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二,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要着力升级能源消费方式”:——把节能提效贯能源全过程各领域;——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新方式;——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1.怎么判断自己在节能?家人(以下用Ta替代)偶然听到,很不理解:“又要节能,又要提升,到底要我少用电,还是多用电?”我回答:“这没

首页 > 配售电 > 能源服务 > 评论 > 正文

如何用有限的案例向家人解释“电力市场化”

2020-12-28 08:41 来源:享能汇 作者: 享能汇工作室

这周二,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要着力升级能源消费方式”:——把节能提效贯能源全过程各领域;——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新方式;——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

1.怎么判断自己在节能?

家人(以下用Ta替代)偶然听到,很不理解:“又要节能,又要提升,到底要我少用电,还是多用电?”

我回答:“这没有标准答案,政府不会停居民的电,你想用就用。”

(来源:微信公众号“享能汇” ID:Encoreport 作者:享能汇工作室)

Ta:“那怎么证明我节能了?”

我:“水、电、煤账单的金额下降。”

Ta:“那节能就是少用呗,难怪前几天新闻说要限电,原来是要百姓节能啊?”

不对,我觉得自己被绕进去了。这个时候,要用事实说话。

我:“你看,这是我们家今年的电费账单情况。”

3.jpg

图:家庭每月用电情况比较2019VS2020

“ 黄色柱子是去年的月用电量,跟去年比,今年每个月都多用了电。这是因为,今年家里增加了三个新电器——小白、大白和安娜(电器化名)。这个就是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

“但是你再看11月份,是不是很奇怪,用电量怎么比去年低?”

Ta:“为什么?”

我:“11月份开始用暖,但跟去年不同的是,今年我们没有用空调,因为你说空调吹多了头痛,于是换了两个电暖器,一个功率1000瓦,1个1200瓦,有时候同时开,有时候交替开,取代了一只2000瓦的空调。这两只电暖器,用智能温控暖风,相对来说比较节能。”

图:电暖器说明书

“推断11月份用电量下降,很可能跟用电暖替换空调有关系,既然用电量下降了,我们就就节能了。

但这里还有个关键点——节能不是一味叫你少用电。这次电器替换,既没有牺牲舒适度,相反,这种取暖方式你更喜欢。

所以当你的用能体验效果不变,甚至体验更好的时候,能耗却降低了,这个才叫节能,这和不让你用电是两码事。”

Ta点头觉得有道理,又问:“怎么分析出来的。”

我给Ta看了手机上的app:

6.jpg

图:“网上国网”app (非广告)

“以前是纸质账单,你只会记住电费,以及电量用到了哪一档。但大数据时代,国网把历史数据都放在app里,变成动态图表的形式,我们可以及时分析家庭用能。

这不,才过11月份,这两只电采暖的节能好处就体现出来了,等12月的账单出来,我们还可以再验证一下,这个分析对不对。

2.电力市场化又是什么?

Ta听着来劲了,又来个灵魂拷问:“你老说电力市场化,又什么啊?”

我:“我们先看看价格是不是能决定需求。

“你看本地电价,我们已经用到了第三档。

7.jpg

图:本地第三档居民电价

第三档的白天价格是0.977元/度,相比第一档白天0.617元/度,这一下子就差了0.36元。虽说国家不会强制居民用多少电,但价格一高,你自然不会放纵地用。

24小时内,晚上10点到第二天6点(谷时)的电便宜了一半,所以你习惯给电器定时到凌晨启动。”

Ta:“这个我懂。”

我:“再举个例子,看看需求能否决定价格。”

这是一张在外面租借共享充电宝的账单——2020年10月11日下午13:09-13:51分,在商场给手机充电42分钟,花了3元。

8.jpg

图:“街电” 充电账单

我们来算算,这3元是什么水平。

平时的电费是按度来计算的,这个账单按时间计费,这是第一个不同——不管手机是什么型号、什么功率,价格都一样。百度一下手机充电情况:

图:百度问答1

图:百度问答2

因为是粗算,直接取第2个结论——平时我们给手机充电1小时,耗电0.0042度。但一边充一边还可能刷微信,那就多算些,1小时耗电0.005度。

我们按本地区用电量第二档的价格0.677元/度算,下午1-2点间,在家充电42分钟,电费=0.005*42/60*0.677=0.00237元=2.37厘。

按目前的算法,3元和2.37厘相差了100多倍。

但先别急,现在是在商场,我们得按照本地一般工商业电价算。以百度查到的商场电压等级为例:

