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生态环境部2019年新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召开。会议中指出,2018年全国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的煤电机组约8.1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总装机容量的80%;介绍了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及下一步安排。
1月21日生态环境部2019年新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召开。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刘炳江司长,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先生,介绍蓝天保卫战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新闻发布会有刘友宾主持。
过去一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
刘友宾: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
欢迎参加生态环境部2019年新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
蓝天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战役,全社会广泛关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刘炳江司长,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先生,介绍蓝天保卫战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我先通报几项重点工作情况。
一、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蓝天保卫战情况一会炳江司长会作详细的介绍,我这里重点通报一下碧水保卫战和净土保卫战的情况。
在碧水保卫战方面,推进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1586个水源地6251个问题整改率达99.9%。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推进黑臭水体整治,36个重点城市1062个黑臭水体中,1009个消除或基本消除黑臭,消除比例达95%。全国97.8%的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已完成78%。11个沿海省份编制实施省级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完成2.5万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荣获2018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2018年,全国地表水优良(I-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3.1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1.6个百分点。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中向好。
在净土保卫战方面,出台《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联合有关部门部署开展涉镉等重金属行业污染耕地风险排查整治、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试点。建成全国土壤环境信息管理平台。制定《“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坚定不移推进禁止洋垃圾入境,全国固体废物进口总量2263万吨,同比减少46.5%,其中限制进口类固体废物进口量同比减少51.5%。推进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达标排放,存在问题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全部完成整改。严厉打击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行为,“清废行动2018”挂牌督办的1308个突出问题中1304个完成整改,整改率达99.7%。
“以案为鉴,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专项治理取得实效
刘友宾:
二、“以案为鉴,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专项治理取得实效
2018年4月,中国环科院原院长、原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委员孟伟因严重违纪违法,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为深刻汲取孟伟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教训,2018年7月至12月,生态环境部党组和驻部纪检监察组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开展“以案为鉴,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专项治理,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是把政治建设贯穿始终,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部党组把专项治理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央和国家机关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指示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部党组从自身做起,每名党组成员认真参加所在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认真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推动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实起来。
三是把自己摆进去,确保重“案”更重“鉴”。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自身存在的问题、应该承担的责任“摆进去”,由“局外人”变成“局中人”。
四是注重教育引导,真正做到触及思想直击灵魂。突出教育内容的真实性、警示性,又突出可读性、针对性,做到入脑入心,提升教育效果。
五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巩固专项治理成果。部党组与驻部纪检监察组建立通报日常监督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或突出问题等“四项协调机制”,推动形成管党治党合力。
专项治理以来,部系统及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各级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规矩意识、工作热情、精神品质明显改观。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巩固拓展“以案为鉴,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专项治理成果,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建设,推动生态环境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水平不断提高。
启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刘友宾:
三、启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2018年初,“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列为中央深改委2018年工作要点。生态环境部党组高度重视,组织力量深入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多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研究制定《方案》。《方案》经中央深改委审定后,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方案》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左右有条件、有基础、规模适当的城市,在全市域范围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到2020年,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探索建立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为建设“无废社会”奠定基础。
《方案》主要提出六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二是实施工业绿色生产,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三是推行农业绿色生产,促进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四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五是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强化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六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产业发展新模式。
下一步,我部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启动试点城市筛选工作,组建专家团队,指导各地试点实践,力争通过两年试点,在全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
全国生态环保工作会议部署2019年工作
刘友宾:
四、全国生态环保工作会议部署2019年工作
1月18-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结2018年工作进展,分析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2019年重点工作。
2019年,生态环境部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做到稳中求进、统筹兼顾、综合施策、两手发力、点面结合、求真务实,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将重点做好以下12项工作:
一是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继续推进全国“三线一单”编制和落地并制定指导意见。制定实施支持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环境政策举措。
二是加强重大战略规划政策研究制定。推进“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迈向美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等前瞻性研究,结合生态环境职责的“五个打通”,谋划好中长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三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认真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继续实施重点区域秋冬季攻坚行动。
四是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实施长江保护修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攻坚战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
五是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抓好土壤污染防治法落实,持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继续做好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组织实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和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方案。
