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公司各单位积极落实“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发电”的部署,大力开展电能替代工作,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耗中的占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煤改电”助力绿色发展】
4月24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杨家村“煤改电”供电设备主体部分完成调试,太原供电公司员工开始紧锣密鼓地安装居民电表。
今年,太原市政府明确提出,全力推进86个城中村、188个城边村、37个集中连片棚户区分散燃煤整治,完成10万户清洁供暖,全年减少燃煤100万吨。“煤改电”成为今年太原市绿色发展的头号任务。太原供电公司服务政府工作大局、建设惠民工程,充分发挥企业优势,最大程度优化电网,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实施,推动太原市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
清洁采暖受欢迎
晋源区枣园头村是太原市试点实施“煤改电”工程的第一村。今年3月,在村民王志勇家里,因为安装了电采暖设备,屋内暖融融的。王志勇家取暖面积约280平方米,每年仅买煤就需要5000多元,取暖用的土锅炉,安全等级低、使用性能差,冬季家里的温度还达不到20摄氏度,烧煤使院子、房间里都是煤灰,一到冬天,取暖成了他的心病。
实施“煤改电”后,他家安装了两组6P三相空气能电采暖设备,总功率14千瓦,每月用电量3450千瓦时,电费1250元,政府补贴475元,个人仅需要支付775元,按照5个月供暖期计算,总共需要电费3875元,比用煤取暖省了1100多元。
“‘煤改电’不仅暖的是家,更暖的是我们的心。”谈起“煤改电”的好处,王志勇竖起大拇指说。现在,他家里干净整洁,还可以根据家里的日照温度随意调节供暖温度。
“煤改电”改变了人们燃煤取暖的传统方式,对减少废气、粉尘等污染物排放,改善城乡用能结构和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016年4月,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推进城乡采暖“煤改电”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快替代燃煤小锅炉,有效治理雾霾天气,促进电采暖产业发展,消纳省内富余电量,提升全省城乡电气化水平,改善城乡用能结构和人居环境。太原市成为全省首批“煤改电”试点城市。
2016年,太原供电公司对枣园头村、西高白村和乔武村实施“煤改电”。该公司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专项工作组,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建立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科学调整工程实施进度,为“煤改电”客户“量体裁衣”,为电采暖设备“体检”。该公司组织261名骨干力量,放弃节假日,采用多面、多点作业和边施工、边验收的方式,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25.84千米、低压线路35.73千米、接户线71.35千米,新增配电变压器53台、容量21200千伏安,圆满完成“煤改电”任务,有力保证了电采暖居民安全、可靠用电。
协同作战推进快
今年,太原市政府加大“煤改电”推进力度,计划2017年至2018年实施城六区123个村4.5万户“煤改电”工程,年平均任务量提升16倍,在太原电网建设历史上规模空前。
太原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白宝成介绍,太原市属于北方寒冷地区,单位面积供热负荷按照每平方米100瓦,户均供热面积在60~120平方米考虑,电采暖接户线及计量装置按10~14千瓦配置,配电变压器容量按户均负荷按照5~7千瓦配置,每台变压器承载力不超过60户居民。也就是说,按晋源区枣园头村780户居民计算,实施“煤改电”工程,新建配电变压器至少13台、容量5200千伏安,建设成本高,建设难度大。
然而,困难还远不止于此。10千伏及以下中、低压供电设备改造,仅是“煤改电”工程的一部分。另一个部分是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项目。“煤改电”惠及的居民,主要集中在供热无法覆盖的城区周边。而这些区域电网结构相对薄弱,供电能力不足。
按照太原市政府计划,实施“煤改电”工程后,2017年太原电网预计新增负荷23.5万千瓦,占总负荷的6.8%。2018年预计新增负荷39.4万千瓦,占总负荷的11.5%。改造涉及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2座,最大负载率超过50%的14座,基本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无法接纳新装负荷,因此,加快电网建设项目落地已刻不容缓。
“为加快推进‘煤改电’工作,我们加大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汇报,超前研究‘煤改电’对配电网的影响,借势优化配电网特别是农村电网设计标准,在年前制定了‘煤改电’实施方案和配套电网建设方案,召开工作推进会、方案研讨会10余次,与市经信委、规划局等相关部门现场踏勘20余次,对13个村供电设备现场摸排,目前,申请新建晋安、东峰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6座,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220千米、低压线路210千米。各项工程投产后,可实现采暖面积608万平方米,年减少燃煤24.2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3.4万吨,政府已开辟绿色通道,全力支持电网建设。”太原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董瑞彪说。
因地制宜创新路
