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报》记者近日在中国城镇供热协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供热学会年会(2020)上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北方供暖地区城镇集中供热面积约131亿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面积约110亿平方米,集中供热率约85%。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理事长江亿在做《我国供热行业2020年度发展状况报告》(下称《报告》)发布时介绍,根据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广泛取样统计分析,截至2018年底,北方地区城镇供热热源结构为:燃煤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占45%,电供暖、燃气热电联产、可再生能源供暖均为3%。
其中,2013—2018年,北方供热热源结构中,燃气锅炉增加了7.7个百分点,燃煤锅炉减少了15.5个百分点,热电联产增加了7个百分点。“这是较为明显的热源变化,显示了减煤去煤、清洁供热取得了一定成效。”江亿表示。
管网规模方面,截至2019年底,我国运营的热水管网为48.8万公里,北方县级和以上城市管网普及率超过90%,是世界上热网最普及的地区。
在建筑面积不断增长的趋势下,如何推动清洁供热?江亿认为,热电联产一定是未来的方向。
“热电联产具有远高于燃煤锅炉的热效率。在大比例发展风电光电背后,仍需要8—10亿千瓦的火电厂来解决冬季清洁供暖电力不足的问题。北方地区有4—5亿千瓦的火电,利用余热就可以满足供暖基础负荷,再用燃气末端调峰,发展热电联产和工业余热为主要热源的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是低碳能源结构的选择。”他表示。
《报告》显示,集中供热是当前的热门投资领域之一。自2015年开始相关投资持续增长,截至2018年,全年供热企业固定资产投资420亿元。截至目前,太原、银川、济南、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郑州等北方7个省会城市都已相继研究规划和建设了大型热源管输工程,投资热电联产输热。
江亿指出,供热企业相关投资持续增长,是清洁能源改造、低碳能源结构变革的重要内容,并将成为疫情后新一轮投资拉动领域之一。
然而,尽管有大量资本进入供热领域,当前供热行业依然面临亏损问题。数据显示,2018—2019年供暖期,列入统计的企业供热面积31亿平方米,热费收入约775.6亿元,平均供暖费25元/平方米,而投入供热成本为992.71亿元,平均亏损率达22%。
江亿分析,低热价和报停户热费收缴率不足等,是供热行业普遍亏损主要原因。这背后是我国供热系统矛盾的二元状况:一方面供热企业要承担保民生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作为企业寻求盈利与持续发展。
如何摆脱供热事业严重亏损困局?《报告》指出,我国供热行业面临环保、民生、热源涨价、热价不变等多重压力,需从技术、系统、体制、机制等各方面进行改革。
江亿认为,若供暖单价平均增长20%,并且提高报停收费率和收费标准,同时进一步优化运行,降低热耗和水耗、电耗,将大大缓解供热企业的亏损问题。
“供热体制改革将成为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内容。因此需分离供热企业的二元矛盾,由市场竞争决定价格,涉及民生的供暖补贴直接补到消费者,统一资产的所有权、维护权、运行权,充分发挥资产的盈利性。”江亿指出,供热行业需转变观念,打破垄断,建立多种热源竞争的工作机制,方能发展先进、淘汰落后,促进我国清洁供暖事业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