六是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全面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制定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办法。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七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深入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督促落实好《“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组织研究气候变化中长期目标任务。
八是持续提高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深入贯彻核安全法,加快完善核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协调推进落实国家核安全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核与辐射安全管理体系。
九是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推动出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启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统筹安排强化监督工作。
十是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
十一是提高支撑保障能力。推进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制修订,深入开展重点领域科技攻关,推动加快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推动建设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构建国家生态状况监测网。基本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十二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巩固“以案为鉴、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专项治理成果,着力打造生态环保铁军。
会前,生态环境部召开了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视频会议,对全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进行部署。会议期间,套开了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扶贫工作会议,对扶贫攻坚战相关工作作出安排。
下面,请刘炳江司长介绍情况。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刘炳江司长
2018年全国338个地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3%
刘炳江: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借此机会,先向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快乐。首先,我谨代表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借此机会,我就大气污染防治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2018年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主要进展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打赢蓝天保卫战进行战略部署。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确定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国人大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推动各项法律要求得到全面落实。国务院成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各省(区、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完善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机制。
二是推动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结构持续优化。稳步推进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全国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的煤电机组约8.1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总装机容量的80%;完成工业炉窑排查治理1.3万台(座),完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2.8万家。全国淘汰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小锅炉3万余台,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由12个增加到35个,完成散煤治理任务480万户。印发《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全面统筹“油、路、车”,今年1月1日,全国全面供应国六汽柴油。全国铁路货运总量同比增长9.1%,淘汰老旧机动车200多万辆,推广应用新能源车100多万辆。全国秸秆焚烧火点数同比下降30%,其中东北地区同比下降约48%。
三是持续开展重点区域秋冬季攻坚战。制定实施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秋冬季攻坚方案,精准施策,细化重点城市项目措施,严格禁止“一刀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重点区域参与应急管控的企业合计约12万家,实施大范围应急联动。从全国抽调执法人员1.2万余人(次),开展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向各地交办2万多个涉气环境问题。
四是大气环境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建设区县空气质量监测站点3500多个,基本覆盖中东部省份各个区县。全国空气质量排名发布范围从74个城市扩大到169个城市。8188家涉气重点排污单位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并联网,依法公开排污信息。全国6113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实现国家-省级-城市三级联网监控,各地安装机动车遥感检测设备639台(套)。多地通过安装微站、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对工地扬尘、秸秆露天焚烧实时监控。积极推进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基本摸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传输规律和主要来源。
二、2018年空气质量状况
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1.8%、10.2%、10.8%;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原来位于重点区域的珠三角,PM2.5浓度持续降低,连续四年总体达标;重点区域的另一个省份浙江省,PM2.5总体浓度也已经达标,从“十三五”空气质量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来看,PM2.5未达标的262个城市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4%,相比2015年下降24.6%;338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3%,相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均超额完成时序进度和年度目标要求。
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仍处高位,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等方面问题仍然突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三大重点区域单位面积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大气污染防治仍然任重道远。
三、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攻坚之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精准聚焦,协同共进,优化服务,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协同推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推进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下面,我很高兴接受大家的提问。
刘友宾:下面,请大家提问。
臭氧浓度增幅明显收窄 北京市连续三年臭氧浓度持续下降
封面新闻记者:2018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中其他污染物浓度都同比下降,但臭氧浓度同比上升,这表明臭氧污染问题正日益凸显,请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哪些针对性治理措施?
刘炳江:关于臭氧污染的问题,关键是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实际上要回答我国臭氧污染的现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未来的趋势如何。
我们国家臭氧的空气质量标准是160微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的过渡值相衔接,接近发达国家的标准。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臭氧8小时最大值第90百分位数平均浓度为151微克/立方米,总体上是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虽然增长了1.3%,但相比前几年的增幅明显收窄。日评价方面,2018年全国338个城市的轻度污染天次比例为7.2%,中度污染很少(1.2%),重度污染极少(0.1%),没有严重污染。北京市连续三年臭氧浓度持续下降。当前我国臭氧污染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光化学烟雾事件时期的历史水平,我国未出现光化学污染事件,未来发生的可能性也极低。
从世界卫生组织按照各种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程度来看,臭氧污染仅排在第32位,远低于其他因素。且臭氧污染可防可控,科研监测发现,从室外到室内臭氧浓度迅速下降,由40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高值降至60微克/立方米以下的环境背景值。为提醒人们防范臭氧污染,从2015年起,全国338个城市1436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均开展了臭氧浓度监测,逐小时向社会公开。有人借机炒作中国的臭氧污染,在实时公开的情况下,是没有用的。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臭氧污染防控。臭氧的形成主要是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大量排放,在高温强光照天气下形成,解决臭氧污染问题的核心就是协同减少两种污染物的排放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明确要求NOx下降15%、VOCs下降10%,这都是有法律效力的指标。我们已经颁布实施了《“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去年6月份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更详细的要求,去年2.8万家企业进行了VOCs综合治理,今年一批关于VOCs的排放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将颁布实施,我们坚信臭氧污染上升的势头能得到有效缓解。
会同卫健委制定第一批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
凤凰卫视记者:请问《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的制定目前已经到了什么阶段?什么时候可以公布出来?
