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实施,既可以促进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又可有效满足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经济及社会效益巨大。”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泰证券董事、中泰国际董事长冯艺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报” ID:cnenergy 作者:徐宁 段德咏)
冯艺东认为,加快建设一批能源基地特高压交直流送出工程,加大西电东送规模,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是助力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
我国能源资源特别是清洁能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距离东中部负荷中心1000-3000公里。能源资源与消费需求的逆向分布,客观上需要加快建设一批能源基地特高压交直流送出工程,这样一方面可以服务我国西部资源富集地区能源高效综合开发,另一方面能满足东部地区能源消费大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用能需求,对于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外电入鲁’战略的实施是一个成功案例,成效显著。”冯艺东说。“十三五”山东省累计接受外电3881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9亿吨,减排二氧化硫30万吨,有力促进了全省能源结构调整及节能减排。
据统计,“十三五”规划的锡盟-泉城、榆横-昌乐、山东-河北环网交流以及鲁固、昭沂直流等5项特高压工程全部建成投产。2020年山东接受省外电力的能力提高到2198万千瓦,较2015年提升193%,占山东省最大负荷的比重达到19%,有力保障了电力可靠供应。预计到2030年,山东省全社会最大用电负荷将达到1.72亿千瓦。根据山东省相关规划,到2030年,煤电占省内电力装机比重要下降到44%左右,“十四五”、“十五五”预计山东省电力供应还有约700万千瓦和1250万千瓦缺口。
“持续加快推进‘外电入鲁’战略实施,将省外来电占比提升至全省电力供应的24%左右,是保障山东省能源电力可靠供应,助力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冯艺东说。
入鲁外电从哪里来呢?甘肃陇东。该地区煤炭资源丰富,预测储量1540亿吨,位列全国第6位。陇东及周边地区风电、太阳能资源也较为丰富,是西北地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根据甘肃省能源发展规划,在宁正、灵台等矿区建设火电600万千瓦;在庆阳、白银地区建设风电550万千瓦、光伏350万千瓦,年输送电量430亿千瓦时左右,通道利用小时数5500小时左右,新能源电量占比40%左右,陇东能源基地的煤炭和新能源资源具备集约化大规模开发并通过特高压直流跨区外送的条件。
冯艺东强调:“特高压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也是我国世界领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我国已全面掌握了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核心技术及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冯艺东看来,陇东距离山东约950公里,采用特高压直流将电力送至山东,技术上安全可靠,具备经济性和可行性,既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清洁能源的优化配置,响应国家能源政策,助力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又可提高山东接受外电规模,突破能源资源和环保条件对山东省电源发展的制约,经济及社会效益巨大。
为此,冯艺东加快推进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实施,并给出如下建议:
首先,将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及配套电源、送受端配套电网工程同步纳入国家“十四五”能源、电力规划,尽快具备同步实施的条件,推动通道及电源“十四五”建成投运。
其次,为了有效应对电网交直流耦合日趋紧密,送端多回直流集中外送,受端馈入直流落点密集,直流故障易引发电压、频率稳定问题等挑战,建议将烟台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泉城-枣庄特高压线路工程纳入国家“十四五”能源、电力规划,进一步完善特高压网架结构,提升电网安全稳定性,提高“外电入鲁”输电通道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