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海南省油气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实施城镇燃气工程,提高城镇居民气化水平,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天然气下乡试点。实施交通燃料升级工程,加大加气(注)站建设力度。实施天然气发电工程,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在有冷、热、电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政策 > 正文

海南省油气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天然气调峰电站

2017-04-06 15:10 来源: 北极星电力网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海南省油气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实施城镇燃气工程,提高城镇居民气化水平,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天然气下乡试点。实施交通燃料升级工程,加大加气(注)站建设力度。实施天然气发电工程,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在有冷、热、电需求的化工开发区、工业聚集区、机场、大数据存储中心、医院等,建设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实施工业燃料升级工程,积极推进工业燃料以气代煤代电。鼓励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将30万千瓦的煤电机组改为天然气调峰电厂,有序发展热电联产燃气电厂。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加快推进管网互联互通,建立综合储气调峰体系。具体情况如下: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海南省油气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3月13日

(此件主动公开)

海南省油气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

油气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是我省12个重点产业之一,产品覆盖面广,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为推动我省油气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和“做优、做精、做强”,按照《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委、省政府对我省油气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编制本规划指导意见。

一、产业现状

(一)发展回顾 。

“十二五”期间,我省油气产业按照“生态立省”战略要求,严守“不牺牲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发展原则,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严格环保安全监管,强化储运能力,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企业的装备数字化和管理水平,行业产值由“十一五”末期的577亿元(当年价),增长到2015年的800亿元(当年价),年均增速约6.7%,为全省工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已形成了集“勘探、开发、加工、仓储、管输、销售”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油气产业链,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撑。目前,全省共有规模以上油气产业企业39家,其中,百亿级产值企业2家、十亿级产值企业7家,行业累计投资超过1500亿元(不含油气仓储企业)。初步形成了“三个龙头和三条产业链”:即以海南炼化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产业,以中海化学为龙头的天然气化工产业,以东方石化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产业。洋浦经济开发区已形成以中石化海南炼化920万吨/年炼油为龙头的炼油、芳烃、聚酯产业链,化工新材料,原油、成品油、LNG储备,港口物流等产业配套发展;东方工业园区已形成天然气、尿素、甲醇产业链,精细化工、港口物流和边贸等产业配套发展。通过形成上下游产业原料产品互供关系,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汇聚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产业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油气勘探开发稳步推进。油气勘测取得重大成果,东方13-2气田中深部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探明地质储量为686亿立方米高品质天然气。中海油勘探发现陵水17-2气田,是我国首个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的深水自营气田。在澄迈、临高陆上和海岸也有良好的油气发现。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西部文昌凹陷及北部湾等四大盆地合计石油地质资源储量55亿吨。2015年,我省所辖海域开采的崖城13-1、东方1-1、乐东15-1、乐东22-1、崖城13-4以及陆域花场、白莲等油气田,为全省供应天然气约43亿立方米、原油约30万吨。

——管道网络建设持续完善。全省建成2条输油管道和1条天然气长输管道,2条输油管道总长67公里,天然气长输管道总长近520公里。各用气地区还配套建设了各种天然气管网共计约1500余公里,覆盖海口、澄迈、临高、儋州、洋浦、昌江、东方、乐东、三亚、定安、文昌等11个市县,用气人口达229万人,占全省城镇人口总数的50%。城市新增建筑基本覆盖天然气管网。建成洋浦LNG接收站和澄迈LNG接收站,年接收能力为360万吨,配套建设接卸码头2座,建设专业气管线111公里。

——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原油加工量由“十一五”末期的857万吨,增长到2015年的1114万吨,年均增速约5.3%。相继建成海南炼化920万吨/年炼油(扩能)、60万吨/年芳烃,逸盛石化210万吨/年PTA、100万吨/年PET以及汉地阳光特种油、东方石化精细化工一期等一大批重点项目。100万吨/年乙烯及炼油改扩建项目在2013年获得了国家核准文件,列入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和《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取得了国家层面对海南油气加工产业精细化延伸发展模式的支持。

——油气储备产业集聚发展。建成中石化(香港)205万方成品油保税库、中石化255万方原油商业储备、中海油300万吨LNG站线、国投孚宝132万方油品储运、华信能源280万方商业油品储备等5个油气储备项目,洋浦油气储备能力超千万方,成为目前我国最大的商业石油储备基地。东方国家成品油储备库项目也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立项审批。2016年8月,洋浦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油气销售网络逐年拓展。全省共有成品油零售网点546个(加油站538座,加油船8艘),分布在城市城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沿线和乡镇农场及港口码头。建成加气站38座,其中:LNG加气站21座,CNG加气站17座。油气销售网络从业人员5000人以上。

——生产性服务业初步形成。初步建立起以产业发展整体素质和产品附加值为重点的专业化生产服务体系,围绕全产业链的整合优化,逐步开展研发设计、融资租赁、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等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展现出了融合性、关联性、知识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两化融合管理稳步推进。积极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工作,从试点示范抓起,由点到面稳步推进,扶持企业建设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建设智能制造工厂。海南炼化能源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列入了2016年工信部以及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十三五”智能工厂示范试点,为企业保持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实现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目标起到了关键作用。

2.成为全省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15年,全省油气产业完成产值800.1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6.1%,税收136.1亿元,占全省工业税收比重的54.2%。油气产业扛起了全省新型工业发展的重任,提升了海南的综合实力,扩大了经济外向度。同时,带动了仓储、物流、贸易、金融以及园区经济、基础设施的发展。

