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2021年春季峰会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AP1000、EPR三代核电技术全球首堆相继在我国建成投产并完成首炉燃料循环运行,自主核电品牌“华龙一号”成功并网,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

首页 > 核电 > 核电建设与运行 > 报道 > 正文

我国三代核电技术跻身世界前列 我国核电可实现规模化、批量化发展

2021-04-26 09:39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 谢文川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2021年春季峰会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AP1000、EPR三代核电技术全球首堆相继在我国建成投产并完成首炉燃料循环运行,自主核电品牌“华龙一号”成功并网,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表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有望按照每年6-8台的核准节奏,实现未来规模化、批量化发展。

在运电站安全稳定

2030年核电发电量占比或达8%

《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核电机组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新投入商运核电机组20台,新增装机容量2344.7万千瓦,商运核电机组总数达48台,总装机容量4988万千瓦,装机容量位列全球第三,2020年发电量达到世界第二。新开工核电机组11台,装机容量1260.4万千瓦,在建机组数量和装机容量多年位居全球首位。

“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7000万千瓦左右,在建约5000万千瓦;到2030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8%。”张廷克认为,未来15年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到2035年,我国核电在运和在建装机容量将达到2亿千瓦左右,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10%左右。

如此有底气的数据,得益于我国近年来在核电装备方面突飞猛进的发展。《报告》显示,中国三代自主核电综合国产化率达到88%以上,形成了每年8-10台(套)核电主设备供货能力,建设施工能力全球领先。

高效发展的前提是安全。我国各运行核电厂严控机组运行风险,是未来发展可期的另一重要因素。《报告》显示,我国在运核电机组三道安全屏障的完整性得到保证,核燃料元件包壳、一回路压力边界、安全壳的完整性满足运行技术规范要求,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2级及2级以上运行事件。核电厂人员的个人剂量和集体剂量均保持较低水平,放射性流出物排放总量低于国家监管部门批准排放年限值,环境空气吸收剂量率在当地本底辐射水平正常涨落范围之内,没有发生影响环境与公众健康的事件。

据了解,在与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规定的性能指标对照中,截至2020年底,中国具备统计WANO综合指数的47台核电机组中,28台机组的综合指数为满分,占我国核电机组总数的60%。

“核电能量密度大、机组可用率高,可连续稳定提供可靠出力,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积极作用。但安全依然是前提。”张廷克表示,国家核电发展政策渐趋积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体现了鲜明的政策导向,行业前景预期良好。

对此,《报告》也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国家从能源供应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统筹考虑,重新将核电作为一种达峰主力能源发展,为核电发展营造了新的政策机遇期。未来十年,我国能源结构清洁化、低碳化转型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核电运行稳定、可靠、换料周期长,适于承担电网基本负荷及必要的负荷跟踪,可大规模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作为基荷电源,通过与风光水等清洁能源协同发展,共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科技创新获新进展

产业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

2020年我国核能领域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报告》显示,2020年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重大专项继续稳步推进,“华龙一号”大力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小型反应堆示范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第四代核能技术的研发正在加紧布局,聚变堆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在反应堆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获得重大成果。

此外,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型号“国和一号”正式发布,示范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部分关键设备研制取得重要突破,屏蔽电机主泵研制取得重大进展,超大容量 1E 级阀控蓄电池、堆芯仪表系统等成功研制,一批核电站主要辅机设备相继实现自主设计和制造,COSINE 软件开发及取证工作继续推进。

在核产业链合作上,罗辛矿、湖山矿等海外铀矿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项目保持稳定生产。中哈合作建设的哈萨克斯坦200吨AFA-3G压水堆核燃料组件厂基本完成设备安装调试。中法后处理大厂、中美核安保示范中心等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同时,我国核电产业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关键设备、核心元器件、基础软件等“卡脖子”问题方面有望取得重要突破,核电装备的自主化和国产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后处理科研专项有望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我国将逐步掌握大型乏燃料后处理工程的标准设计技术,200吨后处理厂将建成,从而初步建立起闭式循环的产业能力。若干低放废物处置场将建成,并将开展高放废物处置实验室建设,满足核电站放射性废物集中处置需求。

张廷克预计,随着核电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安全性、经济性的提升,大型核电机组综合利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也将在供电、供热、工业制氢、海水淡化等多个应用领域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核电的发展也将带动国内装备制造业、建筑安装行业发展,助力我国创新能力的提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