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已结束,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共收到有关单位和专家提名的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29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298项(通用项目239项,专用项目5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956项(通用项目784项,专用项目172项)。项目名称:面向物联网环境的虚拟协同网络关键技术及应

首页 > 输配电 > 电力通信 > 报道 > 正文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面向物联网环境的虚拟协同网络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9-03-27 10:55 来源: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已结束,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共收到有关单位和专家提名的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29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298项(通用项目239项,专用项目5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956项(通用项目784项,专用项目172项)。

项目名称: 面向物联网环境的虚拟协同网络关键技术及应用

提名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针对物联网环境因边缘网络资源和终端服务能力受限而导致无法实现与业务性能动态适配的多网主动协同传输和多终端主动协同接入的核心技术瓶颈,发明完成多域虚拟化柔性协同网络理论方法和技术成果,研制实现多网多终端动态虚拟协同与业务主动适配的一种边缘网络智能协同控制系统,具有重大科技创新,实现我国物联网环境协同通信网络技术的跨越性突破。涉及关键技术在多种通信系统和业务环境中得到有效应用,强化了项目成果的竞争力。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55项;获软件著作权17件;发表IEEE等权威期刊SCI收录论文65篇;向国际电信联盟及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交标准提案47项,其中形成国际标准2项,行业标准10项。 项目在边缘环境虚拟可重构协同网络的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所涉及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物联网环境下的通信网络产品中,有效提高了协同信息网络的性能和服务能力,相关产品近3年共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5亿元,在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环境监控、国防、应急通信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研究物联网环境下新型协同通信网络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作出重要贡献。 该项目成果分别获2013年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2014年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2017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4-1.jpg

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第一完成人在纸质提名书签名):

11-1.jpg

主要完成人:

姓名:朱洪波

排名:1

行政职务:原副校长/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全面负责项目的技术创新和系统应用,对发明点1、2、3均做出了创新性贡献。提出了由服务应用平台、数据集成平台、传输网络平台、多源感知平台组成的大规模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实体架构;提出了一系列针对物联网环境的多终端协同、多网络协同和多业务协同的关键技术,可软件定义虚拟化网络协同控制系统的研制及其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均作出了突出贡献。旁证材料见发明专利ZL 201510334645.3(附件1-1)、ZL 201510376844.0(附件1-2)、ZL 201510369747.9(附件5-2-3)、ZL 201410661068.4(附件1-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广域宽带协同通信技术与应用(2016-F-30901-2-04-R02),排名第二。

姓名:裴玉奎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清华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清华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发明点3做出了创新性贡献。提出了用户侧智能信息感知处理方法,利用精确位置信息辅助判断各种物联网设备的类型及组网方式,有效解决了大规模信息终端和用户设备间面向服务需求进行系统性协同工作的自适应自组织问题,实现在多终端多业务用户服务环境中进行计算处理和多终端智能协同工作以满足各类服务需求。旁证材料见发明专利ZL 201010614424.9(附件5-2-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LDPC编码技术与应用(2011-F-24201-2-01-R04),排名第四。

姓名:朱琦

排名:3

行政职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发明点2、3做出了创新性贡献。提出了面向物联网环境的异构网络多用户多接入视频通信的自适应带宽分配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协同学原理的虚拟网络多属性决策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协同优化的异构网络多域资源分配方法,满足泛在接入的不同等级用户的服务需求,实现网络的资源优化和能效最优。旁证材料见发明专利ZL 201410661068.4(附件1-3)、ZL201310518123.X(附件5-2-6)。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牟中平

排名:4

行政职务:熊猫电子集团副总工程师

技术职称:研究员级高工

工作单位: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发明点2做出了创新性贡献。提出了一种异构网络中用于减小系统干扰的无线资源配置方法,通过频点选择和功率控制抑制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实现在物联网的系统设备中进行无线资源自配置和自优化,完成在不同物联网环境下的虚拟网络协同控制系统的测试与集成应用。旁证材料见发明专利ZL 201110162364.6(附件5-2-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续合元

排名:5

行政职务:副总工程师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发明点1做出了创新性贡献。提出了全球广泛共识的物联网定义及其系统架构标准,提出了物联网环境下由设备提供者、网络提供者、平台提供者、应用提供者、用户及其关系构成的物联网生态系统模型,建立了“物联网”、“物”、“设备”的通用物联网参考模型,推动了物联网的智慧服务系统架构的国内外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旁证材料见通信行业标准YD/T 2437-2012(附件5-2-7)。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杨龙祥

排名:6

行政职务:常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发明点2做出了创新性贡献。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网络功能虚拟化控制技术,利用物联网的通信、计算、存储等多维度资源进行联合优化,建立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多属性决策与网络选择,实现物联网环境下的海量终端与异构网络的最佳接入与资源适配。旁证材料见发明专利ZL 201510334645.3(附件1-1)、ZL 201410661068.4(附件1-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广域宽带协同通信技术与应用(2016-F-30901-2-04-R04),排名第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