3. 龙头企业综合实力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海南油气产业企业发展之初,就坚持引入国内外最成熟经营管理理念,引进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坚守最严格的环保安全标准,经过充分消化吸收,积极自主创新,提质增效,逐步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成为行业内的标杆和榜样。海南炼化“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60万吨/年对二甲苯项目)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中海化学公司采用英国、意大利、挪威等国家的关键技术,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甲醇生产企业。

4. 坚持绿色发展。海南油气产业坚守生态环保底线,高度重视污染防治和循环发展,实现了发展与保护的“双赢”。2015年,洋浦经济开发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排放控制指标,开发区内环境质量优良天数为290天(有效监测天数320天),优良率92.5%,近岸海域海水水质35个监测项目全部优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31项监测项目达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东方工业园区内环境质量优良天数为349天(有效监测天数363天),环境质量优良率96.1%,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监测项目全部优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我省油气产业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还存在基础薄弱和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一是产业延伸、互补性和竞争能力不强,产业基础还较薄弱。二是产业发展的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加工原油主要依靠外供,且本地石化产品市场容量小,绝大部分需要外输。三是产业园区水、电、蒸汽供应设施和港航设施、应急救援设施等配套建设滞后,建设水平较低。

(二) 面临形势。

1.行业发展环境严峻复杂。“十三五”是我国油气产业转型升级、迈入制造强国的关键时期,行业发展面临的环境严峻复杂,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相互交织,增长潜力和下行压力同时并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步伐艰难缓慢,全球化工产品市场需求疲软,结构性短缺和结构性过剩现象并存。同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从国内看,“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亟需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为油气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速换档、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行业发展的安全环保压力和要素成本约束日益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从省内看,海南后发优势明显,受益于国家“一带一路”和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推进,全省经济仍将保持一个相对快速的增长。随着“生态立省”战略的深入实施,对油气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2. 产业发展空间较大。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实行工业化和现代化,推动了全球石化产品需求呈稳步增长态势。以乙烯为例,全球乙烯消费从2000年的9050万吨增长到2015年的1.59亿吨,2020年有望达到1.7亿吨。中国仍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油气产业作为基础产业,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化产品的需求年均增长率为4%-6%,人均乙烯当量需求将从目前的25千克提高到34千克,以乙烯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产业仍处于成长期。

3.具备精细化发展条件。随着国家对原油进口权限的逐步放开和油气产业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省级,海南迎来油气产业精细化发展的新机遇,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1)区位条件。海南地处南海海上运输的必经之地,我国80%左右的进口石油走南海运输航道;直接辐射环北部湾、东盟两大石化产品消费市场;靠近海外油气资源地和产品消费市场,交通运输便利,成为我国最适合发展油气产业的地区之一。

(2)港口条件。海南拥有优良的深水良港条件,拥有34个万吨级泊位,海上运输条件得天独厚。其中,洋浦拥有两个30万吨级原油专用码头、多个成品油码头和液体化工码头,可接卸原油、成品油、液体化学品等100多个品种。东方八所港是海南大型深水良港之一,属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现有生产性泊位1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含1万吨级)泊位8个,可与世界20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航。

(3)资源条件。海南受权管辖2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天然气、石油资源丰富,占全国油气资源总储量的1/3以上。根据中海油勘探,全国5个天然气富集区中有3个分布在海南周边,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凹陷的天然气资源量12万亿立方米。崖l3-l、东方l-1、乐东22-l、乐东l5-l等气田正在平稳生产,向海南提供稳定的原料。

(4)商储条件。洋浦经济开发区经过多年发展,保税港区功能不断完善,已建成的油气储备总库容已近千万方,到2020年,油气储备能力有望达到1700万方以上,良好的商储条件为我省油气产业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原料保障。

(5)政策条件。洋浦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区内还设有保税港区,享受开发区和保税港区的政策优惠;也是我国第一批新型石化产业基地,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油气产业聚集区。东方工业园区地处少数民族地区,享受国家西部地区开发的各种优惠政策。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等

(一)指导思想 。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为主线,严格落实《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去产能、降消耗、减排放、补短板、调布局、促安全,推动我省油气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省油气产业要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推动产业绿色化、高端化、规范化和集约化。严格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推进石化基地和化工园区建设,突出不同区域的重点发展产业,构建结构布局合理、产业链配套完善、国际竞争力强和可持续发展的临港石化产业体系;引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大型炼化一体化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坚持生态立省,以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发展油气产业。

(二)基本原则 。

1. 坚持保护优先,严守生态底线。严守生态环保底线,坚持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重复建设。采用先进技术,集约利用资源,完善环保设施,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不断提高项目准入条件,把在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放在首位;推进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的梯级、重复、循环利用,降低消耗。

2.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产业布局和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充分发挥上中下游一体化优势,实施差异化、低碳化、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产业与环境和谐发展。落实国家石油和化工产业发展战略,坚持以园区为载体、港口为依托、高科技为引领、环保节能为前提集约发展,推动骨干企业、重大项目向园区聚集,优化发展油气开发及产业链,配套发展高端精细化工、油气产业服务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在洋浦、东方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绿色环保的现代石化产业链。

3. 坚持市场导向,促进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临港优势,放眼国际市场,面向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广泛吸引投资者;重点选择国内外市场容量大、发展前景好、投资回报率高的产品,推动我省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4. 坚持选好选优,执行先进标准。优先考虑采用技术先进、装置规模化、产品档次高、环境友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项目,与现有产业紧密结合,并执行国际先进的生产过程和安全环境管理标准,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发展。

5.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本质安全。加强职业培训,引导企业营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要求,确保规划项目实施后符合消防法规和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

