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我国海上风电补贴的最后一年。只有按规定完成核准(备案)并在今年年底前并网发电的项目,才能拿到0.85元/度的标杆电价,每度电享受约0.4元的补贴。明年,海上风电将正式进入无补贴时代。目前,不少海上风电项目正赶在年底前完成安装并网。
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不完全统计,截止2021年8月30日,共计有43条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动态,涉及并网、风机吊装等,装机规模近15GW(14862.45MW)。不同于陆上,海上风电环境复杂,受天气影响大,每年平均可施工窗口期仅100多天。2021年最后3个月的冲刺窗口期,海上风电建设的紧张程度可见一斑。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作者:莫小雅
图1. 2021年1-8月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动态
央视两度聚焦 海上风电抢装潮
作为“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的重要产业组成部分,海陆风电抢装也引起了央视聚焦。2020年11月,央视财经就曾播出陆上风电抢装潮,从风电叶片、整机制造和吊车生产等几个环节进行了相关报道。
2021年6月29日晚,CCTV-2《经济半小时》栏目聚焦“海上风电现抢装潮”,整档节目围绕如东海上风电建设,从项目业主、施工方、装备方、上下游设备商多角度折射抢装常态。2021年8月,央视财经再度聚焦海上风电。
目前,风电吊车市场已回归冷静,海上风电施工船租金大涨,有业内人士表示,去年装一台风机大概在300万元,现在可能到800万元左右,但在市场上已经高达1500万元。以5000吨上下的运输船为例,之前每个月船租60-70万元,现在已经涨到了150-160万元。
设备商的生产繁忙程度依旧,多家海上电缆、塔筒、轴承等上市公司业绩“飙红”,某证券分析师表示,今年以来海上风电的整体表现还是非常靓丽的,整个风电指数的涨幅在6.8%左右。
图2. 部分风电上市公司半年报
抢装过后,短暂低谷期
从图1可以看到,海上风电项目以2018年左右核准的一批项目建设为主,今年并没有新的海上风电项目招标/核准。在2021年7月召开的全球海上风电大会上,多家国内知名海上风电整机商企业也曾表示,面临即将到来的海上风电项目电价“腰斩”,项目造价无法达到平价条件的情况,开发企业目前没有实际的海上风电平价项目招标,手里暂时没有明年的新订单。
这意味着国内风电整机商今年上半年无标可投,明年平价将进入短暂的少订单困局。从“界面新闻”获悉,近期三峡能源和华润集团正准备启动海上风电项目,但行业内反应平淡。
基于当下海上风电发展现状,目前尚无法做到平价上网,仍需政府提供适当的支持。整机商持着谨慎态度,此时市场又忙于抢装,项目建设挑战重重,企业压力山大,或为没有新订单的主要原因。
据悉,“十三五”期间已完成核准、临近建设的存量项目,约1000万千瓦,预计真正实现平价前的三年,每年有300万千瓦的装机保底,虽然市场装机较2021年有所回落,但这些项目经过充分的测风测量、地质勘查等前期准备工作,具有较好的开发条件,可以贴近平价建设,蓄势待发,或可成为支撑行业过渡至2023年的一个主要力量。
存量的三年?蓄势待发
据统计,为推进项目降本增效,仅2020年一年时间,业内多家企业就累计推出了平价海上风机20款,均在造价和发电性能等方面实现显著优化。
我国海上风电加速度发展,面对迫在眉睫的平价关键节点,业内公认,目前我国海上风电项目的造价尚无法满足平价上网要求,且整机成本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大幅下降。
海上风电靠存量的三年,与其说是市场短暂低谷期,不如称其是蓄力期。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曾表示,目前,我国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的条件已经具备。从资源量角度来看,据最新评估,我国海上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超过35亿千瓦,开发潜力巨大。就产业链而言,经过多年的培育,我国已具备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自主设计、研发、制造、安装、调试、运行能力。运输、吊装、运维设备和船舶的专业化水平也在持续提升,显著提高了建设效率。
同时,海上风电开发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数据显示,2010—2020年,我国海上风电度电成本的降幅接近53%。未来几年是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和变革的关键期,新型大容量机组的应用,专业化施工船舶和设备的投用,数字化技术手段的普及等,都将带动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下降。预计在未来3年内,我国海上风电有望实现平价上网。
“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也使得未来海上风电成为巨大蓝海,广东、福建、浙江、山东等多地纷纷出台“十四五”规划,其中不乏海上风电字眼。新能源发展战略机遇期,市场格局面临新一轮洗牌,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