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放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我国治水史上的创举,举世瞩目。中华民族百年梦想成真,建成了世界领先水平的三峡工程,成为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复兴中华的里程碑。这是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国人自己设计、建设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千年大计,国运所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今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三峡枢纽工程,充分肯定了它的重大作用和历史意义。他指出,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是靠劳动者辛勤劳动自力更生创造出来的,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是对三峡工程的高度赞扬,也是对建设者的极大褒奖。充分展现了习总书记的远见卓识,充分展现了他胸怀祖国、胸怀人民的崇高精神。我们作为亲力亲为的“老三峡人”,备受鼓舞。
早在10多年前,三峡工程正在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来过这里,那时他在浙江担任主要领导职务。项目法人单位“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现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汇报建设情况后,他非常高兴,表示支持,并合影留念。库区外迁移民,浙江接收7000人。
三峡工程1993年开始施工准备,1994年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如期完工,工期17年。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通航,到现在,三峡工程已有15年安全运行实践,使过去有争议的很多重大问题得到了答案。
双线五级船闸
一、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是正确的
早在20世纪初,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开发三峡设想,旧中国由于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无法实现。新中国成立之初,就重新启动,积极推进,历届中央领导人呕心沥血,谋划全局。上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就提出研究、规划三峡工程,描绘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宏伟蓝图。周恩来同志全面部署。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积极推动三峡工程论证和决策。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全力推进三峡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确保三峡工程顺利建成。
鉴于三峡工程规模空前,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的特殊性,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三峡工程开工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动员全国各有关方面力量,采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勘探、实验、论证、规划、设计了40多年。始终遵循党中央提出的“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方针,从我国国情出发,把握国际大趋势,实事求是,全面考虑需要与可能,力求建设方案符合实际;对涉及三峡工程建设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研究,并进行科学实验,拿出明确的结论性意见;充分发扬民主,组织全国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论证,并广泛收集国内外各种观点供论证者参考,凡是有争议的重大问题,都要找出症结所在,提出解决办法。
到1989年2月,论证工作基本结束。总的结论是:三峡工程对四化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正常蓄水位175米,坝顶高程185米;安装26台68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后改为70万千瓦),建设50万伏超高压输变电线路;安置移民103万人。同年5月,“长江水利委员会”据此编报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成为全国人大1992年批准的三峡工程建设最终方案。
昨天的正确决策,换来了今天的成功,“梦想”变成了现实。创造了建设规模、移民总量、装机容量、泄洪能力、金属结构等多项世界之最。单从技术上看,达到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项目有40多项,达到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的项目有10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的有200多项,获国家专利的有130项,大大丰富了人类水利水电科学技术宝库。
二、三峡工程建设是成功的
三峡工程建设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间进行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三峡工程建设,而三峡工程建设又成为改革开放的实验场和推动力。中央摒弃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自建自营”和“工程指挥部”模式,创新了领导组织形式,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决策、实施”两分离的体制机制,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了三峡工程建设稳步进行。
