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象中的山东,是什么样的?
是看日出东方、山峦叠嶂,
感怀“一览众山小”的泰山,
还是奔腾数千公里,
跨越江河湖海的母亲河黄河,
(来源:微信公众号“电网头条”ID:sgcctop 作者:头条君)
亦或是学识渊博、流芳千古的
孔夫子?
一句“一山一水一圣人”
包含了山东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
成为山东的名片。
其实,山东还有更多面。
A
山东省面积达15.8万平方公里,
比孟加拉国的国土面积还大。
这里,山川旖旎、阡陌纵横,
岱青海蓝、五彩斑斓。
B
山东省人口约10070.21万人,
约为菲律宾的人口总量。

2019年,
山东省的GDP总额为71067.5亿元,
位居全国第三名。
C
国网山东电力服务
4708万户电力客户,
覆盖全省所有居民用电。
▼济南泉城广场。
2019年,
国网山东电力完成售电量3993.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6.18%。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
2020年一季度
山东全社会用电量1381亿千瓦时,
位列全国第一。

骄人成绩的背后,
坚强电网贡献了巨大动能。
一山一水一圣人,
巍峨泰山,
锤炼了山东电网铁军奋勇向上的性格;
滚滚黄河,
滋养了国网山东电力人
奔涌向前的血脉;
孔子的儒家文化,
升华了国网山东电力人
“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博大情怀。
相关阅读:
什么是浙江电网?
1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泰山为“五岳之尊”,
帝王们来这里祭天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古往今来,
“登泰山”所代表的奋勇向上的精神,
已成为一种精神图标。
这种精神不仅融入到山东人的骨血中,
成为山东人的性格,
也是山东电网的性格。
你知道泰山是怎么通电的吗?
1982年5月,山东海拔最高的变电站——10千伏中天门开关变电站建成投运,泰山成功通电。
为了美化环境、
增强泰山的电网可靠性和安全性,
2018年4月17日,
泰安供电公司近300名员工
用扁担挑着近200米的电缆,
一步步向山顶挪动,
硬是用血肉之躯、钢铁之躯,
建设了岱顶二线,
为泰安、泰山的发展
提供强劲的电力保障。
这,是山东电网发展的一个缩影。
山东电网发展得如此好,
是经过长时间奋斗来的。
▼1000千伏榆横—潍坊特高压输电线路。
新中国成立前,
山东各地电厂均是孤立运行,
农村用电一直处于空白状态。
第一个跨地区电网
鲁中电网在“一五”期间建成投运,
成为山东建设统一电网的开端。
“一五”期间,山东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济南南郊变电站建成。
接着,
山东电力人加快了自主创新的步伐。
1960年5月,
五莲县电业所工人设计制造的
10千瓦发电机及配电盘
参加了在济南举办的
全省技术革新成就展。
毛泽东主席视察时
对他们的创造经验给予热情鼓励。
他握着工人宋学林的手说:
“你们真了不起!”
1982年10月,
山东第一条35千伏海底电缆
蓬莱—长岛线路建成投产,
山东唯一一个海岛县电网并入山东电网。
1984年12月,
全国首个中央和地方集资建设的电厂
——龙口电厂建成投产。
1985年4月,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
考察龙口电厂时题词:
“集资办电,全国首创,
满发稳发,保证安全。”
经过早期、中期发展,
山东电网开始融入华北电网。
山东电网的骨架基本形成,
电网建设开始延伸到末端,
打通、解决电网末端
“最后一公里”难题。
1996年2月18日,农历除夕,
临沂市费县方城镇西红峪自然村
8家农户合闸送电。
由此,山东成为
全国首个户户通电的省份
这是山东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也是山东电力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老百姓说,电线入户,小康起步。
2005年3月1日,
连接500千伏河北辛安变电站和
500千伏山东聊城变电站的
辛聊Ⅰ、Ⅱ线成功投运,
标志着山东电网与华北电网正式联网。
▼500千伏山东聊城变电站。
山东结束独立省网的时代
融入全国电网。
2
从高原上出发,
在厚土上前进,
经过千难万阻,
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在山东入海。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还。
永不止步,奔涌向前,
这是黄河的精神。
这种精神,
融入了山东人的血液中,
也融入了山东电网
不断奋进向前的铿锵足音里。
▼±800千伏内蒙古锡盟—江苏泰州特高压输电线路东营、滨州跨黄河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对于用电提出了更高要求。
山东需要更强劲、更充足的电力支撑,
山东,也因此成为
全国电网建设
尤其是特高压建设的重要战场。
为美好生活充电
为美丽中国赋能
国网山东电力人
以“努力超越 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建设骨干网架,建设特高压,
国网山东电力人,凝心聚力
共产党员冲锋在前,
党支部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众志成城,
竖立起山东电网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王进在高空走线。
2011年2月,
世界首个±66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
银东直流建成投产,
该工程西起银川东到青岛,
全长1335公里,
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
有力促进了山东经济的发展。
▼青岛换流站核心设备换流阀正在安装。
2014年以来,
山东省已累计开工建设
“五交四直”9项特高压工程
与华北、西北、东北电网联网,
已成为特高压交直流混联大电网。
▼1000千伏山东—河北特高压输电线路。
2016年6月29日,
山东首个特高压工程
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
输变电工程山东段正式投运。
▼山东第一个特高压变电站——1000千伏泉城变电站。
上海庙—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是
落点山东的首个特高压直流工程
该工程于2019年1月竣工,
为山东新增1000万千瓦供电能力。
同一时间竣工的还有
扎鲁特—青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
来自中西部的强大电力,
沿着特高压输电大通道,
奔涌向前,
承载着电力人的不息激情,
源源不断地为山东
这一经济巨擘注入活力!