(三)规划目标 。

坚持优化存量、提升增量,将现有产业的提质增效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两大主攻方向。勘探开发“立足近海、加快深水、以近养远、远近结合”,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建设覆盖全岛的天然气管网和油气产品销售网络,拓展天然气(LNG)综合利用领域,支持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战略新型产业的发展,形成油气储运交易集散中心,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加速形成新的重要增长点。实现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竞争力明显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广泛使用,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形成新动力、新优势,实现全行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经济发展目标。到“十三五”末,东方13-2气田、陵水17-2气田投产,福山油田、文昌油气田增储上产;中海油马村、东方服务保障基地功能完善;建设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天然气管网,形成全省天然气环岛主干网;大幅提高全岛天然气普及率,力争全省天然气管网覆盖全部市县;形成每年1200万吨原油加工、160万吨对二甲苯等产能,烯烃、芳烃等基础原料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左右;现有装置100%升级改造;新建加油站342座、加气站125座。

2. 结构调整目标。通过集约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向产业下游延伸,大力发展高端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形成优化的产业结构和高端化产品特色。油气开发方面,海南岛周边海域规划的海上油气产量保持稳产,天然气产量上台阶,建设5座综合平台、1座保障终端,平均年钻井50口。炼化方面,炼油领域加快升级,改进工艺与装备,提高对劣质原油的适应性,提高行业副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烯烃产业走炼化一体化道路,促进石油基烯烃原料的轻质化,稳步推进乙烷裂解制烯烃,完善芳烃产业。有机原料方面,发展短缺品种的乙二醇、丙烯腈、苯乙烯等,加快环氧丙烷、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清洁工艺的开发、替代和推广。化工新材料方面,高端聚烯烃树脂领域要开发新型催化工艺的聚乙烯和聚丙烯;在高性能橡胶材料领域,促进丁苯橡胶、顺丁橡胶,适度发展杜仲胶等非传统天然橡胶。

3.绿色发展目标。“十三五”末,行业万元GDP用水量下降23%,万元GDP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减少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15%,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削减30%以上。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石油炼制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4.两化融合目标。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大幅提升,实现信息化综合集成的企业比例达到35%。油气产业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推进建设智慧化工园区,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

5.供给侧改革目标。按照国家要求,推进油气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发展高端油气深加工产品,推动下游产业链延伸精细化发展。

(1)调整原料结构。炼油企业改扩建和新增炼油项目,合理安排大型石脑油裂解制乙烯项目建设。优化乙烯原料结构,利用炼厂轻质资源、回收干气、副产液化石油气及进口轻烃等优质资源作原料,降低石脑油、轻柴油、加氢尾油等高品位原料在乙烯原料中的比重。在具有港口和储运条件的地区,通过与LNG接卸站项目规划的结合,加大海外轻烃资源的获取力度,提高乙烯原料的轻烃比例。加强乙烯副产C4、C5、C9等综合利用,形成经济规模,突出产品特色。适当发展丙烷脱氢制丙烯,丰富丙烯原料来源。加快芳烃发展,依托现有炼化一体化装置及配套基础设施,整合和优化芳烃资源,合理布局对二甲苯项目。

(2)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健全油品质量标准体系,完善硫磺回收、烟气脱硫脱硝、制氢等配套措施,力争2017年底全部达到国Ⅴ标准。优先发展苯乙烯、双酚A等国内缺口较大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和高端有机化工产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化工新材料与新能源、现代轨道交通、汽车、航空航天、军工、建筑等领域的协同发展,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价值链向高端转移。重点发展高性能树脂、高性能橡胶、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等。力争到2020年,化工新材料整体自给率提高到80%以上。

(3)充分利用本地油气资源。海南油气产业涵盖了上中下游,形成了基本完整的产业链条,本地油气产业企业要承接加工本地及周边油气资源。“十三五”期间,岛内陆上原油产量稳定在30万吨/年,天然气产量稳定在1亿方/年。

(四)产业 定位。

主动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现有炼化一体化和天然气加工项目为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家重大工程的高端产品需求为导向,与下游的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相衔接,推进油气产业精细化发展,重点发展面向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所需的差异化、高附加值的高端精细化工产品。

(五)产业布局 。

油气产业严格限定在洋浦经济开发区、东方工业园区内,围绕现有龙头项目,适应国内外市场形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做优做精做强;配套发展高端精细化工、油品和化工品储备及工业服务业,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绿色环保的油气产业链。其中,洋浦经济开发区以中石化炼油为龙头,形成上、中、下游一体化,油储、炼油、烯烃、芳烃完整产业链,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和油品自由贸易港区。东方工业园区以天然气化工和石油精细化工为主,形成天然气化肥、炼油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链,建设成为大型临港天然气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三、主要任务

(一) 推进勘探开发与保障基地建设。

坚持“立足近海、加快深水、以近养远、远近结合”的原则,探索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加快建设南海油气开发服务保障基地。一是重点优选海南岛周边油气资源盆地的接续增储扩产勘查(探)。二是充分发挥深水钻井平台海域勘探能力,积极推动己探明储量的深水油气田的开发。三是推进东方13-2中深层次气田、陵水17-2资源开发利用,弥补现有东方1-1气田、乐东气田和崖域13-1气田逐年减产量。四是鼓励油气上游企业和海上油田工程服务类企业在海南注册落户。五是依托中海油海南能源公司,加大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力度,整合中海油在马村、东方等服务保障基地和天然气陆域终端、管网建设等业务,扩大企业在琼业务范围。推进马村港保障基地三期扩建,将八所港全力打造成为“两个基地、一个中心”。