主要是两个层面:一是中央层面,1993年1月,成立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是三峡工程最高决策机构。历任主任依次是: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朱镕基、温家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张高丽。截至2014年,国务院三峡建委共召开了全体会议18次,对三峡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移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及时作出决策。二是企业层面,先后成立“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和“中国电网建设总公司”,分别为三峡枢纽工程和输变电工程的项目法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照市场化原则组织建设和经营。两个企业推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招标投标制、项目监理制等新机制。这两个层面概括起来就是“政府宏观决策,企业市场化运作”,理顺了政府、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这些工程建设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开创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先河。
三峡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前人未遇到的诸多难题,尤其是技术方面,这就决定了三峡工程只能走创新之路。三峡工程坚持国内研发和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方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难题,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世界纪录,大江截流、船闸高边坡稳定、混凝土冷却和快速浇筑、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特高压直流输变电、世界最大垂直升船机等技术的突破,创造了世界水利水电建设的奇迹。以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为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了巨型机组设计制造核心技术,实现了70万千瓦巨型机组等重大机电装备国产化目标。实践证明,三峡工程枢纽,以及32台70万千瓦机组运行安全可靠,工程建设和制造安装全面优良。
随着三峡电站工程的成功,我国大型水电站建设和大容量水电机组,以及成套机电设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我国企业自主设计制造的8台80万千瓦机组已在向家坝电站投产, 18台80万千瓦机组在溪洛渡电站投产;正在建设的乌东德水电站将安装12台85万千瓦机组,白鹤滩水电站将安装16台100万千瓦机组。截至2014年,全球前十大水电站,我国有5座;全球已建、在建的127台70万千瓦以上的发电机组中,我国拥有86台。 这标志着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业水平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三峡工程移民搬迁顺利完成
移民问题不仅涉及三峡工程能否顺利进行,而且,更涉及移民的生计和社会稳定,把他们安置好,“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是党、国家和移民群众的共同目标。
移民搬迁安置任务为世界工程移民史上所罕见:一是移民数量大。自1993年至2009年的17年间,三峡库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移民干部和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胜利完成了130多万移民的搬迁安置,其中19.6万农村移民出县外迁安置。二是移民工程多。三峡水库淹没陆域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湖北省、重庆市共20个区县,村集镇城密集,工矿企业众多。因此,三峡移民搬迁完成的实物工程量是巨大而惊人的,共迁建118座城(集)镇,搬迁工矿企业1632家,复建各类房屋5054万多平方米。还建设了大量公路、桥梁、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
三峡工程百万移民搬迁是顺利的,党中央所制定的开发性移民方针以及各项政策措施是正确的。
——实施开发性移民方针。三峡工程移民工作动手较早,早在正式开工之前就进行了开发性移民试点,长达8年。在此基础上,国务院专门为三峡移民颁布并适时修订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提出了开发性移民的方针,并明确了“统一领导、分省(直辖市)负责、以县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实行移民任务与移民资金包干政策,使移民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全国对口支援库区移民。由于移民任务艰巨,国家还组织全国19个省区市、10个大中城市、中央40多个单位,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实行“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方针,有力推动了移民工作顺利开展,收到了很好效果。
——调整移民和企业职工搬迁政策。为应对新的情况,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国家适时调整了农村移民安置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农村移民外迁安置;调整了受淹工矿企业迁建政策,鼓励和引导资不抵债、污染环境的中小企业依法破产关闭,相关企业职工也得到妥善安置。
——加强对移民资金的监管。建立了移民资金稽查、审计、监督网,以及移民工程质量检查、监理等监督体系,及时纠正移民工作中的不合规做法,保障移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总的看,移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达到或超过安置地平均水平;库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库区总体和谐稳定,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库区。
我们永远不要忘记,百万移民群众,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不等不靠,积极搬迁,凸显了爱国主义精神。广大移民干部克服重重困难,舍己为公,任劳任怨,忘我工作,为三峡工程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国各族人民、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有关省市自治区,大力支援三峡移民和工程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单说防洪一项,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估算,2008年至2012年5年间,由于三峡工程汛期调峰,避免了中下游洪涝灾害,防止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减少了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历史上出现过的荆江两岸一片汪洋、水淹武汉三镇、难民流离失所、生态环境惨遭破坏的惨状,一去不复返了。