3
▼泰安的岱庙。
齐鲁山川,礼行天下!
听!
曲阜乡间小学校园里
传来学生们的朗朗读书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校园外,
为期1个月的百姓儒学节如期开展,
以仁义礼教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滋养了无数齐鲁儿女。
儒家思想,带来了文明之光,
铁塔银线,送来了电力之光。
▼±800千伏上海庙—临沂特高压输电线路。
如今的山东,
在城市,在乡村,在山区,在平原,
灯火璀璨人民幸福安康
▼灯光璀璨的青岛海滨。
电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向困难退半步,
只向胜利添精彩!
“入世”“济世”的儒家思想,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
锐意进取、倾情服务百姓的国网山东电力人,
涌现了很多先进典型。
原鲁中供电局淄博供电所线路工人张克京
1960年发明了
世界上第一双登杆“铁鞋”
对电力行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穿着“铁鞋”登杆。
50多年来,
“铁鞋”不仅成为全国各地电网员工的爬杆利器,
更是遍布世界各地,无法替代。
▼张克京和他发明的登杆“铁鞋”。
身边是百万伏的高压电,
脚下是70层楼高的线路杆塔,
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狭小空间内,
跟足以支撑起整个城市用电量的
超特高压带电线路“打交道”,
山东电力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
带电班副班长王进
扎根一线二十载,
先后参与完成
超、特高压带电作业
300余次,
累计减少停电时间700多个小时……
“只要是向善,再小的事都要努力去做。”
十多年来,国网山东电力着力打造
“善小”志愿服务品牌
每年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次。
一支支志愿服务队,
帮扶困难家庭、探望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学生
为千家万户送去了光明和温暖,
一点一滴,善小效大,
让国家电网的口碑深入人心。
▼“善小”志愿服务。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而今,“孔子学院”遍布五大洲,
国网山东电力人
也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
将电力之光传播世界各地
菲律宾、葡萄牙、巴西……
国家电网“走出去”战略部署中,
有国网山东电力人的一份努力和荣耀,
澳大利亚、巴西……
很多国家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巡检产品中,
也能看到国网山东电力人
制造的智能机器人的身影。
越来越坚强智能的电网,
让百姓乐享电力文明,
为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奠定坚实的能源保障。
敢拼敢闯、开拓进取的国网山东电力人,
点亮千家万户
为齐鲁大地送去了光明和希望。
▼流光溢彩的青岛。
泰山是她的高度,
大海是她的胸襟。
黄河是她的血脉,
孔孟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滋润着她的心田。
大好河山造就了山东人
踏实肯干、忠厚诚信的精神,
悠久、厚重的文化涵养了山东人
重情重义、豪爽厚道的品格。
这里是山东!
▼烟台栖霞长春湖生态保护区。
奋勇向上是她的品质,
奔涌向前是她的本色,
倾情服务是她的职责,
播散光明是她的追求,
坚强智能的电网筑牢山东社会发展、
经济腾飞的根基,
强劲的电流照亮了城乡、照亮了希望、
照亮了齐鲁百姓的幸福之路,
以泰山为筋骨
以黄河为气魄
“人民电业为人民”
这,就是山东电网!
链接
名称变迁
1958年1月,成立山东省电力局。当年8月,更名为山东省电力工业局。
1960年5月,更名为山东省电力工业厅。
1963年4月,更名为水利电力部山东电业管理局。
1970年1月,成立山东省电力工业局。
1989年1月,成立山东省电力公司。
1997年10月,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2013年8月,变更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原标题:什么是山东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