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这个事情,从理念开始到执行,三天三夜都谈不完,这里只是非系统性的写一鳞半爪,请大家多多指正。(来源:鱼眼看电改作者:俞庆)一、战略的核心是定位看过包括电网公司在内的一些能源企业的各种综合能源战略,感觉都大同小异,无所不包,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光伏、风电、储能、照明、电动汽车、

首页 > 火电 > 智慧电厂 > 评论 > 正文

从软件到能源数字化商业模式 路有多远?

2020-05-15 10:07 来源:鱼眼看电改 作者: 俞庆

战略这个事情,从理念开始到执行,三天三夜都谈不完,这里只是非系统性的写一鳞半爪,请大家多多指正。

(来源:鱼眼看电改 作者:俞庆)

一、战略的核心是定位

看过包括电网公司在内的一些能源企业的各种综合能源战略,感觉都大同小异,无所不包,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光伏、风电、储能、照明、电动汽车、配网、售电、微网。似乎只有做的越多,越叫做“综合能源”。

战略的核心,无论是横向一体化还是纵向一体化,其本质在于你必须有一个优势的立足高点,并且形成足够的战略势能,然后进行扩张。

国网南网的综合能源战略立足点不是节能,不是光伏,更不是微网,本质是定位在“投资”这个环节。从电网投资这个足够高的制高点,以一致的“重资产”打法,先做“纵向一体化”,扩展到电源、园区配网和用电侧,以电为核心,然后再“横向一体化”扩展热水气等领域。这才是这个战略布局的核心。

至于是做节能还是做光伏,这重要么?

电网公司能做投资,是因为它有客户、资金、电网资源这三个优势资源。别人是很难用跟随战略去与之竞争的。

二、服务战略的核心是差异化

某电子科技上市公司,想用跟随战略去做综合能源,先做售电,然后做储能、充电桩、光伏、风电,乃至清洁供暖,热力节能。一方面在这些领域缺乏核心竞争力,都是项目型操作;另一方面并没有“重资产”的资金、运营、市场、风控等一系列的配套体制,搞了一堆子公司孙公司,最终活生生把自己玩成ST。

无论是综合能源还是数字化能源服务,我认为每家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禀赋去做好定位,采取差异化竞争战略。

这种差异化的本质是每家企业的DNA是不同的,这种DNA是创始人从骨子里带出来的,很难被业务所改变,也构成了一家企业的世界观。重资产的公司很难做轻资产服务,做高端大项目的做不了低散小运营,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不用害怕电网或者发电企业,因为服务不是其所擅长的,必然是要采用产业合作的方式去做。但是你一定要和他们拼客户关系、拼资金成本、拼市场能力,去抢重资产型的项目,只能说具体到某个项目不一定会输,但是在战略层面上,核心资源的差距是巨大的。

三、服务是细分场景化的

据说电网公司有个战略级项目,就是要在一万栋楼宇里做空调控制改造,然后利用大楼墙体和空调系统的保温特性(热惯性),在用电高峰时段调高或者调低温度,实现需求响应,并且用数字化的手段把这些资源汇聚起来,就是虚拟电厂。

这个也算是综合能源业务,但是属于非投资类的服务业务,而且严格意义上不算是项目,因为这种需求响应会一直持续下去,没有严格的结束时间。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电网光靠自己,是很难做起来的”。因为一万栋楼的位置、朝向、年龄、围护结构(门窗墙的性质)、空调系统、物业类型、业主情况、使用情况都完全不一样,可能有成百上千种运营的场景。

电网公司的综合能源业务人员如果真的要把这些都搞清楚,然后变成数字化的方案,形成控制策略,还不能影响使用者的正常生产生活,在技术上不是不可行,但是违背了一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边际成本最优原则”,因为每一栋楼都需要投入几乎一样的实施和服务资源,对电网来说,这样的成本可能也很难接受。更重要的是,前期改造可以一次性,但是后期还需要进行运营服务,这些服务的成本和投入也将是巨大的。

所以光靠电网自己是很难做起来的,可能每一种类似的场景,需要找若干的合作伙伴一起去实现,而且很难把这个作为入口级的业务去做,因为你专门去做需求响应,即使在电力市场化的条件下,也是很不划算的,但是做大楼能源运营托管的服务方,顺带把需求响应做起来,边际成本是很低的。

综合能源的服务是由海量细分场景聚合起来的,没有一个包打天下的方案。即使是最通用的设备运维这个入口,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可靠性需求,不同的负荷曲线,不同的生产情况,不同的设备类型,可以做成最低3000块/年(每年来看一次),最高2000万/年(某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配电、UPS及空调电气设备的全面运维托管服务)的不同服务。