国家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遵循自然规律,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建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工程。
——加强组织领导。三峡工程正式开工的第二年1995年8月,国务院三峡建委就成立了“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协调小组”,负责协调与三峡工程有关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省市、参建单位、业主单位等参加,收到了好的效果。
——积极推进“两个防治”。开工伊始,就遵循“生态环保与三峡工程同步建设”的原则,加强水污染防治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制定法律法规。在三峡工程建设期的17年里, 从中央到湖北省、重庆市,以及三峡总公司,制订了很多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技术标准,依法依规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对不利影响,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使其降低到了最小程度。
——建设监测系统。为适时掌握三峡建坝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时空变化,1996年,建立了“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这是跨地区、跨部门、多学科、多层次的监测研究机构,适时汇总情报,为决策提供依据,并每年定期向国内外发布监测公报。
总的看,三峡工程2003年蓄水、发电以来,建立了环境保护体系,制定了配套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落实了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及措施。库区及相关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水环境质量保持基本稳定。三峡工程成为治理、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
五、三峡工程综合效益巨大
三峡工程的建成运行,标志着长江治理由“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转变迈出了重要一步。不但为我国,而且也为世界开发、治理江河提供了全面的 、科学的宝贵经验。随着长江上游已建、在建水电工程不断纳入梯度调度范围,“洪水”变“资源”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三峡工程综合效益将会越来越大,建设三峡工程的作用和意义将会进一步展现出来。它的效益是多方面的:
——防洪减灾确保荆江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出发点是防洪。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是中华民族心腹大患。三峡工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能扼住上游洪水的咽喉,正常蓄水位175米后,相应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原来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2003年蓄水以来到2015年,三峡水库累计拦洪38次,总蓄洪量1121亿立方米,荆江两岸安然无恙,确保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突现了防洪减灾效益。
——发电惠及10多个省市。 三峡电站装机总容量2250万千瓦,单机70万千瓦。设计年平均发电量882亿千瓦时。从2003年6月开始发电到2017年3月,累计发电量就达10000亿千瓦时,惠及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和重庆等10个省、直辖市,促进了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
——使“黄金水道”变为现实。三峡工程极大地提高了长江中上游通航能力,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有力地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川江航道得到根本改善,实现了全线夜航,“绞滩”、“纤夫”已成为历史,具备了万吨级船队和5000吨级单船航道条件。由于枯水期给中下游补水,增加了水深,并整治河道,也改善了武汉至宜昌的航运条件。船闸自2003年通航以来,年货运量最高已突破一亿吨,货运能力比蓄水前提高近5倍。运输成本大幅度下降。
——建成我国最大淡水资源库。三峡水库已成为我国最大战略淡水资源库,可保障长江流域供水安全,改善中下游枯水季水质,有利于南水北调等方面的水资源配置。在枯水期,三峡工程建成前,中下游枯水期平均流量3000—3500立方米每秒,生产生活用水紧张,缺水大中城市60多座、县城150多座。工程建成后,枯水期下泄平均流量为6000立方米每秒,使长江中下游水量、水质明显改善。
——促进中下游生态环境优化。三峡工程节能减排效益十分可观,按照三峡电站设计年平均发电量882亿千瓦时折算,相当于每年少燃烧标煤3528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793万吨、二氧化硫264万吨、氮氧化合物132万吨,以及大量废水、废渣、飘尘等。同时,由于航道条件改善,船舶耗油大幅度下降,吨公里平均油耗下降70%左右,相对减少了废气。当遇到中下游河段干旱灾害、重大水污染事件、重大海损事件(船舶搁浅、沉船等),鱼类自然繁殖、上海遭遇咸潮等紧急情况时,还可进行应急调水。
在讲到三峡工程综合效益之时,我们绝不能忽视三峡工程推动我国科技水平提升产生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但超出了长江流域,而且超出了水电工程。一是高性能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和冷却施工技术,已经推广到奥运工程、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土木工程、固井工程、道路桥梁工程中。二是深水围堰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已经推广到交通、市政、矿山、环保工程等多个领域,比如江苏润扬大桥、深圳地铁、马来西亚地铁等国内外基础设施工程。三是TGPMS管理系统已应用于大型工程建设,如奥运工程水立方、京沪高铁、北京大兴新机场、宝钢集团等工程项目。四是水电技术走出国门,不仅使我们在世界水电市场抢占了先机,在政治上的作用更是无法估量的。
六、三峡工程投资控制在概算以内
三峡工程投资巨大,如果只靠国家财政拨款,三峡工程就无法上马。必须走一条新路,这就是与市场经济接轨、与国际接轨的路子。实践证明,三峡工程投资、融资创新之路,是成功的,既保证了工程需要,又使资金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概算以内。
