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镇,路旁的路灯杆显得尤为特别,它就像城市的神经末梢,通过搭载多种设备,可以随时感知城市的“阴晴冷暖”,实时监测人流、车流,感知城市温度、湿度,自动调节灯光明暗,及时发布、广播重要信息……
这种“神经元路灯”就是泛在电力物联网成功落地的应用之一。为了使电网变得更“聪明”,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不久前,国家电网发布《泛在电力物联网白皮书2019》,指出要在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围绕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实现万物互联、人机交互,与现有的智能电网相辅相成,融合发展。
为了促进我国电力系统实现能源物联网生态愿景,近日,在2019世界物联网大会能源物联网分论坛上,赛迪顾问发布了《2019年泛在电力物联网产业演进及投资价值白皮书》,在对泛在电力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对潜在爆发的新兴能源市场进行了预测,以此为建设能源物联网提供更多的参考借鉴。
通过信息流控制能源流
在过去,电网只是承担了能源网的角色,而现在由于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各种新型能源方式的出现,以及电动车、充电桩、智能电表的普及,电网的升级转型迫在眉睫。
泛在电力物联网就是无处不在的电力物联网,是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实现电力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
“随着我国电力发展到现阶段,国网正式提出了泛在电力物联网概念,其实就是在分布式能源发电和智能电网的基础上,继续向下游用电侧自然发展而成的产业演进。”按照赛迪顾问物联网产业中心高级分析师袁也的解释,泛在物联是指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之间的信息连接和数据交互,而泛在电力物联网就是物联网技术与我国电力系统深度融合而成的能源信息交互网络,是能源互联网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电力发展历史进程中自然催生的产物。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通过信息流来控制能源流,整体搭建一个信息传输交换的平台,形成基于能源生态圈的合作共赢新模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互联网部主任魏晓菁介绍说,泛在电力物联网将着力打造分布式能源、综合能效服务、电动汽车、电力大数据等七大新型能源生态圈。
而这些生态圈将逐渐改变我们的能源生产、消费习惯。比如,对于不稳定的风电、光伏发电来说,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推进可以大幅提升电网的系统计算速度、响应能力和互动水平,更加合理高效地接纳清洁能源;对于电动汽车车主来说,通过泛在电力物联网实现智慧服务,可以有针对性地监测充电网络,有的放矢地调度运维人员处理车主的急、难需求;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泛在电力物联网将提供大量的电力数据,不仅可以对企业生产能力、生产情况等经济运行信息进行分析,还可以为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提供支撑等。
有望爆发千亿元规模市场
《泛在电力物联网白皮书2019》指出,泛在电力物联网具体的建设分为两个阶段,截至2021年为第一阶段,初步建成;截至2024年为第二阶段,将全面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
根据业内的预计,未来的电网,仅接入的智能电表等终端设备就有数十亿只的规模,而泛在电力物联网产业规模将是千亿元以上级别。这个千亿元级别的市场需求将在这几年加速爆发。
其实,从泛在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就可以看出巨大的投资机会。袁也介绍,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架构和物联网的四层组织架构非常类似,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物理形态上的基础,主要是利用终端设备的传感原理以及智能芯片化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数据采集、分析、监测等。袁也预测,用电侧感知设备将率先引领市场增长,其中智能电表将迎来第一轮替换周期。
网络层方面,电力无线专网的建设因为其较高的安全性和较低的连接成本,将成为泛在电力物联网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方案首选。袁也表示,在网络层方面,投资的重点机会在于230MHz电力无线专网的基站建设,专网基站部署将会迎来广阔市场。
平台层方面,核心内容是将一体化管网云平台、物联管理中心以及全域数据中心三站合一,建设属于国网自身的企业数据中台。而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在中台建设中比重也将逐渐增大。
而应用层主要分为对内业务和对外业务两部分。对内业务,就是服务于国网公司自身,主要目的是实现企业运行和管理效率的提升;对外业务是打造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以及能源供应商等整合在同一平台上进行资源对接和信息对接。在袁也看来,应用层重点投资机会将集中于新能源装机、光伏云网以及储云业务相关的分布式新能源服务。分布式新能源多能并网后,电力实时调度业务将会实现市场爆发。
产业发展的建议
为了使泛在电力物联网产业能够良性发展,袁也提出了诸多建议。
对能源服务企业而言,袁也建议首先要转换思维,从系统性角度衡量自身业务对整个能源网络的效益,因为每一项能源服务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当中,都不再是单独影响发输变配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而是影响到整个能源网络中局部的能源调度。其次,袁也建议能源服务企业数据标准化上云,可以使自身的业务在平台获得最大化的资源对接。同时,他还建议各能源服务企业之间要加强业务联系和合作,打破行业“一家独大”的局面,实现合作共赢。
对投资机构而言,袁也表示,首先,要关注万物互联时代高端智能芯片市场的替换需求,其中国产化芯片替代的空间巨大。其次,要关注固定替换周期终端设备市场,如电表之类的产品。最后,他建议投资者多关注全球最新的新型能源技术解决方案,它们或许可以帮助拓展未来泛在电力物联网综合能源服务的又一片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