四、细分场景在线化、交织化才是能源互联网

所以数字化的能源服务,其核心是四点:

1、需求场景化。能否挖掘各种显性和潜在需求,并且把这些需求尽量做成一个个场景。个人认为,互联网企业在C端的场景,其实通用性相对较强,一个生鲜外卖可以汇聚数千万的客户;但是在工业场景里,每个场景都很难汇聚数百万的客户,能做到几万几十万数量级的场景就很了不起了,这也是为什么工业互联网这么难做,难以爆发性成长的原因。

2、场景在线化。能否把这些场景通过数字化技术尽量连接到平台上。这个平台是为这个场景优化过的,不是某个所谓通用的能源互联网平台。很多企业认为做一个计量数据采集平台就是平台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大部分场景不仅仅是计量数据,还有测量数据、控制数据、实时状态数据、告警数据等。另一方面,在线的不仅仅是机器的数据,还有人在这个场景的活动,比如巡检的记录、巡视轨迹,工作完成情况等等,连接的是场景,而不是数据。

3、在线业务化。能否把机器、传感器、人的数据交互起来,构建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创新服务的新业务。比如智能运维,不是把告警数据推送给运维工程师就叫做智能运维,什么数据对应什么业务活动,这些活动如何智能化,甚至利用数据就能创造出新的服务活动,这些才叫智能运维或者数字化能源服务,也是数字化产生价值的核心关键。比如在智能运维里,利用在线的监控系统和状态监测系统,实现配电房的无人值班改造,为客户提供“配电房在线值班”服务,提高客户电工的工作效率,并且做成一个收费的项目,这才是在线业务创新。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服务本身也包含了很多场景,可以做成服务系列,围绕客户需求进行服务产品创新,是一种可以无限细分的业务,看看超市货架上的饮料品类就知道了。

4、多业务融合化。当连接了足够的在线能源服务业务场景以后,场景交织就会有新的需求,就像上面所说的那个案例“楼宇空调需求响应”,我认为目前是不太成熟的,因为这是一个衍生产品,当基础的楼宇能源运营服务都没有场景化,没有大量成熟和在线化之前,要单独推这个业务,每个项目投入都是初始成本,没有边际成本。衍生产品对服务方才是边际成本,而数字化技术可以极大程度的降低这种边际成本,甚至为零。

不妨想象一下,如果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楼宇能源托管方,对各栋大楼进行了基础数据的整理、能耗建模,并且为了服务对空调控制系统进行了自动化改造,这时候只需要增加交互接口,部署一个云端软件功能模块就实现了资源汇聚,这个成本几乎是零。

所以电网公司推这个业务,首先不能把它当作一种政治任务或者抢占市场入口的机会性业务,其次要考虑这个业务目前的现状,所以只能做一些试点,最后这个业务需要真正落地,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还是要大力推进市场化,推动专业服务机构去做能源托管,这个业务才能顺利成章,而且大家都有钱赚。

五、能源互联网的基本属性是落地服务

也曾听过很多专家从各种不同维度谈能源互联网,但是仔细分析后发现,大部分专家谈的是作为基础设施的能源互联网,多能互补、源网荷储,这种能源互联网我把它叫做“思科路由器”型的能源互联网,本质上就是建很多物理的网络然后搞个路由器把他们互联互通起来。

从今天思科公司的市值(1859.63亿美元),和阿里巴巴今天在美股的市值(5400.32亿美元)。你就可以知道资本市场更看好的是服务型的互联网公司。

能源互联网也一样,路由器很重要,但是路由器里跑的IP数据包,背后对应的互联网业务服务才是更值钱的东西。电网公司很很重要,但是电网里跑的电流背后对应的能源互联网服务也会更值钱。

因为IP包和电一样,几乎没有差异性(电比IP包更没有差异性),但是每个IP包背后的服务都有差异,是拼多多的订单还是一个美团快递员的位置信息,对服务的双方来说都很重要。

所以综合能源也好,能源互联网也好,可落地、可持续的业务服务才是核心,也是未来商业想象空间的所在,因为企业用户对能源服务的需求也是无止境的,细分的场景可以比互联网更多,未来的产业化生态也会更丰满。

这种多元化服务的业态,是任何一家能源巨头都无法独自掌控的(当阿里以为自己掌控了互联网的时候,忽然发现左边多了拼多多,右边多了快手,两头都受挤压)。而且这种细分、小而美场景的服务,正是各路民营能源企业大显身手的地方。

这样的战略,是不是挺好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