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垃圾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城乡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重要问题。而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逐渐兴起,并且带动了垃圾分类、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及生物质清洁取暖等产业的升级、发展。”在日前举办的2019第三届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创新发展暨长江大保护污染治理高峰论坛上,生物质能产业促进会会长陈小平表示,在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背景下,垃圾能源化利用势在必行。
农村垃圾能源化利用较落后
有数据显示,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逐步增长;2017年我国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2.8亿吨,较2016年增加5%。根据我国各省人口数量、城市化进程推算,到2020年,我国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清运量将达到4亿吨。
与此相对的是,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发展迅速。陈小平介绍,2018年,我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经建成投运的有401座,较2017年增加63个,年处理垃圾量达1.3亿吨,超全国垃圾清运量的40%;2019年,全国新增在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00个,产业初具规模。
虽然目前我国垃圾处理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对于城镇,我国农村地区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较为落后。“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密度较低,垃圾以就近处理为主,缺少统一的垃圾清运系统和数据统计。”行业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吴伟娜指出,《关于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全覆盖,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基本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的治理目标,这让长江沿线农村地区的相关情况被关注。
村镇生活垃圾需集中处理
据了解,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施行的治理体系是“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但是这一模式并不适用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
吴伟娜告诉记者:“首先是供需矛盾问题,如果农村垃圾全部‘进城’,则会增加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压力。其次,由于运行链条较长,成本较高,若当地政府经济实力难以支撑,会难以维系。第三,目前填埋仍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之一,但在土地紧缺的情况下,填埋即将面临‘无地可埋’的困境,因此目前农村地区对生活垃圾焚烧设施有较大需求。”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云海认为:“生活垃圾的处理并不难,但必须有规模。没有规模难以有效管理,也没有经济效益。”因此,他建议村镇生活垃圾可以通过适度的集中处理,进行焚烧发电。
其实,垃圾处理产业链前后分割,单点治理分散化、碎片化等问题一直是行业痛点。对此,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提出了“两园一链”固体废弃物综合解决新模式,即集约式综合治理固废治理产业园、分布式有机固废治理生态园和智慧环境物流链,这一模式突破了地域界限,在满足需求的同时,凸显生态价值。
此外,另有业内专家表示,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以资源化利用为前提,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就地就近,寻找适合的新方法、新出路。
农林废弃物可巧用
和城市垃圾不同,除了日常生活垃圾以外,农村地区“垃圾”还包括树枝、秸秆、牛粪等农林废弃物。这两类不同的“垃圾”分别属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和生物质能源化利用产业。而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作为农村能源革命的一部分,也正逐步发展。
据介绍,以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不仅解决了农林废弃物随意堆放、规模化养殖大量粪污难处理等农村污染问题,还能助力农村生物质清洁取暖的实现,在降低取暖成本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山东省信阳县为例,当地废弃木材、作物秸秆、畜禽粪污、林业废弃物等资源充足,具备发展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资源优势。使用生物质专用炉后,信阳县村民可实现“炊暖两用”,减少了费用支出,且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群众易接受。
在今年“两会”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徐国权曾表示,生物质作为低排放的清洁能源,是取代燃煤最经济的选择。将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与城镇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可在利用农村农林废弃物资源的同时,实现产业扶贫与污染治理的双赢。
“目前,垃圾资源化利用正处于发展初期,我们期待技术先进、责任心强的企业进入,未来在全行业的努力下,产业必将进入高速发展通道。”陈小平说。
原标题:农村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期待创新 垃圾发电、生物质能或成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