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成为社会热点。这是继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之后,“新基建”再次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无论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提振国内经济

首页 > 输配电 > 电网建设 > 评论 > 正文

闻“机”起舞 新基建风口下电网企业如何抓住机遇?

2020-05-19 14:02 来源:南方电网报 作者: 唐继宜

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成为社会热点。这是继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之后,“新基建”再次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无论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提振国内经济,还是补短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新基建都被寄予厚望。电网企业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代表之一,应该如何把握新基建的“风口”?除了立足主业做好供电服务,电网企业还可以在信息技术与电网物理系统的融合中实现升级,而作为多方资源的连接平台,电网企业的平台优势一旦被激发,将在新基建关联的新业态、新模式开发上,拥有无限的想象和行动空间。

A 天然的链接:电网为新基建提供“基建”

短期来看,新基建无疑是对冲疫情造成的经济下行压力,稳投资、稳增长、稳就业的重要抓手。更重要的是,在已经到来的数字经济浪潮中,新基建将提供极为重要的底层支撑,广泛拉动新经济发展,催生新业态诞生和成长。

在工业经济时代,物质和能量的传输必须依靠交通、管道、水利、电网等物理基础设施。但在经济向智慧化、数字化转型的当下,信息已经成为重要的传输对象。加快建设包括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数据中心等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已经势在必行。

通常被视为传统基建领域之一的电网,实际上与新基建的链接天然就存在。因为新基建无论多“新”,都无一例外地需要一个共同的动能——电。电网无疑将为新基建提供“基建”。

以5G为例。要保证5G大带宽、高速率的优异性能,就必须通过更高的频段来承载,这将产生较大的功耗。同时,5G基站的建设密度要比4G基站大。5G基站的单耗高,加上基站的规模数量增加,意味着用电需求多,用电报装点多、量大、面广。预计到2025年,5G基站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1%,5G基站大规模建成投运将有效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中长期影响逐渐加大。

同样地,作为新基建重要领域的大数据中心,也将对电力供应提出更高要求。在以大数据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的贵州省,预计2025年全省数据中心用电量将超过50亿千瓦时,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约为6.6%。

这意味着,新基建将首先带来用电量的扩容。新基建在各个场景中铺开,将有赖于电力保障的迅速到位,这就要求供电服务的提速增效。

比如,为5G基站建设开通“绿色通道”。在广东,为服务5G基站建设,广东电网公司、深圳供电局开辟了办电绿色通道,精简报装资料及流程,落实国家电价政策,推动存量5G基站转供电改直供电,实现了5G基站的用电报装“一次都不跑”。

截至今年5月初,广东电网公司、深圳供电局已分别完成5G基站转供电改直供电3073个、2057个。

投入运行后,新基建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极为严苛。

在贵州贵安新区,今年4月,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全面复工,该新区大数据用电量呈井喷态势。新区内大数据企业有超过200万台服务器24小时作业,分分秒秒不停存储、处理云数据,一旦停电,影响很大。不仅供电不能中断,而且电压要稳,供电质量要求非常高。

为保障大数据企业对电力的高要求,南方电网公司贵州贵安供电局主动加压,编制“一线一册”“一户一册”保供电方案,对每条供电线路和客户专用配电室进行精准巡视和运维,并精准开展调度运行,有效控制线路负荷,确保可靠运行;供电人员主动上门,走进生产车间、数据机房,对低压线路、用电设备开展测流测温,保障“最强大脑”健康上岗、愉快工作。

B “入场”的关键:信息技术与电网深度融合

电网与新基建的链接,始于供电服务,但并不止于服务。

在国家发改委对“新基建”范围的最新界定中,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内容。其中,融合基础设施又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

何谓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在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看来,在电力需求侧,智能电网、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微网等建立在“云大物移智”基础上的系统,都应属于智慧能源基础设施。

那么,这些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的“智慧”从何而来?显然,“云大物移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能源电力物理系统“融合”之后,赋予了物理系统更高的“智商”。

