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传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冠兴因病在京逝世的消息。李冠兴院士是“核工业功勋”人物之一。中核集团宣传文化中心正在进行核工业功勋人物的系列报道,就在一周前,编者还短信联系过李院士,得到回复“十分抱歉,我在住院治疗。”采访因此搁置,未曾想竟再无机会成行。(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核工

首页 > 核电 > 核电建设与运行 > 评论 > 正文

言犹在耳!李冠兴院士的真知灼见!

2020-12-01 16:32 来源:中国核工业 

今天,突然传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冠兴因病在京逝世的消息。李冠兴院士是“核工业功勋”人物之一。中核集团宣传文化中心正在进行核工业功勋人物的系列报道,就在一周前,编者还短信联系过李院士,得到回复“十分抱歉,我在住院治疗。”采访因此搁置,未曾想竟再无机会成行。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核工业”  ID:cn_industry)

在我国的核材料业界,李冠兴是当之无愧的专家。他是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在我国核电燃料元件、材料等领域都有突出贡献。他曾担任二〇二厂(现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厂长,曾任中国核学会理事长和核材料分会理事长。他曾说:“中国自主品牌的先进核燃料元件,很大程度上是以材料的研发成功为标志的。倘若无法突破材料国产化的瓶颈,元件研发、项目建设等后续环节都要受到限制,在核电‘走出去’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更是处处为人所掣肘。”

2017年底,N36锆合金管棒材通过转批量化阶段工艺评审,标志着我国掌握了完整的、工业化规模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N36锆合金制备技术,“华龙一号”为代表的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获得了关键材料的保障。

而早在2014年,我国核燃料元件的材料之一核级锆产业发展缓慢,本刊记者曾采访李冠兴院士,他当时给出的见解,有些已经被国产化锆合金产业的突破所佐证,还有一些,如今看来仍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本刊特摘编李冠兴院士2014年接受本刊记者杨金凤的专访,悼念李院士的逝世。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认为当前我国核级锆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是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还是体制机制障碍?目前,该产业发展的瓶颈又在哪里?

李冠兴(以下简称“李”):造成我国锆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不是由于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或是体制机制障碍造成的,其根本原因还是过去我国核电站太少,核燃料的需求不旺盛造成的。

众所周知,“适度发展核电”方针指导了我国核电头20年的发展,给核电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核电发展方针不确定的情况下,作为供给核燃料组件包壳管和其他结构材料的锆产业的发展自然更无从谈起。从2003年开始,我国“适度发展核电”方针逐步向“积极发展核电”方针转变,为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利好信号和难得的机遇。由此,锆产业才可能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其实从国家政策层面,我觉得领导层对锆产业的决策响应很快,很有远见。比如,原来在引进三代核电技术的招标书上,并没有引进锆生产技术的内容,这一条是后来补上的。2004年,根据美国和法国两家的响应情况和各种条件,我国最终决定引进西屋的锆生产技术。

记:相比于法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在锆产业上各有突破,我国锆产业发展的瓶颈是什么?与国外形成的技术和产业差距有哪些?您认为形成这些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李:当前我国锆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锆材的生产,特别是锆合金包壳管的生产,至今还没有实现本地化,全部依赖进口;二是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锆合金的自主品牌在核燃料组件的生产中得到应用。

虽然不同国家有各自的科研和生产特色,但核级锆材生产工艺和装备,在世界各国都是大体雷同的。因此,从国家层面看,由于我国的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建成了包括核级海绵锆在内的完整的核级锆材产业体系,美国、法国等囯际核能巨头在锆合金生产和供应方面的独特优势已经基本丧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产经验的积累,上述两大瓶颈必将得到突破。

目前我国的核级锆材的研发与生产还有两个弱项:一是若干核级锆材生产的关键设备还不能自己制造,要依赖进口;二是锆合金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与国外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核级锆合金的辐照试验远远落后于国外,这一“软肋”会导致我国锆合金的研发事倍功半。

创新是一种文化。我国的创新文化底蕴不深。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在此不作赘述。

记:当前中核集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中国广核集团在锆材领域都各有突破,从整个产业图景的角度来讲,国家层面应该提倡强强联合还是互相竞争?

李:虽然上面我们提到了一些弱项和瓶颈问题,但我认为:目前我国锆产业发展态势总体是令人欣慰的,瓶颈的突破也是指日可待、前景看好。

从三家在此产业的各自突破,可以看到我国锆产业的发展和自主品牌锆合金的研发正处于核工业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

对于三家的产业格局,我个人认为,从国家层面要提倡、促进和营造国内相关企业适度竞争、合作共赢和一致对外的氛围,为争取早日进入世界领先水平而努力。

记:从远景规划角度,中国的锆产业该如何发展?国家应提供怎样的政策支持?企业应该如何为之配套?研究机构又应如何着手突破?

李:国家正在研究和制订2020~2050年核电的发展规划,锆产业产能的发展要与此规划适应,逐步提升,防止产能过剩。

福岛核事故之后,研发具有一定程度包容事故能力的包壳材料成为国际上核燃料领域发展的新方向,如对SiC包壳等应予以特别的关注。

民用锆产业的发展是一种企业行为,企业是主体。我想,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这类产业的国家资本投入会逐渐淡化。

总体上说,国家对产业研发和创新的支持有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得到加强。锆合金的研发周期长、投资金额大、风险高,研究机构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聚焦工程目标,要做到“应用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要加强锆合金的辐照试验研究和产学研结合,努力培养年轻的科技人才,为中华民族争气!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