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现货试点地区的改革推进,售电公司在过去几年里建立起的价差盈利模式开始逐渐被打破。而现货市场的波动,也给售电公司在零售端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事实上,从国外诸多的电力体制改革来看,零售端的改革往往也会随之进行。打破发输配售一体化电力公司的垂直垄断是各国改革的相似之处。但在不同国家、甚至是统一国家的不同区域内,对于零售市场的监管和竞争环境又有着格外的不同。今天享能汇就给大家带来国外电力零售市场的诸多特点分享,希望能给市场主体带来更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寡头”市场HHI指数,也叫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是一种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是产业市场集中度测量指标中较好的,是经济学界和政府管制部门使用较多的指标。
(来源:微信公众号“享能汇”ID:Encoreport 作者:享能汇工作室)

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在对国际和澳大利亚本土电力消费市场的一次调研中发现,所有的电力零售市场HHI值都高于1000,属于寡占型市场结构。

不同国家或地区电力零售市场集中度
不过尽管各国电力零售市场中产业集中度都比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就处在一个相对较弱势的地位中。

不同国家或地区电力零售市场用户转换率
用户转换率指的是每年有多少比例的电力用户会更换自己的电力代理商。如此高的用户转换率,即便是电力零售产业集中度高,也让售电公司时刻保持着警惕,避免用户的大量流失。也让这个看起来“寡头”的市场,竞争激烈。而这都建立在监管部门对于用户权益保障和严格监管的基础之上。电力“大众点评”电力价格比较网站是从多个渠道收集售电公司的服务、优惠及价格信息。用户可以对不同售电公司的服务进行比较,甚至还可以对它们的服务进行打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大工业用户还是一个小小的单身公寓,用户更换电力服务商的意愿往往都不强烈。除了消费者往往都具有“默认心理”外,选择电力服务商往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成本也是重要的因素。电力价格比较网站的出现就是为了减少用户的时间成本,也避免用户无法理解复杂的电力市场。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电力市场的价格比较网站是由监管部门运营的,也有少部分是由NGO运营或者有大型电力零售商的参与。

伊利诺伊州电力价格比较网站
从上文的表格中我们能够看到,新西兰有着更高的用户转换率。而2009年,新西兰的用户转换率只有14%。这和新西兰自2011年开始大力推广电力价格比较网站有很大的关系。新西兰的价格比较网站Powerswitch,由NGO运营。每年有超过30万用户在浏览了网站之后,更换了自己的电力服务商。整个新西兰电力市场的家庭用户有180万,中小企业用户有25万。国外版的“目录电价”总有些用户一直没有选择电力服务代理商,也不能排除有些服务商出现破产等情况。这时候用户用电的默认价格,我们就把它称之为“目录电价”吧。在德国、英国等对零售市场没有太强价格监管的国家。“目录电价”直接暴露在现货市场之中,用户要承担远比售电公司给出价格高的多的电价。不过监管机构一般都会对提供这类服务的售电公司有较多的限制,比如限定价格、核定价格等。而在法国、意大利、美国的纽约等价格监管严格的区域。监管机构会将“目录电价”设定的偏低。这就形成了消费者更倾向于默认的“目录电价”的场景。

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用户在选择了售电公司之后,也可以换回“目录电价”。提供服务的要么是电网企业,要么是EDF这样垂直一体化的电力公司。这是否意味着独立售电公司无法参与零售市场的竞争了?当然不是。以法国为例,独立售电公司除了开展低价竞争、现金减免等措施外,还开展了互联网销售、个性化套餐、家庭节能等一系列手段来争取用户。如果仅比较电力销售的利润,这些售电公司是无法和电网、大电力公司竞争的。但是算上能效服务,金融投资(售电公司开出低价,提前收取电费,再将这笔费用用于金融投资)等业务,独立售电公司依然有自己的竞争力。
本文参考文献:
《The Next-Generation U.S. Retail Electricity Market with Customers and Prosumers—A Bibliographical Survey》
《Electricity retail competition:From survival strategies to oligopolistic behaviors》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in Retail Electricity Markets》
《Electricity retailer profit optimization in different operational environments》
原标题:买电先上大众点评?国外也有目录电价?国外电力零售市场是怎么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