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21时19分46秒,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后,各方迅速投入应急救援。供电员工发扬拼搏奉献精神,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冲在前列,以最快速度恢复灾区供电。闪亮播报及《亮报》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对抢险保电进行了跟踪报道。阿坝供电公司抢修队伍徒步前往灾区。绵阳供电公司抢修队员查看九寨

首页 > 输配电 > 电网建设 > 报道 > 正文

九寨沟震后复电记

2017-08-16 09:47 来源:国家电网报 作者: 余京懋

8月8日21时19分46秒,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后,各方迅速投入应急救援。供电员工发扬拼搏奉献精神,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冲在前列,以最快速度恢复灾区供电。闪亮播报及《亮报》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对抢险保电进行了跟踪报道。

阿坝供电公司抢修队伍徒步前往灾区。

绵阳供电公司抢修队员查看九寨天堂酒店配电室受损情况。

8月9日,抢修队伍向震中挺进。

8月11日马尔康县供电公司抢险人员为受灾群众的帐篷搭接电源和照明光源。

60小时!我们亲历的抗震救灾

8月8日震后不到半小时,国网四川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已聚集了上百人,应急救援人员第一时间集结。22时许,绵阳供电公司迅速按照应急预案,根据专业类别分组救灾队伍。9日凌晨1时左右,24辆装备齐聚的电力抢险车载着83名应急抢修队员火速赶赴最前线,开展抢修复电工作。

震后,从九寨沟县到绵阳市的省道205成为生命线。沿线的转移群众安置点里,随处可见电力抢修队员忙碌的身影。8月9日晚,平羌宾馆漆黑一片,抢修队员分头巡视,很快找到故障点,迅速恢复了供电。灯亮了,酒店老板张勇紧紧握着抢修队员汪志刚的手,不住地说“谢谢”。

8月10日7时30分,抢修队员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雪宝顶,冒着被飞石砸伤的危险迅速进入海拔超过3500米的抢险地点,运用无人机查看线路周边险情,在倒杆的原塔位组立携带的应急抢修塔,并及时修补受损导地线。通过“人机”搭配的方式,抢修队员为线路抢修与迅速恢复供电赢得了更多宝贵时间。8月10日17时12分,随着35千伏南黄线84号抢修塔组立完毕,黄龙景区及周边1万余人用电得到保障。

绵阳供电公司的另一支应急抢修队伍于同一天9时20分到达110千伏九寨沟变电站。经过10多个小时的努力,抢修队员顺利拆除受损设备,制作电缆上百米,完成站内主变及相关设备检查和诊断实验分析,处理影响临时供电的缺陷,圆满完成恢复变电站临时供电任务。

“送电成功!”10日22时30分,110千伏九寨沟变电站内传来一阵欢呼声。此时距地震发生仅过去了48小时,地震中受损的国家电网供区所属线路和变电站全部恢复送电。

8月11日,抢修队员仍在一线奋战。18时40分,密集的雨点从天空砸下,为防止受损变压器本体受潮,抢修队员不顾高海拔的寒冷,冒雨为导管加盖保护膜。21时,最后一张工作票结束,抢修队员为这座在地震中受损的变电站再筑基石。

同一天,冒着余震的风险,12名抢修队员经过近2小时的全面排查,完成了九寨沟天堂酒店配电室受损情况统计及电缆校对。

此前,绵阳供电公司还调配了发电车和供电保障人员前往位于震中的九寨沟县漳扎镇,为九寨沟县政府抢险前线指挥部提供应急电源保障。截至11日12时,临时供电保障工作已完成,漳扎镇电网恢复运行,发电车在此地待命。与此同时,停在绵阳供电公司办公楼下的采血车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顺利完成抢险救灾阶段性任务后,绵阳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专业27岁的抢修队员梁型淦在返程途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大地一声巨响,世界开始摇晃

道路塌方,电网故障

来不及迟疑,来不及惊慌

直接奔向灾情出现的方向

山体仍在晃,飞石依旧狂

这里已看不出天堂的模样

吓不退钢铁的队伍

唬不住坚强的心脏

临时铁塔肩上扛

恢复送电刻心上

从天明到晚上

橘黄色衣裳

是黑暗里闪烁的光亮

铁塔重立,银线再生

坚强电网传递温暖和希望

灾后复电高效快速凭的啥

在遭遇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国家电网高效快速地恢复灾区供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点赞。面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国家电网公司建立了完善、科学的应急体系,还从电网运行、科技创新、工程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让电网更坚强。

国家电网公司下发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抗震设计要点》,对工程选址、场地地震评价、配电装置选型、设备安装等方面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还开展了输变电工程抗震设计研究;开发了电气设备减隔震技术研究及减隔震装置;对特高压变电设备抗震安全评估与减震设计进行研究。同时,对《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修订。

电网抗灾“神器”的应用日益广泛。例如在此次地震中应用的无人机,作为“特种装备”,它能在地震灾区发生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等严重次生灾害、道路被阻断之时大显身手,可以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电网受损设施等进行航拍,为快速决策抢险方案提供依据。此前,国家电网公司已在四川、山东、福建等多个省份设立了无人机巡线试点。与之相似,直升机也可用于受灾后的电网线路巡查,并能运送救援人员与物资。

总体来说,以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优化等为特征的智能电网,抵御风险能力高,能够自动预判、识别大多数故障和风险,具备故障自愈能力,在遭遇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外力破坏下,能够更高效地应对。

原标题:震后复电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