刘炳江: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通过进入大气环境,并且通过吸入或其他暴露途径,会对社会公众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通常都发布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进行严格管控。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也明确提出要公布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目前我们会同卫生健康委制定了第一批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已社会公开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很快就会发布。第一批名录共有11种污染物,其中5种是重金属类物质,6种是挥发性有机物。
有毒有害污染物是我们在常规污染物的减排基础上,将其逐步纳入严格管控。事实上,为保障社会公众健康,除《大气法》外,新修制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及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均提出,要发布有关污染物和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通过严格管控,避免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等。2017年12月,我部会同有关部委发布了第一批《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包含22种化学物质。在此基础上,我们筛选出排入大气环境的11种化学物质作为此次名录的管控污染物。名录发布后,我们会加大科研、监测能力,纳入企业排污许可证严加管控,实行风险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和管控需求,适时调整名录。
汾渭平原纳入大气治理重点地区 PM2.5浓度不降反升局面得以扭转
中央电视台记者:随着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视和推进,京津冀及周边等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其他一些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却逐渐凸显。例如汾渭平原虽然列入了大气治理重点地区,但目前污染仍较为严重。请问汾渭平原空气质量差的原因是什么?生态环境部针对汾渭平原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还将有何安排?
刘炳江:汾渭平原确实是去年第一次纳入国家重点控制区域,汾渭平原关东地区五个市,山西四个市和河南两个市,地形大体类似倒L型的区域。纳入重点控制地区,主要考虑到汾渭平原直到2017年空气质量持续不降反升,成为空气质量最严重区域之一。
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一是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燃煤污染特征明显。陕西、山西是产煤大省同时也是煤炭消费大省,汾渭平原煤炭消费更集中,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比近90%,远高于全国60%的平均水平。
二是区域产业结构偏重,工业污染排放量大。汾渭平原多焦化、钢铁等重化工企业,企业规模偏小,装备水平较低,且多数钢铁、焦化企业尚未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火电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比例低于京津冀水平,污染治理水平有待提高。
三是公路运输污染问题突出,过境车辆排放量大。汾渭平原是陕、蒙、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普遍以公路运输为主,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更加大了公路运输压力,此外,各城市重型车排放监管薄弱,部分城市油品质量亟待提高,运输污染问题突出。
四是特殊地形和气象条件,使污染物不易扩散。受山脉阻挡和背风坡气流下沉作用影响,汾渭平原地区易形成反气旋式的气流停滞区,在污染阶段地面辐合形势明显,污染物辐合后被困,不易扩散。
为解决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问题,提高汾渭平原治理大气污染的内生动力,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将汾渭平原列入重点区域,成立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加强联防联控。
二是出台工作方案。印发实施《汾渭平原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细化各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措施,针对汾渭平原特点,强调以燃煤污染控制为重点,切实抓好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和“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
三是强化监督执法。从2018年6月起,从全国抽调环境执法人员,对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开展强化监督,发现涉气环境问题交办地方整改,有效遏制了违法排污行为。
四是加强科技支撑。启动了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公关项目,2018年将“一市一策”跟踪研究范围扩大到汾渭平原11城市,派出攻关专家团队驻点指导,摸清各城市大气污染现状,提出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
可以报告给大家,2018年,汾渭平原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54.3%,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58μg/m3,同比下降10.8%,比2015年下降4.9%,扭转了自2016年以来不降反升的局面。下一步,我部将针对当前汾渭平原在大气污染防治和重污染天气应对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深入指导,持续发力,有效推动汾渭平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