“在新基建中,电网企业首先要立足主业,做好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数字技术与电力系统的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冯永晟表示。

关键的关键,在于“融合”。在与信息技术、数字革命深度融合后,电网不仅不会在新基建中“出局”,反而会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巨大势能,升级为新基建的深度参与者和重要推动者。

信息技术与电网物理系统的融合,实际上已经在路上。

比如5G技术在智能电网上的应用。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电力通信专网。但在电网“最后一公里”的低压配电网络环节,现有4G无线公用网络无法满足电网控制类业务毫秒级时延、关键业务有效安全隔离、海量智能电网终端接入等需求。

“南方电网公司正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和数字化转型,亟待解决末端海量物联数据安全接入的通信‘卡脖子’问题”。南方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通信处高级经理洪丹轲介绍,5G通信技术的增强移动带宽、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大规模机器类通信三大特征及其“网络切片”技术,可望解决上述问题,并作为电力通信专网的补充,适配数字南网建设的需求。

2018年,南方电网公司联合华为公司、中国移动公司,承担了国家发改委“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的研究,其中在深圳供电局试点的5G在智能电网的应用技术,是该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经过艰苦的联合攻关,研究团队完成了国内外首例5G应用于智能电网的技术研发。目前,南方电网公司已完成全网5G需求的调研和收资,共梳理出53类电网典型业务场景,将重点打造广州南沙“5G+智能电网”示范区,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5G应用精品案例。

融合并非朝夕之功。南方电网公司数字电网研究院数字经济与智慧企业研究所技术专家李金认为,新的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融合于电网物理系统,从哪些地方融,涉及到哪些点,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效,很多都是未知的,都需要思考。

相关探索还在进行中。以电网基建项目为例,南方电网公司将加快推进智能电网重大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在智能输电、智能变电、智能配电、智能量测四大领域及融合5G通信方面取得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同时,还将促进人工智能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推进基建智慧工程全面落地,实现向新基建管控模式转变。

C 无穷的空间:激发电网的平台效应

电网企业可以把握的“风口”,远不止智能电网。

“在新基建中,电网企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应该从更好地服务用户的角度出发去体现,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储能发展、电动汽车充电等都是具体形式。”清华大学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曹军威说。他认为,电网企业还可以跨出能源领域,与信息和交通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激发平台效应。

对电网主业来说,5G基站、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对供电保障的高需求,将直接带来电能的“新消费”。而从电网衍生领域和上下游产业链来看,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综合能源系统及其商业应用,以及5G基站、大数据中心配套运维服务等,都将是电网企业可以大有作为的“蓝海”。

实际上,电网企业在很多领域的探索从未止步。以南方电网公司为例,在拥抱数字革命的浪潮中,该公司2019年发布《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南网建设行动方案(2019年版)》,提出建设数字南网的总体目标。在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领域,南方电网公司计划在未来4年以投资或并购的方式,投资251亿元,建成大规模集中充电站150座、充电桩38万个,建设充电桩数量将是现有数量的10倍以上。综合能源服务方面,南方电网公司长期聚焦新能源、节能服务、能源综合利用、电能替代、储能、科技装备、创新服务、“互联网+”等板块,开展并引领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

和普通投资主体不同的是,作为产业链复杂的能源类央企,电网企业在单个领域的开拓还不能完全展现其应有的价值。

“电网企业有枢纽和平台优势,在新基建里有很多机遇可以把握,可以引导、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参与新基建把整个产业链带动起来。”曾鸣表示。

平台优势,将是电网企业区别于普通投资主体的突出优势。比如,与新基建紧密关联的数字南网建设,不仅在电网内部的数字化转型上发力,还将对接国家工业互联网、数字政府和粤港澳大湾区利益相关方,构建面向政府、设备制造商、能源生产商、配售电商、能源增值服务商、能源终端用户等产业链参与方的各类互联互通平台。这种连接上下游、整合多方资源的平台思维,正是电网企业深度参与新基建的明显优势。