(二)加快建设覆盖全省气网 。

坚持供输一体、输配协调的原则,科学布局全省天然气管网建设,以长输管线和城镇管网为基础辐射全省,南起三亚,北到海口、东到万宁、西到洋浦,实现全省天然气“一张网”的目标。实施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的天然气干线管道建设工程,形成全省天然气环岛主干网,最终建成“田字形”供气管道,大幅提高全岛天然气普及率,探索建设五指山、白沙等中部市县中心城区天然气管道,力争全省天然气管网覆盖全部市县。

充分利用省内气田资源,拓展洋浦LNG接收站,适时建设琼粤天然气管线,促进海南天然气与大陆主要市场对接,提高天然气供应的安全和调配能力。着力扩大天然气消费,加快天然气价格改革,降低天然气利用成本。提高现有气网基础设施运营效率、增强收益。

(三) 推动炼油化工转型升级。

积极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降低消耗和成本,培育竞争新优势。

1.实施炼化行业技术升级改造。围绕原料优化、节能降耗领域实施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立足现有企业和基础,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升级。一是加快推广应用催化加氢、低氮燃烧、催化烟气脱硫脱硝、直接氧化法环氧丙烷、甘油法环氧氯丙烷、丁二烯法己二腈等清洁生产关键技术;推进工艺装置自动化改造、重大危险源配套监控设备以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二是鼓励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改善品种质量。提高低效产能能源、资源、环境等要素使用成本,倒逼低效产能转型升级。三是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引导企业开展并购重组,促进转型转产,建成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企业集团,提高我省油气产业集中度。

2.加快基础化工原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产能建设。依托炼油企业技术改造和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大型石脑油裂解制乙烯等重大项目建设,增强烯烃、尤其是芳烃的保障能力。加强乙烯副产品C4、C5、C9等综合利用,适当发展丙烷脱氢制丙烯,丰富丙烯原料来源。依托炼化一体化装置,加快芳烃发展。促进天然气(甲醇)制烯烃、芳烃项目落地,实现原料来源多元化。加快油品质量升级,优先发展国内缺口较大的专用料和高端牌号合成树脂、绿色环保合成橡胶及高性能纤维等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

3. 推动省内二次资源互供。海南油气产业基本形成了贯穿上中下游的产业链条,由于岛屿环境相对封闭及原料、产品两头在外,导致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在油气资源的开采、转化以及生产加工环节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体物料,是具有较高价值的二次资源。油气产业各板块要协调发展,企业间实现物料互供平衡,做到二次资源不出岛并“吃干榨净”,达到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能耗与排放,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遵循市场规律,通过物料互供平衡来增强企业的投资意愿,扩大生产规模或对现有装置升级技改,带动下游化工新材料的发展。

4.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以公共平台建设、智能工厂示范、信息技术推广普及为着力点,努力实现集研发设计、物流采购、生产控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全链条全系统智能化,大力推动企业向服务型和智能型转变。研究推广重点行业两化融合解决方案,重点研究推广基于生产企业设计、装备设计与改进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设备集成与模拟优化、设备故障在线诊断与预测维护的行业生产全流程信息化改造方案,乙烯及其衍生物、芳烃等炼化主装置的模拟仿真、优化控制、调度计划、故障诊断和维护、资源与能源优化等技术方案,石化化工生产过程的HSE(安全、健康、环保)解决方案和基于装置侧线、反应罐釜、进出厂点等关键节点的数据计量及实时采集,实现物料跟踪及物料平衡、能耗监测及精细管理的石化化工生产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提升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质量控制与溯源、能源需求侧管理、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加快工业互联网开发与应用,大力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平台软件研发,包括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三维数字化平台、物联网接入平台、生产优化工具等。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手持终端,用于移动巡检、移动作业、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应急指挥、智能仓储等。

5.不断向下延伸产业链。以海南炼化为龙头的炼化一体化产业链,以东方石化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产业链,以中海化学为龙头的天然气产业链,均向石化新材料产业延伸。

(四)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 。

围绕“中国制造2025”需求,有序推进重点新材料发展,加强新材料产业生态体系建设,鼓励油气产业上下游协作配套,推动大中小企业密切合作,促进化工新材料与油气产业同步转型升级。建立新材料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加强产业统筹协调,健全统计监测体系,细化产品统计分类,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推进军民新材料资源双向转化,鼓励优势企业参与国产新材料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引导新材料领域军民资源共享。积极推动化工新材料与新能源、现代轨道交通、汽车、航空航天、国防、建筑、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协同发展。

一是发展先进基础材料。提升聚芳醚酮/腈、PCT/PBT树脂生产技术水平,加快开发长碳链尼龙、耐高温尼龙、非结晶型共聚酯、高性能聚甲醛改性产品、高牌号润滑油脂、高熔融指数聚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高性能聚烯烃、新型工业生物催化剂。

二是发展关键战略材料。重点推动石化化工、生物工程、冶金等领域的高性能分离膜、高性能纤维、高强和高模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碳化硅纤维等增强纤维及配套基体材料等高端产品产业化。

三是发展前沿新材料。注重发展3D打印材料、生物基材料、中高端锂离子电池隔膜、聚氟乙稀(PVF)和聚偏氟乙烯(PCDF)背板膜、含氟质子交换膜和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用偏光片。

十大高新技术产业与石油化工的产业链关系图

我省新材料产业要以已有产业为基础,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主要指标,按照集约化、园区化、绿色化发展路径,加快推动布局调整,关键战略材料要满足下游产品与工程配套需求。

