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新能源发电装机快速增长,系统峰谷差持续拉大、灵活性调峰资源短缺、电网调节能力不足,针对以上情况,交易中心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建立新能源友好型交易体系设计,从市场机制层面对电力系统的多种灵活性资源进行调配,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市场运行环境,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是在交易周期方面,建立“中长期+短期+现货”的全周期交易市场体系,鼓励市场主体在年和月交易基础上,开展周和多日等月内交易,促进电量不断精细化,对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形成互补,增加交易灵活性及价格弹性,2020年山西省新能源月内交易电量0.86亿千瓦时。二是在交易品种方面,探索源荷互动竞价交易,推动用能习惯由“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12月率先开展新能源与电动汽车互动响应交易,在新能源大发时段,2家负荷聚合商与3家新能源企业进行电力互动响应,运用可调节资源参与电力系统调峰,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三是在调节资源方面,配合能监办推动独立储能和用户可控负荷参与调峰市场,鼓励具有灵活调节能力的储能、可控负荷资源主动参与电网调节,提高电网运行的灵活性。
下一步,交易中心将着力研究新能源与常规能源、负荷侧资源间电力互补的市场机制,构建源网荷储互动的市场化清洁能源消纳体系,探索多能源相互依存、互益互补、协调发展的可行路径。
原标题:山西电力交易中心完善市场化机制 助力新能源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