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铀矿勘查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发展,核工业二四三大队在松辽盆地西南部又取得砂岩型铀矿找矿新突破,初步控制了一条砂岩铀矿带,有望发展成为大型铀矿床。”2017年7月的一则消息见诸国内主流和行业媒体报端,并迅速被各大网络媒体转发。“这是继该地区探明宝龙山中型铀矿床后又一新的重大找矿成

首页 > 核电 > 核电建设与运行 > 报道 > 正文

中核铀业打造“四新”天然铀产业体系 保障“核电粮食”安全供应

2017-10-20 09:19 来源:《中国核工业报》 

“经过多年铀矿勘查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发展,核工业二四三大队在松辽盆地西南部又取得砂岩型铀矿找矿新突破,初步控制了一条砂岩铀矿带,有望发展成为大型铀矿床。”2017年7月的一则消息见诸国内主流和行业媒体报端,并迅速被各大网络媒体转发。“这是继该地区探明宝龙山中型铀矿床后又一新的重大找矿成果,将为建设通辽铀矿大基地夯实资源基础。”对此,中国铀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杜运斌如此评价。

在松辽盆地西南部实现找矿新突破,这也标志着继新疆伊犁蒙其古尔首个千吨级铀矿大基地建成后,我国又一个千吨级铀矿大基地产能建设拉开序幕。

伴随着我国核电的快速发展,为满足我国对铀资源的刚需,近5年来,中国铀业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核地矿科技创新驱动,聚焦“新模式、新标准、新形象、新效益”四新发展,以“千吨级、超大型”勘查和大基地建设为主线,优化全国铀矿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布局,全方位开展战略合作,全力推进我国天然铀产业转型升级。

全面布局,为核能发展提供保障

核电发展,粮草先行。我国核电发展的蓝图早已绘就,保障“核电粮食”安全供应中国铀业责无旁贷,找到大矿富矿既是中国铀业人的目标和追求,也是责任与使命。

而找到大矿富矿谈何容易。早在核电快速发展之初,虽然毗邻哈萨克斯坦,与哈同处一个铀成矿区带,但对于我国是否有大矿富矿,业界一直有不同声音。

各种质疑声倒逼中核铀业要用行动给出答案。中核铀业开始了我国铀矿勘查开发的全面布局。顶层设计上确立了铀矿大基地战略,勘查主攻重点由南方硬岩向北方地浸砂岩型铀矿转移。围绕科技攻关,铀矿大基地勘查采冶技术项目、龙灿工程、核心能力提升、铀矿大基地探采一体化数字化矿山建设等一大批科研项目相继启动。

“中国铀业作为国家铀矿地质国家队、主力军和引领铀矿开发的主体,一直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深入贯彻中核集团科技创新工作总体部署,坚持需求导向、产研对接、探采冶协同攻关,开启了一系列重点专项。同时,坚持科技创新,致力于天然铀产业‘中核标准’,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进一步优化了我国铀矿勘查开发的布局。”杜运斌进一步阐释道。

5年来,中核铀业科研体系不断完善,科研布局更加合理,科研项目取得突破。创立并完善了符合我国地质特征的“叠合复成因成矿理论”体系;数字铀矿勘查不断深入,推动“天—空—地—深”勘查技术进入“深地、三维和大数据”时代;CO2+O2采铀技术实现规模化工业应用;800米大埋深地浸采铀工程、独居石综合利用关键工艺等相继取得突破。

5年来,中核铀业铀矿大基地建设全面提速,完成了铀资源大基地的布局,铀资源量和天然铀产能大幅增长,勘探及找矿成果有目共睹,令人振奋,引人自豪。

2012年,核工业二○八大队在内蒙古东胜皂火壕发现国内第一个特大型铀矿床,并以此为发端,我国北方伊犁、吐哈、鄂尔多斯、二连、松辽、巴音戈壁、准噶尔等七大砂岩盆地铀矿地质找矿成果遍地开花,在北方扩大形成了7个万吨级至十万吨级的大型铀资源基地,同期,完成了新一轮全国铀资源“摸家底”工程,进一步证实了我国铀矿资源潜力总量,证实了我国是铀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

