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国有企业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转型的四十年。
风电产业自诞生起,便面临着一个完全开放的全球化市场竞争环境,在全球风电产业市场化的浪潮中,国内稚嫩的风电企业不得不加速成熟,有的异军突起,有的则折戟沉沙,而中车株洲所的风电发展也经历过挫折与低沉,不过,凭借深厚的技术沉淀,坚守央企的责任与诚信,战略调整之后,中车株洲所也将迎来第二支柱产业的春天,将风电打造成我国的“金名片”。
反思,有遗憾也有无悔
以 2006 年为起点,中车株洲所进军风电领域,搭上了中国风电产业快速上升的通道,可以说实力强劲,又正逢其时。但目前看来,中车株洲所未能在中国的风电行业中占据领跑位置。
“我们的风电产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遗憾的。”谈到中车株洲所十多年的风电发展,彭华文直言,“没有发挥央企的优势,做到扬长避短。”
反思过去,这其中有一些客观原因,风电发展的“黄金十年”,实际上也正是中国轨道交通大发展的时期,作为中国轨道交通机车的龙头企业,中车株洲所自然是责无旁贷。战略重视程度不足,精力的分散导致研发人员、商业资源投入不够,对行业的了解也不够深刻,对市场把握不精准,错过了一些行业的窗口期。
“我从 2004 年就鼓励像株洲所这样有条件的央企上马风电,以株洲所的技术实力、品牌实力、资金实力,原本可以做到更好。未能将精兵强将放在风电上,贻误了一些战机,这是个遗憾,但毕竟把风电干起来了,而且近期势头不错。他们是很有实力的企业。”前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现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主任委员李俊峰表示。
在主观上,中车株洲所则秉承了中车“坚守底线,质量为先”的理念,为此不惜牺牲利益,主动放弃大量的市场机会。
“作为央企,必须可持续、负责任,这不光是对行业,也是对企业和员工的一种保障和要求。”彭华文语气坚定地说。
中车株洲所总部大楼
机遇与风险同在
欧洲的风电已经熬过最艰难的时刻,产业链已经走向成熟,而中国的风电正在经历阵痛的考验 :南下分散式风电阻碍多,而北上亦受限电之困,海上风电在竞价与成本的双重压力下步履维艰,海外市场更是经验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竞争加重,电价下调,低价竞标仍在,并进一步将压力传导到产业链上游,整机利润越压越薄。竞争环境加剧了整个产业的负担。
“行业的竞争,本质上能够让风电更有效,更经济。如果因为技术落后,没有可靠的产品、无法适应市场要求,被淘汰很正常,但行业持续打价格战,只是简单洗掉资金链不够的竞争者,这对行业是不利的。”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总经理朱建成坦言,“行业没有竞争、没有洗牌也不正常,但技术创新也要给企业留有一定的空间,允许试错和失败。”
在产业优化升级的十字路口,风电行业面临着规模如何稳定增长的问题,更面临着如何提升发展质量的问题。
挑战之下亦有机遇。
能源转型、绿色发展是不可逆的世界潮流。可再生能源一定是未来的主流,风电已成为我国第三大电源。而在应用端,电动汽车时代即将到来,能源物联网、能源的综合化利用也将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根据国家制定的风电发展“十三五”目标,分散式风电和集中式风电还将迎来新的增长。未来,中国风电将更多地参与全球市场。这对于历经市场洗礼成长起来的中车株洲所来说,新的发展机遇摆在面前。
战略调整,引领绿色装备
回首 13 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中车株洲所曾经有过困难,存在过一些问题,但作为央企,我们有义务为国家的可再生能源行业做出贡献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的一流企业,我们也有优势进行全产业链的布局,做大做强整体业务板块。”朱建成表示。
“能够在风电这样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发展壮大的企业一定是有沉淀的企业,只有在商业模式和技术上有深厚积累,才能够应对行业的挑战,产生价值。”彭华文在谈到未来发展时一直坚信厚积薄发。
这种信念也深入到中车株洲所每个人的心中。“中车有能力和基础做好风电,做不好不应该。我们有很多国家级的实验室,科研实力强、试验体系完善、生产和制造工艺先进,会争取每个产业做出一个丰碑来。”风电事业部副总经理刘崇波对《风能》杂志记者说。
如今,中车株洲所在成立 60 周年之际,已经做出重大战略调整,将能源作为与交通并列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提出“引领绿色装备发展 创造人类美好生活”的发展愿景,在能源板块,重点打造风电整机、智能运维、综合能源服务三条产品线,以新能源投资作为产业加速助推器。风电事业部也从整机制造供应商向国际化的清洁能源、智能化运维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变。
据悉,中车株洲所围绕风电业务,在客户理念、业务流程、组织架构方面,做了很多适应性调整和改进。特别是产品交付、履约能力有系统性的提升;运行风电场的品质有了综合性的提升 ;产品质量、研发的活跃度在业内保持较好水平 ;而一系列放管服、“双百”改革,也在增加企业的自主性和政策的灵活性。
凭借可靠稳定的产品、智能化的运维、优质的售后服务、整体实力的提高,中车株洲所的风电业务已经取得累累战果。截至 2019 年第一季度末,其在手订单金额已逾70亿元。
李俊峰也对中车株洲所寄予厚望 :“首先要明确风电在未来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从资金和人员配置上,将风电放在比较高的位置 ;其次在战略布局上,央企要做出长远规划,抓住自身实力雄厚、产品质量的优势,加强业内的战略合作,开拓更大的市场,尤其是在今后的集中式规模化开发项目上 ;同时需要转变观念,充分理解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不断优化应对市场的内部机制体系建设,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做出响应,实现真正突破。作为央企,中车株洲所将一如既往大力发展风电事业,对标国际,争取像西门子、ABB一样,做国际一流的风电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