(五)拓展天然气综合利用领域。

借助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契机,大力促进低碳清洁的天然气资源在省内的应用市场开发,扩大天然气的消纳能力,全面加快推进天然气在燃气发电、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化工用气、交通燃料、储冷及冷能利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领域高效、科学利用,扩大LNG资源利用范围,产业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使天然气主体能源地位显著提升。紧紧抓住全省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建设生态、低碳海南的历史机遇,推进岛内天然气的利用和发展,进一步完善天然气产业链建设;积极推动天然气利用政策的落实,在天然气化工等领域实现突破;稳步推进省内天然气管网的建设,与已建成的西部环岛管道连接成网,同时推进各市县(区)城市燃气管网建设,培育市场;加大力度推进省内富有潜力的天然气利用市场的开发,包括天然气发电、工业,天然气车船加注以及天然气化工等业务;推动天然气生产企业在各环节努力降低成本,严格市场监管、成本监审及价格核定,努力降低终端用户用气价格,切实增加天然气经济竞争力,保障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在天然气化工领域,坚持科学合理布局、清洁高效转化、技术装备自主化、示范先行的原则,积极延伸我省天然气化工产业链。一是推动天然气(甲醇)制烯烃、芳烃、乙二醇、新材料等工程示范,重点开发差异化产品、高端化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改善产品质量,加强体系优化集成,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水平。二是延伸天然气制化肥产业连环,发展尿素产品深加工,向下发展复混肥、高效复合肥。

在交通运输领域,加快天然气清洁能源汽车、船舶推广应用工作,加快建设天然气加气站点,研究制订相关标准和鼓励政策。

在工业用能领域,推动天然气生产用锅炉的使用比例,逐步替代燃煤锅炉,降低污染物排放。

(六)提升油气储备交易功能。

“十三五”期间,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挥洋浦区位优势,打造洋浦能源战略储备基地,发挥东方市港口资源整体优势,建设国家成品油储备库,建设大型石油储备中转基地。适时建设海南炼化百万吨乙烯及炼油改扩建项目配套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及配套储运设施工程)、推动华信洋浦石油储备基地二期、儋州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东方国家成品油储备库、海南LNG二期扩建等项目,力争油气库容达到1700万方库容,新增油气专用码头转运能力超过4000万方。加强储气调峰设施和LNG接收、存储设施建设,鼓励发展企业商业储备,提高储气规模和应急调峰能力。

用好洋浦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平台,基于洋浦油气化工品仓储中心、LNG仓储转运中心,积极发展面向东南亚国家和国内沿海地区油气化工品的分拨服务,推动洋浦石油化工自由贸易园区建设,打造华南地区重要的油品和化工品仓储、物流、交易集散地。加快建设油气化工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申请国家能源贸易资质,开展跨境结算试点,加快以面向东南亚的国家级、国际性石油天然气交易平台为目标的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建设,创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价格发现的功能,积极向国家争取人民币境外结算、成品油非国营进口资质以及能源期货交易等各项政策。

积极发展石油化工交易市场,发展原油、燃料油、成品油、润滑油、综合化工及LNG等大宗石化产品交易;推进大型综合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为客户提供能源与化工产品网上交易、行情分析、交易指数、信用评级、大数据分析和结算、融资、信托、仓储、物流等全过程、全方位专业服务;建成洋浦能源贸易综合基地,打造与世界各大交易所接轨的集产品定价中心、交易中心、资讯中心、金融中心与供应链管理中心于一体的国家级、国际化要素交易平台,融入全球能源及石油化工产品定价体系。

(七)完善油气物流运输销售网络。

“十三五”期间,按照《海南省加油站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海南省城镇燃气专项规划说明书(2012-2030年)》有关布局布点,加快实施全省加油站、加气站建设,满足全省持续增长的成品油和天然气燃料需求。各市县新增加油站(加油船)342座(艘),2020年全省加油站总数达到888座,满足同期全省汽、柴油270万吨的总需求。新增加气站点125座,总数达到163座,并逐步完善城区边缘、港口基岸组团车(船)加气站点布局;与全省高速路网建设相协调,大力建设LNG加气站场,构建省内长途货运及旅游客车LNG加气网络,满足天然气汽车在全省范围内能够便利运行的要求。

(八)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我省油气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结构转型与升级的关键是有相应的生产性服务业作支撑。“十三五”期间,要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重中之重,以油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全面配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目标:一是产业规模比“十二五”增长一倍;二是服务方式虚拟化、网络化;三是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完善生产基地建设和油服配套,力争原料输入、产品输出达到3000万吨。推进工程咨询、设计研发、两化融合、信用评估、质量体系认证。推进面向化工园区的财税、金融、保险服务,开展银企对接和产融合作。加强创新复合人才引进交流。开展技术装备总承包、安全保障、维修保障、生产性检修等业务。扩大仓储、集装箱业务,建设海南炼化炼油扩能及100万吨乙烯项目配套港口设施,新建9个码头泊位,新增港口货物吞吐能力2768万吨/年;建设中海油LNG二期配套码头工程,新建2500-40000立方米的LNG专用泊位,新增港口货物吞吐能力525万吨/年。大力推进专业、安全、高效的危化品运输服务。充分发挥能源交易集散中心作用,服务一带一路资源、产能合作。推进智慧物流和电子商务,支持现货交易平台等第三方大型电子商务行业平台发展壮大,创新商务模式,鼓励行业协会、电商企业、生产企业联合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化工产品物流信息化发展。