2014年,巴彦乌拉、纳岭沟可地浸砂岩铀矿扩大试验成功。

2016年,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提前完成蒙其古尔二期工程建设,标志着我国首个规模化、数字化、现代化千吨级绿色铀矿山全面建成,成为我国天然铀开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与此同时内蒙古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钱家店二期工程提前实现全面达产达标。

2017年,在松辽盆地西南部实现找矿新突破,我国第二个千吨级铀矿大基地建设关键战役首战告捷。

5年来,中国铀业理论科研创新不仅在广度及深度上拓展,在高度上也坚持不懈努力,不断取得新进展。

2013年,作为我国铀矿地质界里程碑式的工程——中国铀矿第一科学深钻项目顺利终孔,钻探深度达2818.88米,标志着我国铀矿勘查已经进入了一个更深更广的全新阶段,填补了我国深度找矿的空白。

2015年,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李子颖研究员为首的科研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发现自然界中金属铀的存在,打破了科学界在自然界中没有金属铀的惯常认识,作为我国铀矿地质及基础地质研究领域原创性成果,在人类研究铀这一“迷人”元素的探索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并将我国铀成矿理论研究推向新高度。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有‘冬小麦’的好收成;在新时期‘军工基石、核电粮仓’的使命担当上,我们也播种了丰收在即的‘春小麦’,有耕耘的艰辛、也有收获的甜美。铀矿大矿的找矿突破和铀矿大基地的建设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我国铀矿勘探的能力,坚定了我国铀资源有保障的信心。”回顾5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及产能实绩,杜运斌如是说。

创新驱动,突破找矿采铀瓶颈

“科技创新引领是我们实现天然铀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在杜运斌看来,这些令人瞩目的成果为我国从核大国迈向核强国提供了重要的能源基础支撑。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核心能力,是中国铀业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杜运斌表示。“一方面是技术突破带动了铀矿找矿突破。”众所周知,由于我国的铀矿床与铀资源的禀赋条件不是很优越,我国铀矿找矿难度远高于其他铀资源丰富的国家,技术的突破一直是找矿的瓶颈。5年来,中国铀业积极摸索,采用多学科、多技术、多方法手段,围绕区域成矿环境与远景区筛选评价、成矿远景区段快速评价等方面完成了15项专题研究,建立了地浸砂岩型铀矿快速评价技术体系,并得到工程验证,一大批大型和特大型铀矿床的探明,确保了铀矿大基地建设资源保障。

“另一方面,与国际接轨,采用先进的采冶技术是突破的关键。”杜运斌强调。中国铀业经过艰苦的科研攻关,突破了以CO2+O2中性试剂浸出工艺为代表的第三代采铀技术并实现规模化工业应用,实现了与国际先进铀矿山水平的对接,成为我国天然铀产业一次具有深刻意义的新技术革命。该项技术也是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个成功掌握CO2+O2地浸采铀技术并已工业化应用的国家。目前,这项技术在我国北方地区已全面推广应用。据专家介绍,该工艺技术采用CO2+O2作为浸出剂,首次建立了揭示地浸低浓铀溶液化学行为的数学模型,盘活了我国60%以上的砂岩铀矿资源。与此同时,疏干矿床钻孔帷幕注水抬升地下水位技术、多层砂岩铀矿分层开采技术、多金属复杂铀矿分选分冶技术等技术难题相继突破。

此外,高容量离子交换树脂、水力切割混氧装置、工艺废水反渗透处理等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均为千吨级铀矿山建设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截至目前,中国铀业已完成北方鄂尔多斯盆地等7大铀资源基地布局,完成南方多个重点铀成矿带勘查,有力保障了核能发展。”杜运斌说道。而这些阶段性成果还只是开端,铀矿勘查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核电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铀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铀业将更加重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获取一批能引领中国天然铀产业绿色、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成果,到2020年落实两个超大型、四个特大型铀矿大基地勘查和三个千吨级大基地建设,铀矿大基地产能将占国内天然铀产能的90%以上,实现我国铀矿大基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自动化开发,确保我国天然铀供应保障能力。”面对未来,杜运斌底气十足。

原标题:砥砺奋进的五年|打造“四新”天然铀产业体系 保障“核电粮食”安全供应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