如果作为平台,电网企业在新基建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将是一大亮点。

例如,在市场高度关注、竞争激烈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领域,未来4年,南方电网公司在充电桩上的投资,预计将有效带动电网建设、元器件及设备制造、运营运维、整车销售与售后服务等相关产业投资2000亿元左右。

不仅如此,今年3月初,南方电网公司还向社会推出“场地、车队、充电站、销售渠道”4种合作模式,向全社会广泛发出合作建设充电桩邀请。仅一个月,国内著名高校、科研机构,互联网等领域及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抛出橄榄枝,相关合作正在积极推进。

在长期深耕电网数字化业务的李金看来,电网企业作为平台投身新基建,还有很大的想象和行动空间。

“例如综合能源的商业应用模式,就有很多种可能。”李金说。比如,可以充分运用电网企业在配电网的设计、建设、运营能力,加上数字化技术,再与互联网融合,打造一个综合能源互联网平台,把工业园区、企业拢到一张网上。初期可以探索为园区、企业提供水电油气缴费渠道,既为企业创造便利,又为平台逐步“引流”。

在流量有所积累之后,平台的作用就可以发挥出来了。例如,可以为企业提供综合能源代管、电力基建等服务;将电网设备供应商资源与企业共享,为企业购买电力设备提供帮助;提供咨询服务,为企业做行业对标、产业链分析等专业研究;提供会务、活动办理等服务,协助企业成立行业协会,帮助企业撮合业务;甚至面向企业开发征信大数据、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业务,等等。

“总之,就是要通过平台满足企业方方面面的需求,把电网上下游的产业链联动起来,形成一个生态圈。”李金说,能做的事情很多,但怎么做,值得所有新基建的参与者深思。

■ 声音

清华大学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曹军威:

为用户“赋能”方可体现电网新基建价值

电网是传统基础设施的典型代表,切入新基建必须走融合基础设施的道路,与信息基础设施的融合是主要方向,能源互联网是重要方面。但关键是观念和视角的转变,也就是如何从基础设施的角度去深刻理解电网企业的业务和场景。

基础设施本身具有鲜明的两面性。从内部来看,任何基础设施都是人类创造出的复杂而昂贵的系统。而从外部来看,好的基础设施经常被人忽视,其重要性也只有在出现故障时才能体现出来。

因此,基础设施的价值往往不在于其本身,而更多地应该从其所服务的对象身上去体现,就是所谓的“赋能”。因此,电网企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应该从更好地服务用户的角度去体现。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储能发展、电动汽车充电等都是具体的形式,甚至可以跨出能源领域,与信息和交通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激发平台效应。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 曾鸣:

新基建和电网的数字化转型相辅相成

新基建和电网的数字化转型相辅相成。电网的数字化转型为新基建提供了重要内容,新基建则将从国家政策支持、投资上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

当前,能源电力领域的数字革命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未来的基本方向就是,数字革命如何助力能源革命。具体就是数字革命如何支撑能源的生产、消费、体制、技术革命,如何支撑能源国际合作。要攻克的短板、技术上要突破的地方还有很多,关键的关键,是信息技术如何与能源物理系统集成,形成信息物理系统。此外,体制机制上如何优化?市场如何引导?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冯永晟:

要发挥新型电网平台的生态功能

理解新基建根本上要从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来入手。基础设施是一个体系,经济发展要求基础设施支撑,是对整个基础设施体系的要求。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扩充了这个体系,但不是对传统基础设施的取代。新基建政策不仅是要解决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狭义新基建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的问题,更要解决整个广义基础设施的升级,即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的问题,这才完整。

新基建的投资主体是多元化的,对社会资本和国有资本来说都是蓝海。电网企业首先要立足主业,做好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数字技术与电力系统的融合,围绕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探索以电力为核心的未来能源系统。这个过程要求电网企业主动转型,积极参与,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出新型电网平台的生态功能,创造出丰富的服务类型、服务模式和服务业态,为社会资本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

原标题:新基建风口下,电网企业如何抓住机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