(九)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加强污染治理,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全面推进绿色清洁生产。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引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模式,加快制修订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整治,加快生产过程密闭化改造,推广催化加氢、绝热硝化等清洁生产工艺。淘汰含铅涂料和有关高风险产品。推进节能技术装备应用,加快推广超重力场传质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等节能技术,加快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电动机用铸铜转子、高能效等级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锅炉水汽系统平衡及热回收工艺设备、高效换热器、低温余热发电用螺杆膨胀机、乏汽与凝结水闭式回收设备等节能装备。

(十)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应急救援和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危险化学品专兼职应急救援、火灾抢险专兼职队伍和装备建设,着力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技术装备安全保障能力、依法依规安全生产能力、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以及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杜绝违章操作事故发生。科学评估园区安全风险,确定安全容量,实施总量控制,降低区域风险,预防连锁事故发生。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和火灾防范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加强仓储物流等危险化学品储运企业的安全监管。认真履行危化品安全监管职责,落实运输资质认可、剧毒化学品准运、运输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等制度。研发推广危化品运输采用GIS、GPS和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危化品运输实时、动态安全监控系统。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入实施责任关怀和HSE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源头监管,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安全性能低下、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行业整体安全技术水平。加快推动位于城镇人口密集区内,安全、卫生防护距离不能满足相关要求和不符合城乡规划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鼓励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和模型对危化品全生命周期数据以及各部门监管所需数据进行集成和存储,建设国家级化学品数据中心,建成覆盖全流程的危化品安全监管应用体系。实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加强对企业实施GHS的监督管理。

四、重大工程

(一)重点方向。

1.推进油气勘探开发。加快推进福山凹陷勘探项目、中海油“十三五”海南区域油气开采项目、海洋调查装备建设与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项目、海洋勘探项目(涠洲组)、海南福山油田增储上产项目。促进东方13-2气田群开发,部署开发30口井,包括新建一座中心平台,新增动用天然气地质储量596.7亿方,新建产能30亿方,稳定供气10年,预测累计产气429.2亿方。推进陵水17-2气田群开发,部署开发18口井,新增动用天然气地质储量1160.0亿方,新建产能33亿方/年,稳定工期13年,预测可累计产气740.9亿方。

2.推进天然气管网建设。实施“气化海岛”工程,形成全省天然气环岛主干网,大幅提高全岛天然气普及率,实现全省天然气管网覆盖全部市县。

——环岛管网文昌-琼海-三亚输气管道工程。项目途经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陵水黎族自治县、三亚市,建设管道总长281km,设计输气规模为14.92亿方/年。

——儋州-琼中-万宁输气管道工程。项目途经儋州市、琼中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万宁市,管道工程全长约140公里,年输气能力50亿方。

——琼粤管线项目。项目途径我省儋州市、临高县以及广东省雷州市、湛江市,线路总长242公里,年输气能力100亿方。

——基他管线项目。包括儋州-岭门输气管道、岭门-老城输气管道、岭门-万宁输气管道、岭门-南山输气干线、南山-东方输气管道、东方-儋州输气管道,澄迈支线、定安支线、保亭支线、白沙支线,汽车加气站,船用LNG加注站,城市加气门站及各市县城镇燃气管网。

3.推进天然气利用。实施城镇燃气工程,提高城镇居民气化水平,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天然气下乡试点。实施交通燃料升级工程,加大加气(注)站建设力度。实施天然气发电工程,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在有冷、热、电需求的化工开发区、工业聚集区、机场、大数据存储中心、医院等,建设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实施工业燃料升级工程,积极推进工业燃料以气代煤代电。鼓励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将30万千瓦的煤电机组改为天然气调峰电厂,有序发展热电联产燃气电厂。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加快推进管网互联互通,建立综合储气调峰体系。

4.加强油气储备。加快推进洋浦华信油库二期(508万方)、国投孚宝油库二期(60万方)、中石化(香港)成品油保税库二期(166万方)、中海油LNG储罐二期(32万方),东方国家成品油储备库(20万方)等项目建设。

5.加强油品销售网络终端建设。新增加油站(加油船)342座(艘),其中城市城区60座,高速公路28座,国道省道56座,县道乡道83座,乡镇农场92座,港口码头23座(8艘)。到2020年底,全省加油站总数达到888座;规划新增汽车加气站125座,船舶LNG加气站5座,全省加气站总数达到163座。

6.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围绕油气产业,规划建设油气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园区,配套发展原油、成品油储备项目,化工品储备项目,以及港口、物流、公共基础设施、贸易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大力发展金融财务、创业投资、研发设计、现代物流、工程咨询、法律咨询、会计审计、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全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

7. 延伸油气加工产业链。围绕做精、做强、做优的目标,不断推进产业链延伸,向化工新材料方向转型升级。一是以三个龙头企业为核心,向下延伸产业链。延伸以海南炼化为龙头的石油、芳烃、乙烯产业链,积极推进中石化100万吨/年乙烯及炼油改扩建项目、逸盛石化二期300万吨/年PTA、100万吨/年PET项目建设,做好下游配套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推进山东高速洋浦新材料基地、汉地阳光150万吨/年特种油等项目建设,发展石化新材料产业。延伸以中海化学为龙头的天然气、尿素、甲醇产业链,在已有132万吨/年尿素基础上,向下发展复混肥、高效复合肥;以尿素为原料的碳酸二甲酯、脲醛树脂等精细化工产品。在140万吨/年甲醇基础上,与国际大公司合作生产碳纤维等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端产品;向下游发展乙二醇,推进烯烃转化(MTO法)项目上马,生产乙烯、丙烯等基础化工原料,使天然气化工产品品种多样化,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延伸以中海油东方石化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产业链,推进东方精细化工项目汽油、柴油质量升级改造,推进二期丙烯腈、MMA(甲基丙烯酸甲酯)等项目尽快投产运营,实现与东方天然气化工产品的互补与共赢。二是推动洋浦、东方两大石化园区实现差异化绿色循环发展。洋浦经济开发区炼油、芳烃、乙烯产业链与东方工业园区天然气化工产业链实现产品的互补与共赢,实现两园区差异化发展。其中,洋浦经济开发区主要发展高品质大宗石化商品,向下游发展石化新材料产业;东方工业园区主要以甲醇为原料向下游发展,生产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园区内部公用工程介质统一规划,区内企业实现物料互供,积极发展热电联供,实现绿色循环发展。三是生产与贸易相结合,实现融合式发展。发挥洋浦能源交易中心和石油储备库区的优势,用好洋浦千万方油品商储资源,推动油气产业链延伸与贸易量增加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四是以创新驱动调结构,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现有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高标准发展下游高端精细化工和战略性新兴石化产业。主要包括:中海化学的甲醇产业链下游,东方石化下游,以及100万吨/年乙烯下游,重点谋划化工高端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环境工程等战略性新兴油气产业。规划发展以下方向:

