,还是就地转化为电能外送或是直接外运其他省份,将是一个影响我国发展全局的能源保障的重大问题之一。而探寻解决方案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要客观认识煤炭生产对这些煤炭生产头部大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
对我国“双碳”战略的思考3: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必须破解“十大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