工程资金采取多种渠道筹集:一是国家注入资本金即“三峡基金”,从售电收入中提取,成为三峡工程投资的主要来源。从1992年起征收,征收范围为全国农业排灌以外的各类用电量(不包括西藏和国家扶贫的贫困地区)。二是企业自有资金:葛洲坝电厂发电收入和三峡电厂发电收入。三是企业在市场筹措的资金,包括:发行企业债券、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出口信贷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三峡工程首次实行了“资本金制”,即国家出一部分资金,其余不足部分由业主筹措,自借自还,自担风险。这是重点工程投资的一大创新。
经国家正式批准的三峡工程包括三峡枢纽工程、移民工程、输变电工程静态投资概算(1993年5月末价格,不包括物价上涨因素及施工期贷款利息)为1509.46亿元,由于三峡工程施工期较长,考虑物价上涨及施工期贷款利息和汇率变化等因素,预测的总体动态投资为2663.44亿元。根据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报告,工程决算总投资2220.18亿元。投资已经收回,到2014年,发电毛收入累计已达2648亿元。
为什么三峡工程投资控制的这么好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关键的是实行了“静态控制,动态管理”投资控制模式,简单说就是在静态控制基数的基础上加当年的物价指数,作为结算依据。这样做既科学,又合理,解决了长期以来重点工程多次调整投资概算的弊端。国家还专门成立了三峡工程稽查组,对工程的资金管理、建设进度和安全施工等方面进行稽查。向国务院提出报告,做出评价,适时解决发现的问题。这也是重大工程监督制度方面的创新,有利于资金的合法合规使用。
七、管理好运行好三峡工程任重道远
三峡工程是多目标、多功能、多效益的复杂系统工程,建设期形成的管理规章与能力,随着水库形成带来的新情况,不能完全适应运行后的需要。因此,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新的管理体制机制,确保三峡工程安全运行、有效运行、科学运行,实现永续利用,使其更好发挥我国现代化建设强大动力的作用。其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加大移民安稳致富扶持力度。三峡库区人口包括移民在内大约有2000万,经济基础薄弱,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生态承载力比较低,移民脱贫致富困难较多。库区的社会稳定直接关系到水库安全和枢纽工程的正常运行。正因如此,国家对于库区移民扶持既制定了综合规划,也有单项政策。要把各个渠道的资金用好,推动库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构建和谐稳定新库区。要严格控制库区人口,尤其是机械增长,减轻库区环境压力;要努力培养人才,提高人口素质,增强就业能力,鼓励出库区就业;要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精密加工制造业等生态工业,以及高效生态农业和特色精细农业;要大力发展“大坝-库区”旅游业,打造三峡旅游品牌;积极推进现代化小城镇建设,创建生态文明社区。
——努力保持中下游河势稳定。三峡工程建成后,下泄水含沙减少,中下游河道被清水冲刷影响到生态环境变化。要加强泥沙变化、江湖关系变化等方面的监测与研究,确保堤岸安全;要加强干流和洞庭湖、鄱阳湖等主要江河湖泊的生态修复,保障各方面生产、生活用水;要加强航道整治和疏浚力度,保障通航顺畅无阻。为此,国家已出台治理方案,有力地促进了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并已取得成效。
——不断提高综合管理能力。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运行管理涉及防洪、发电、航运、供水、抗旱、生态、泥沙等多方面,为此,要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确保各项功能充分发挥,力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一是树立以生态调度为中心的思想,兼顾各方面的需求,协调各方利益;二是建立以三峡枢纽工程为中心的梯级调度制度,统筹各项功能,充分利用水资源;三是建立适时信息通报机制,强化监测检查,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积极拓展综合效益。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三峡工程各方面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三峡工程建设后,长江上游相继建设了向家坝、溪洛渡、乌东德、白鹤滩等电站,为进一步把“洪水”变为更多“资源”创造了新的条件。纳入统一调度的水库从2012年的10座增加到2014年的21座,以三峡工程为核心的水资源利用量越来越多,各种功能的发挥越来越充分。因此,要大力开展拓展综合效益的研究。一是要把更多水库纳入水库群,统一优化调度,提高流域洪水调控能力,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二是加强长江上游干流和支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搞好规划,有序开发,形成合力,实现绿色发展。三是鉴于三峡枢纽通航能力已经接近饱和,船舶滞留时间较长,要提高管理水平,加强船型改造,提升通航能力。四是要充分发挥三峡水库是战略水资源库的作用,加强科学调度,高效利用水资源,确保中下游供水安全。
——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这两方面的任务,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对于这些问题,不论是在三峡工程建设前的论证阶段,还是在建设过程中,以及完工后的运行中,国家都高度关注,制定了专项治理方案。对于可能发生的问题,都已预设了应对之策。同时,针对出现的新情况,适时调整优化应对方式方法。实践表明,各项应对措施是合理的,有效的。
三峡工程的伟大实践,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美丽华章,构成了人与自然、工程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壮丽画卷。留给长江的是安澜,留给自然的是和谐,留给人民的是福祉,留给国家的是力量,留给历史的是丰碑。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三峡工程作为世界水利水电工程的创举,也不是十全十美,“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哲学智慧。
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杰作,三峡工程后人观之,只是工程的宏伟和壮丽;而过程的艰辛与忧乐,只有亲身经历者方可体味。此时此刻,特别怀念百年来前赴后继为三峡工程奋斗一生的先贤们;特别感谢在论证期间412位专家学者、21位顾问和建设期间的质量检查专家们;特别感谢数万名三峡建设者和移民工作者。他们的崇高精神和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原标题:三峡工程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