(1)炼化一体化。预计“十三五”末,洋浦经济开发区一次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炼化一体化提供三类产品,一是各种油品,供应给汽车工业等下游产业;二是提供聚乙烯和聚丙烯等通用塑料原料,供应给塑料加工等下游产业;三是提供丙烯酸及酯、丁苯橡胶、顺丁橡胶、乙二醇和芳烃等中间产品原料,供应给中游石化深加工产业。

(2)烯烃及其深加工。继续推动海南炼化100万吨/年乙烯项目、中国卡塔尔洋浦LPG制乙烯项目,规划下游烯烃深加工产业链。

100万吨/年乙烯装置化工区单元主项表

——乙烯深加工。乙烯来自100万吨/年石脑油裂解和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MTO)装置,考虑选择乙丙橡胶和苯乙烯作为乙烯下游发展项目。

——丙烯深加工。丙烯来自石脑油裂解、MTO、DCC和丙烷脱氢制烯烃(PDH)装置,以丙烯为原料,经苯酚/丙酮—双酚A—碳酸二甲酯,生产聚碳酸酯;规划发展丙烯腈下游产品(包括ABS树脂、聚丙烯酰胺(PAM)和丙酮氰醇/MMA)。

(3)芳烃及其深加工。规划建设100万吨/年对二甲苯项目,以及逸盛石化二期300万吨/年PTA项目、100万吨/年PET项目,促进下游配套精细化工产业发展。

(4)高端化学品。利用炼厂副产碳四(C4)及进口LPG发展碳四深加工产品链,生产高端精细化学品及化工新材料。一是依托东方化工DCC深加工,建设20万吨/年丙烯腈和7万吨/年MMA项目。二是炼化一体化装置副产碳四及进口LPG的深加工,发展下游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规划建设15万吨/年异戊二烯等项目。

(5)天然气化工。东方化工园区以现有的132万吨/年大颗粒尿素生产装置和140万吨/年甲醇生产装置为基础,规划产品转型升级或下游延伸。

——尿素深加工。规划发展高氮三元复合肥产品,丰富化肥产品种类,满足本省及周边需求;规划建设20万吨/年缓控释肥项目;规划建设3万吨/年车用尿素项目。

——天然气制乙二醇。规划建设60万吨/年天然气制乙二醇项目,该工艺能耗低,污染小,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消耗。

——甲醇制新材料。规划发展100万吨/年甲醇制芳烃(MTA),并向下延伸发展化纤原料。

(6)下游产业优化升级与领域拓展。

——塑料加工。炼化一体化项目可向塑料加工产业提供聚乙烯和聚丙烯等通用塑料,烯烃、芳烃深加工可提供PMMA、PC、ABS等多品种工程塑料,规划重点发展高端塑料制品。

——橡胶加工。烯烃、芳烃深加工可提供各类合成橡胶原料,规划合成橡胶年加工量20万吨,产品主要包括轮胎、胶管、胶带等。

(二)重点项目。

紧扣“十三五”期间发展思路和目标,规划建设以下重点项目:

油气勘探开发及管输工程方面:福山凹陷勘探项目,中海油“十三五”海南区域油气开采项目,东方13-2气田、陵水17-2气田项目,海洋调查装备建设与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项目,海洋勘探项目(涠洲组),福山油田增储上产项目,文昌油田增产项目;环岛管网文昌-琼海-三亚输气管道工程,儋州-琼中-万宁输气管道工程,琼粤管线项目,城市燃气在建项目及车船加注项目;中海油管输公司海南抢维修中心项目。

油气储备工程方面:东方国家成品油储备库项目,华信洋浦石油储备基地项目二期,海南国家石油储备工程,国投孚宝储用二期项目,中石化(香港)成品油保税库项目及配套码头工程,中海油LNG二期项目。

油气加工工程方面:

——100万吨/年乙烯及炼油改扩建项目。该项目选址洋浦经济开发区,总投资估算424亿元。先行启动建设100万吨/年对二甲苯项目,投资约48亿元。

——逸盛石化二期。项目选址洋浦经济开发区,在逸盛石化原有基础上,规划建设300万吨/年PTA、100万吨/年PET。先行启动建设50万吨/年PET装置,总投资约10.6亿元。

——海南汉地阳光特种油项目。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内,规划建设150万吨/年基础油及15万吨医药食品级白油项目。先行启动建设60万吨/年特种油及15万吨医药食品级白油项目,总投资约22.8亿元。