太原供电公司在全力推进“煤改电”工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优势,根据村庄人口密集程度和经济承受能力,因地制宜、结合实情,探索“集中+分散”电采暖新模式。
晋源区杨家村是太原市今年“煤改电”改造第一村,整村电采暖面积约5.7万平方米。在这里,太原供电公司将研究的“集中十分散”采暖新模式,运用得淋漓尽致,减少了上百万元的建设费用,真正将实惠让利于民,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杨家村现有居民客户190户、454人。其中,71户居民集中居住在两栋居民楼中,114户分散居住在村中。居民楼以前采用燃煤供暖方式,管网敷设入户。太原供电公司因地制宜,采用电锅炉代替燃煤锅炉的方案,新装两台400千伏安和200千伏安变压器。采暖期,两台变压器同时运行,保证居民供暖和生活用电。非采暖期,仅启用200千伏安变压器,400千伏安变压器退出运行,在保证供暖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控制费用成本。而分散居住的114户居民,则像枣园头村一样,采用分散采暖模式,让村民享受到清洁、温暖的冬季生活。
太原市经信委电力处处长董淑菱说:“供电公司站在服务政府工作大局的高度,站在服务居民的角度,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帮助政府破解难题,值得全市企业借鉴和学习。”(作者:田晓君)
【“电化辽宁”清风徐来】
4月17日,辽宁丹东供电公司员工到丹东市第三十中学,检查了电能替代项目碳纤维电热膜停暖后的设备健康状况。这是该公司落实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化辽宁”电能替代工作的一个场景。国网辽宁电力总经理谭洪恩说:“‘电化辽宁’对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能源清洁发展意义重大,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举措。”
因地制宜拓展替代领域
“我们学校的碳纤维电热膜供暖项目在2010年8月正式投运。这个项目跟以前的燃煤锅炉相比,没有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省水、省电、省地,真正做到了节能又环保。”4月17日,丹东市第三十中学后勤主任孟良忠说。
丹东供电公司落实“电化辽宁”工作,大力推广碳纤维电热膜供暖技术。该技术以电力为能源,通过远红外辐射和对流的形式对外传递热量,其电能与热能的转换率在98%以上。采暖时整个平面同步升温,连续供暖,热平衡效果好,克服了传统采暖产品制热不连续、热平衡效果差的弊端。孟良忠还算了一笔账,“项目的建筑面积是4875平方米,一个采暖期每平方米仅需采暖费8~12元,学校一冬的费用只需5万多元,比传统供暖节省10万元左右。我们不需要安装锅炉及雇佣司炉工人,无形中又减少了一笔支出。”目前,丹东地区有20家企事业单位实施电热膜采暖项目改造,采暖面积达63.66万平方米。
在落实“电化辽宁”工作中,各地市供电公司因地制宜,推广各自的适用替代项目,如葫芦岛碳晶加热项目、大连土壤源热泵项目、沈阳地下水源热泵项目、盘锦岸电入海项目等。“通过开展‘电化辽宁’工作,我们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清洁电能利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扩大电力消费,提高电气化水平,促进大气污染治理,推动经济增长。”国网辽宁电力营销部负责人说。
政企合作推动替代实施
“大力推动以‘煤改电’为主的电能替代,是解决辽宁地区窝电及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要举措。”国网辽宁电力电能替代工作小组成员刘兴宇说。该公司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电能替代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周汇报制度,定期通报工作情况;把电能替代纳入“十三五”重点工作,编制“十三五”电能替代发展规划,并把相关内容纳入该公司“十三五”电网规划;围绕电能替代工作,提交全国人大、政协议案、提案4件,提交辽宁省人大、政协议案、提案13件,提高各级政府对电能替代工作的重视程度;完成全省“煤改电”拟改造客户的摸底调查、“煤改电”电价测算等工作;推动和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出台《关于对利用地下水源热泵技术供暖企业用电执行大工业电价的通知》等政策,确定以直供交易的方式开展“煤改电”,实现多方共赢。
今年一季度,辽宁地区实施“煤改电”客户145户,共计申请用电容量26.96万千伏安,投资金额预计1.28亿元,改造供暖面积292.12万平方米,改造燃煤锅炉137台,总吨位524.9吨,预计将实现供暖、供热年替代电量4亿千瓦时。
合作共赢营造良好氛围
4月18日,锦州供电公司员工走进大商集团新玛特购物广场,推广电锅炉、热泵、蓄冷(热)、电采暖等电能替代项目,向客户宣讲清洁能源的替代形势、技术、服务体系、产生的效益等方面内容。
随着“电化辽宁”工作的深入实施,国网辽宁电力开辟绿色服务通道,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服务平台,在涉电环节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技术支持和人员服务,引导客户加快实施电能替代。该公司继续加强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促请有关部门进一步出台财政补贴、电价优惠、强制环保等政策,打消客户疑虑,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努力形成各方支持、各方让利、多方共赢的长效机制。同时,该公司争取将电能替代纳入各级政府能源、电力及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各地城市总体规划、城镇化建设规划等,保障电能替代配套电网工程线路走廊和站址用地,为推广电能替代项目提供支撑和保障。(作者:张爱萍)
原标题:大力实施电能替代推动能源结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