11.png

图:百度新闻查任意一家商场

我们就用10千伏的单一制工商业电价算,非夏季峰时价格为0.801元/度。

假设商场没有给放置共享充电宝的商铺加价,那么取得充电器后,42分钟充电成本=0.005*42/60*0.801=0.0028元=2.8厘。

假设商场(违法)翻倍向商铺收一度电1.6元,我们得出的结论还是很低=5.6厘。

那么, 比来比去,3元其实都“贵”的离谱。但结果你还是用了,理由如下:

手机没电了,必须要充电

没有带充电宝;

不可能回家充电;

不可能用商铺的插座充电;

街电随处可见,随处可还;

3元支出,不痛不痒;

不同“街电”品牌之间价格差异不大,估计都是2-3元;

真相:你对在家充电的花了多少钱一无所知;

而“共享充电宝”的租用案例里,包含了能源市场化的要素——愿意买单的消费者、提供移动(储能)设备的商家、高出成本的收益、完善的支付平台、充分的头部竞争,以及DAAS-device as a service (设备即服务)。

这是一个完美的电力零售市场的小闭环,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新的法则——电按时间为单位计费。”

Ta:“照你这么说,它的成本只有1/100?”

我:“问得太好了。再百度一下“街电”的商业模式:

12.png

图:百度共享充电宝商业模式1

13 (1).png

图:百度共享充电宝商业模式2

14.png

图:刚才截图划重点的成本1千元的机柜

刚才说,它有一个完美的电力零售市场的小闭环,现在看来,它在上游更爽,

既然电来自商铺,不如就叫它电力批发市场:

按截图说的,“商家一个月要承担几度电的电费”,那么一个机柜“电力批发成本” 不高。我们还是假设用商场(违法)翻倍向商铺收的一度电1.6元,算一个月10度电,一年电费=1.6*10*12=192元。

按截图说的,“一个点位一天的收入将近10元”,我们刚才的账单都花了3元,一天内成交3笔就接近了10元,这还算合理,那一年的收入=10*365=3650元。

成本和营收挺悬殊。商业模式也简单:

零入场费和分成,截图说了,商铺有吸引客流的需求;

交入场费,成本不高,一年才200元百不到;

利润分成,五五分、三七分、一九分不等。

这里又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电力批发市场的小闭环——批发资源多而零散、上下游相互依赖、成本低、营收高,单个场景即可实现盈利,未来要去做的只是怎样去扩大这个规模。

同时,创造了一个新的产品——商家原本是用电的,现在如果居然变相“卖点电”。

Ta:“既然批发价格不高,为什么给我们充个电那么贵?”

我:“再百度一下。

15.png

图:百度共享充电宝竞争情况

几个品牌通过对市场的占有,基本上形成了价格联盟,2元/小时,甚至可以更高。还是我们刚刚分析过的,一般充电就用1-2个小时,几元支出,你不痛不痒,存在即合理。”

Ta:“电费不是有政府在监管吗?”

我:“你又惊艳到我了!国家是有严格的电费传导政策。继续看截图:

16.png

图:百度国家转供电政策

我们刚才做分析,为什么用了“假设商场(违法)翻倍向商铺收一度电1.6元”,正是因为国家有明文规定,商场(商业综合体)要确保按销售电价向租户收取电费。我们刚刚查到的销售电价是8毛多,但实际情况是,商场可能多收钱,甚至多收1倍。”

Ta:“那共享充电宝又何止多收我们一倍?”

我:国家按照电压等级来制定销售电价,大商场有35KV、10千伏变电站,接入商铺不满1千伏。至于你刚刚说的共享充电宝,不在电网电压等级范围,是商铺自己的商业模式,不受销售电价监管。

这就好像是最后一公里的最后一里。”

3.消费段促成了市场模式

Ta:“所以电也可以有各种盈利模式?”

我:是的,但关键的主角还是你啊,随着4G网络的普及和各种手机应用的开发,你的工作、生活随时和随地都离不开手机,因此手机耗电也极速加快。

正是因为你随时随地都需要充电这个需求,商家才愿意让充电宝入驻,来吸引你。不然没人愿意花3块钱充电,商铺为何需要共享充电宝?外面的共享产品多了去了,比如共享图书馆,怎么没见他们进商铺?

Ta:“哦,是我们消费者的用电需求催生了这样的市场模式。”

我:对,如果4G时代,用电的主角是手机和个人,那么5G时代呢?

Ta:“嗯,我明白新闻里为什么说‘提升终端电气化水平了’,这市场模式,还有很多花样可翻。”

原标题:如何用有限的案例向家人解释“电力市场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