——东方石化二期。在东方工业园区内,建设20万吨/年丙烯腈项目,总投资约32.2亿元。

——洋浦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内,规划建设200万吨/年重交道路沥青及30万吨/年高档润滑油等产品,总投资约54.6亿元。

除上述重点推进项目外,规划储备一批市场前景良好、技术来源可靠、产业衔接紧密的项目,推进与卡塔尔、沙特的项目合作,如150万吨/年LPG制乙烯项目、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MTO)项目、6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东方傲立石化二期项目、100万吨/年甲醇制芳烃(MTA)、60万吨/年丙烷脱氢、30万吨/年车用尿素、10万吨/年丁苯橡胶、15万吨/年异戊二烯等。

项目具体情况见附件1、附件2。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产业政策。

充分利用《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赋予海南的优惠政策,以及国家在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离岸金融试点、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方面对海南的支持,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推动油气产业的发展。建立统计监测、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监督考核机制,加强中期评估评价,适时修订规划,对目标任务进行必要调整。建立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中央部委的信息沟通平台,围绕国家战略规划要求,积极争取支持政策、扶持资金和重大项目。建立由行业专家、企业家、投资者、学者等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就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开展研究论证,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二)推进项目建设。

继续做好与中石化协调沟通,尽快完成100万吨/年乙烯项目原料工艺路线的论证工作,先期建设100万吨/年对二甲苯项目。推动逸盛石化二期、汉地阳光特种油、洋浦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等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发挥洋浦能源交易中心作用,引进油气产业链项目入园。推进高端化转型项目落地,采取购买、合资合作、并购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关键技术,选择有基础、有原料、有市场的产品及产业方向重点突破;上下游结合共同培育和发展市场,组成技术联盟或利益共同体,尝试实行混合所有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承接石化产品来料加工和进出口业务。

(三)建设规范化工园区。

按照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原则,加强洋浦经济开发区、东方工业园区建设。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区域产业布局规划要求,强化园区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权威性。研究制定化工园区设立、建设和管理条例,规范准入制度,强化安全环保标准。建立入园项目评估制度,支持鼓励类项目进入园区,淘汰落后工艺或产品,禁止新增限制类项目产能。新建化工企业必须全部入园,现有危险化学品企业原则上逐步搬迁入园,鼓励将搬迁企业的环境容量进行等量或减量转移。

加快推进园区体制改革,完善园区管理办法,理顺管理职能,推进园区平台公司建设,增强开发建设能力。加大对园区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用好产业园区专项资金,探索投融资新模式,放大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撬动功能;引进社会投资,可由园区平台与企业合作,以PPP等形式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按照循环经济发展及安全和环保风险防控要求,加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及监控、应急救援系统等配套设施,实现园区物流信息传输一体化、公用辅助工程一体化、安全环保应急一体化和管理服务金融一体化。

把洋浦经济开发区、东方工业园区建成新型工业化化工产业示范基地。加大园区环境风险监测防控体系建设,加快园区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与应用,推进“智能化工园区”建设。提高园区安全环保水平,建设专业危险化学品处置消防站、污水处理厂、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置设施、公共管廊、公共事故应急池、危化品车辆管理设施(包含危化品车辆专用停车场和危化品车辆道路监管设施)等。建设园区监测预警系统(包含基于危化品车辆管理的封闭式园区管理系统)、应急响应系统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等。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整合园区内外关键资源信息的智慧管理系统以及辅助以上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基础设施等。

抓好洋浦经济开发区和东方工业园区的土地储备,为大工业进入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用地,进一步完善园区道路、公共管廊、热电联供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石化企业与发电企业直接开展用电交易。落实好园区的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国家石化化工行业安全、环保标准和要求,完成安全距离内居民搬迁工作。

(四)创新体制机制。

落实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创新科技成果事后补助支持方式,研究制定支持化工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的保险补偿机制,推动企业通过整合、参股、并购等多种形式开展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引入国营资本、民营资本、集体资本、外资等共同参与项目建设,通过投融资合作、离岸金融等方式,充分利用市场、技术、人才等资源,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发展炼油乙烯及下游的化工产业;引进世界五百强企业,采用产业配套和合资建设的模式,发展高端精细化工产品,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实现招商引资的大突破,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在专业化、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积极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和集体资本作用,特别是发挥好具有境内外丰富投资经验民营企业家的资源和资本实力优势。结合“一带一路”战略,鼓励外资参与石化企业的兼并、重组。搭建专业化投资促进平台,在以项目招商、以产业链招商基础上,推进以商招商,以商带商。

(五)加强行业监管。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环保监管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安全环保管理和风险预警防范调控。在园区消防安全和环境保护评估的基础上,加强应急救援中心装备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应急救援队伍的能力建设。严格项目准入制度,严禁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上马;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继续大力推广蓄能型集中供冷、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照明等节能环保技术。对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实行总量控制,加强环境监测,增加园区大气、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监测点和监测频次,确保园区内环境质量优良天数不减少,确保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全部优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促进节约低碳发展。完善行业节能标准体系,充分发挥节能标准在能源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开展行业能效对标,提升企业能效水平。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乙烯裂解炉耐高温辐射涂料、水溶液全循环尿素等先进高效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加强企业能源管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开展企业能源审计和能源统计,对能源的购入存储、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等环节实施动态监测、控制和优化管理,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

(六)引进培育人才。

按照《海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落实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一批油气产业高端人才,重点引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本省人才,用好“候鸟”人才。

附件:1.“十三五”油气加工工程重点推进项目表

2.“十三五”油气产业储备项目表

附件1

“十三五”油气加工工程重点推进项目表

附件2

“十三五”油气产业储备项目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