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巴黎协定生效,全球进入可再生能源发展新纪元;中国风电装机连续雄踞全球第一,风电已经成为中国第三大电源。大势所向,政策扶持,风电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弃风限电,风电的社会价值难以完全显现;补贴退坡,风电平价上网渐行渐近。中国风电正迎来调整变革期。
文/朱泉生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注:本文为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新风向,新机遇,新挑战。作为行业中坚的风电企业该如何驾驭新风口呢?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总裁金孝龙接受北极星风力发电网独家专访时表示,上海电气风电“十三五”期间要从纯粹的装备制造企业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的角色转变、从本土化企业向国际化企业的转变,抓住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风口,实现“保持海上第一、进入陆上前三”的战略目标。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总裁金孝龙接受北极星风力发电网独家专访
海上风电渐入佳境 引进创新保第一
提起上海电气,大家第一印象是全球最大的火力发电设备供应商,其实它还是国内最大的海上风电整机商。据中国风能协会数据统计,2016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54台,容量达到59万千瓦。其中上海电气的海上风电机组供应量最大,占比达到82.5%,是名副其实的行业老大。
据中国风电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海上风电开工10GW、并网5GW。中国海上风电前景被行业看好。企业纷纷入局,海上风电渐入佳境,开始进入快速开发期。
上海电气又将如何保持其国内海上风电第一的地位呢?
“在将来的风电的竞争中,谁的度电成本最低,谁就能抓住下一个风电发展的制高点。如果机组的大型化有助于降低度电成本,那么我认为大型化是有前途的。”金孝龙认为,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是未来趋势,具体多大功率的海上风机适合中国海况还得从全生命周期考量。
实际上,上海电气在研发4MW海上风电平台的同时,在大功率机组领域也在布局。
2016年,上海电气重磅引进6MW-154海上风机;2017年,上海电气再度引进7MW-154海上风机,这是中国海上风电市场上最大功率的风电机组。引进吸收再创新,是中国风电行业得以发展的有效手段。据透露,上海电气也正在与西门子合作研发适合中国海况的6.0MW--171海上风机,预计将在2018年推出。
在更大功率机组方面,上海电气与浙江大学合作自主研发10MW海上风电机组。浙江大学机电学院实力属国内顶尖,还通过“千人计划”引进了国际知名的高级工程师,技术实力十分雄厚。上海电气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又有着国内最丰富的海上风电实践经验。二者的产学研结合也有望助我国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实现突破。
对于未来国际风电前沿的漂浮式风电,上海电气方面透露上海电气将参与建设中国第一个海上漂浮式的风电示范项目。该项目布局在东海,预计2019年开工。
春江水暖鸭先知。行业地位和高度往往会让行业领军者拥有着敏感的行业触觉和前瞻性。上海电气高瞻远瞩布局海上风电未来,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终将让更大的梦想照进现实。
低风速市场正热 “陆上前三”势在必得
除了海上风电,其实上海电气在陆上风电领域也在着重布局,并下定决心杀入全国“陆上前三”。
中国风电开发从重视“千瓦”到重视“千瓦时”,开发重心从“三北”地区转为中东南部地区。这一风口转向也彻底激活了曾经被认为没有开发价值的低风速,低风速风电开发迅速成了众多整机商竞相追逐的“香饽饽”。
据中国风能协会数据,上海电气2016年以172.7万千瓦的新增装机量排在行业第5位。上海电气将如何抓住低风速风口,实现弯道超车杀入前三呢?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总裁金孝龙
金孝龙总裁从产品、市场两方面给出了答案。
在产品方面,上海电气将会推出多款适合中国低风速市场、高可靠性的新智能风机,为客户打造极致交付、运营管理体验。目前,中国低风速市场正朝着高塔筒、长叶片、大功率发展。上海电气也在今年北京风能展期间推出了低风速新机型2.1MW-126风电机组,该机组有着智能降载、超低风速控制、智能增发控制三大优势。2018年上半年,上海电气将针对低风速地区推出2.0/2.3MW-132、2.5MW-126、2.5MW-146风电机组,给市场提供更多优质机型选择;针对内蒙古等风资源较好地区,上海电气将推出3.4MW-146机型。厚积薄发,随市场而动,上海电气多年技术储备也将化为新的市场助推力。
在市场方面,上海电气要用新技术、兼并、走出去等措施扩大市场份额。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论断:信息化、数字化、互联网将决定风电的下一个十年。上海电气将利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做好产品技术研发向数字化转型,使产品开发周期更短,产品可靠性更高、稳定性更强。
“过去三年,风电行业的兼并重组多发生在国际市场,但接下来三年风电行业的兼并重组将更多集中在中国市场。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总裁金孝龙表示,上海电气将采取包括兼并收购小型风资源开发公司等一系列措施,加强上海电气风资源储备、提升整个市场上的装机比重。
此外,上海电气还将借助集团火电领域的国际市场优势,积极布局风电“走出去”,扩大国际市场的市场份额。

后市场爆发前夜 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显身手
在中国风电增量市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存量市场的潜力同样不容小觑。
据中国风能协会统计,我国2008-2012年风电新增装机分别为5132、10129、12904、11409、7872台,以3-5年的风机质保期算,每年将有数以万计的风机出质保期。据相关研究预计,2017和2018年出质保期风机将达到26GW和30GW,2020年风电运维后市场总量将达到1000亿元。
千亿风电运维后市场爆发前夜,市场仍是鱼目混杂、良莠不齐的局面。自古乱世造英雄,上海电气又将如何战略布局呢?
“上海电气将为业主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风电解决方案,通过新技术、客户增值来抢滩风电运维后市场。海上风电运维方面,上海电气将利用数据中心的优势,联合船舶公司等相关专业企业组将海上风电运维‘托拉斯’,各展所长推动海上风电运维。”金孝龙总裁表示。
据悉,上海电气在今年北京国际风能展上推出了其新一代交互式风电智能运维平台风云集控版。与风云系统1.0版本相比,新版本不仅进行了优化升级,还增加了最先进的物联网、AI人工智能、VR、分布式数据处理、深度学习算法等新技术。它是一个风电全生命周期智能化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前期风资源评估、整体方案设计、生产物流管理、运维监控、后评估一体化服务。
未来中国风电后市场,无论是海上风电还是陆上风电,都将是开发商、整机商、第三方运维企业三分天下的局面。上海电气的前瞻性的海陆布局、后市场布局也将让其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先机。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中原失鹿天下逐之,到底谁将在未来的中国风电市场杀出重围、独领风骚呢?大浪淘沙的市场会告诉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