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线呀,去不”
“现在?去!”
2月21日早8点,刚到办公室,就接到济源供电公司输电线路运维班张海燕的电话,要对220千伏轵黄线开展巡视,排查安全隐患,掌握线路运行第一手资料。
在车上,张海燕介绍说,220千伏轵黄线全线共84基杆塔,由小浪底水力发电站的220千伏黄河变电站出线,穿越济源南部黄土丘陵,跨越数十个沟壑,在济源供电公司220千伏轵都变电站注入济源电网,是一条担负着济源城区主要供电的供电线路,它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济源电网的安全稳定。“今天有几基塔是在野猪岭,因大山深处植被好,野兔、野獾、野鸡满山跑,野猪也相对多一些。这里方圆30里,就被当地人称作‘野猪岭’。”
前往目标线路蜿蜒的山路上,在一些背阴地山坡脚下,还不时地能看到积雪。颠簸了近40多分钟,车停靠36号杆塔山坡下的一小块空地上。“走吧,剩下的路,车开不上去,只能徒步前行了。”张海燕边收拾着巡视工具,边对笔者说。
“今天,我们对220千伏轵黄线开展特巡,重点检查线路是否存在发热点、线路和杆塔是否存在安全隐患,84基杆塔,每一基都必须巡视到。上周刚下过雪,部分地方雪还没有融化,山路湿滑,要注意安全,明白吗?”“明白!”张海燕在简单介绍完今天特巡的任务后,队员们开始按照先前的分组,各自向自己的目标基塔分散。
“对线路的绝缘子进行红外测温只是其中一项巡视内容,还要监测灰密度、塔材是否有缺失、接地线是否牢固等内容,每一项都不能马虎,小到一个瓷瓶,一个螺丝,甚至就连基杆下的一草一木,都要仔细核对后,进行记录,这关乎着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崎岖的山路,陡峭的羊肠小道,以及部分积要融化造成泥泞,让我们的巡线之路,变得比平常略加艰难。前行中,张海燕不时地为笔者补充着巡视的内容及重要性。
看着眼前并不高的山坡,足足绕行了近10多分钟才来到36号塔下面。张海燕从挎包里取出望远镜和红外测温仪对杆塔、线路、绝缘子进行全方位、仔细的检查,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和张海燕一组的田凯也随即拿出随身带的记录本和笔,详细地记录下每一个细节。
“一切正常,翻过这个土丘就到下一杆塔了,走小路吧。”张海燕指着前方的基塔说道。
“土丘?那也叫土丘?”笔者看着张海燕所谓地“土丘”惊讶道。眼前的“土丘”俨然可以称为小山了,眼观最起码也有近百米,看着四周都是未发芽发绿的密林,可以说根本就没有路。“可能是我们走多了,并不认为有多高,对我们来说这就是一个小土丘。”田凯打趣道。
继续前行了40多分钟,才来到近在眼前的杆塔下的陡坡。“小心点……”话音未落,田凯手脚并用的爬到半坡时,脚下突然一滑,整个身体趴在有些湿滑的土坡上,顺着小陡坡滑了下来。
翻过“土丘”后将近四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仅仅巡查完了36基至46基的五个基塔。中午一点,我们终于下到山下。艰苦的环境,艰难的工作,并没有在这两个汉字脸上写上劳累,用他们的话说:只要老百姓安全的能用上电,这就是最终的目的。苦点、累点都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