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入地并非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其故障不可逆,一旦“患病”,要找出症结所在难度巨大,因此风险预控十分重要。运维工作主要是进行巡线与检测,目的是防止外力破坏、发现隐患及缺陷。朱五洲负责的是横琴甲乙线20多公里电缆的运维,他每天都要在20多公里长的地下管沟里来回巡视。隧道中空气闷浊,时间一长身体就无法适应,所以每在地下巡维两个小时就要撤离到地面上进行休整。而每个电缆隧道入口处都有一个有害气体监测表24小时监控着地下空气质量,一旦发现有毒气超标便会自动报警。每次下隧道前朱五洲都会先认真查看监测表上的数值,确保安全才继续向前行走。隧道的地面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尘土,只要有人走过,激起的扬尘都会迅速弥漫整个狭小空间久久不退,因此防尘面罩也成为必备的装备。地下安静得仿佛与世隔绝,除了朱五洲和同事说话的声音,能听见的就只剩下风机运转的轰鸣声。

巡维工作的重点是对两条主供电电缆进行日常维护,用他们的话说是在给电缆体检。电缆出现问题光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得用电流表和红外探测仪进行监测,带电检测电缆的环流、温度、局放。同时,还得检查管沟里是否有渗水漏水、电缆外护层是否有破损、紧固件是否有严重锈蚀等情况。电缆绵延几十公里长,每五百米就有一个接头,接头是日常巡视工作中监测和保护的重中之重。隧道中每隔40米就有一套消防装备,每两百米还有一套配套设备,包括投料口、逃生口、防火分区、排风排水设备、测量气体的探头。除了对电缆的维护,他们也要对这些配套设备进行检查。另外一年还要对电缆进行一次检修,做全面检查。

遇夏季防洪汛期,朱五洲和同事需增加电缆隧道水浸黑点巡视,预防事故,还要处理各种突发问题。有一次电缆被施工队钻穿,运维人员连续三十多个小时不眠不休抢修才修复。又有一年夏天连续数日暴雨,隧道积水,他们在十多厘米深的地下水中值守浸水黑点及时排水。令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是2014年的一次台风,电缆曾受严重威胁。深夜里,电缆班的同事们在及膝的积水中对电缆接头进行铅封,奋战到次日凌晨4点多,故障排除上岸时才发现河水已涨到了胸口高。
自1984年7月南方电网开始向澳门供电,至今已安全可靠联网近33年。对澳送电量占其全部用电量的九成,为澳门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澳门能源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山礼度高度评价:“签署规划后,澳门从未有过因为南方电网故障出现停电,对澳门供电属国际较高水平。”不论严寒还是酷热,朱五洲和同事都坚守岗位,默默地全力保障电网安全。在他看来珠海的电缆设备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他们建起来、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电能,非常有成就感”。
相关阅读:
南方电网首个高压“港口岸电”项目落户珠海高栏港

原标题:一线故事:深入珠海地下年行600公里护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