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江苏省徐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徐州市区十三五热电联产规划》。规划指出,热电联产规划按照统一规划、以热定电、立足存量、结构优化、提高能效、环保优先的原则,提高徐州市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率,形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利用高效、供热安全的热电联产产业健康发展格局。在有稳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政策 > 正文

徐州市区“十三五”热电联产规划:鼓励大型火电机组向热电联产改造(全文)

2016-12-20 15:40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江苏省徐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徐州市区“十三五”热电联产规划》。规划指出,热电联产规划按照“统一规划、以热定电、立足存量、结构优化、提高能效、环保优先”的原则,提高徐州市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率,形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利用高效、供热安全的热电联产产业健康发展格局。在有稳定热负荷的片区,鼓励该片区内的国家骨干火力发电厂对纯凝机组进行供热改造。供热改造要因厂制宜采用打孔抽气、低真空供热、循环水余热利用等成熟适用技术,鼓励具备条件的机组改造为背压热电联产机组。全文如下:

徐州市区“十三五”热电联产规划

第一章 概 述

“十二五”热电联产供热范围划分为六大片区:主城中心片区、新城区片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片区、城北片区、铜山新区片区和贾汪区片区。规划设置12家热源点,“十二五”末实际热源点10家,实际供热能力2958t/h。热用户共计521户,其中民用热用户429户,供热面积2212.93万平方米;工业热用户92户。

“十一五”末,热电联产规划范围内有燃煤分散小锅炉264台,总供气量594t/h。“十二五”期间关停燃煤小锅炉共计202台,额定蒸发量合计为277.04t/h。

1.1 规划背景

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是城市治理大气污染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是集中供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十三五”时期是徐州实现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奋斗目标的 决胜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也是推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徐州”的重要时期。但也面临着产业结构层次偏低,资源消耗型产业仍占较大份额,节能减排与生态环境压力较大等问题。

因此,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坚定不移的推进热电联产、优化热源点布局,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进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量、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对徐州的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规划原则

热电联产规划按照“统一规划、以热定电、立足存量、结构优化、提高能效、环保优先”的原则,提高徐州市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率,形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利用高效、供热安全的热电联产产业健康发展格局。

(1)坚持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

优先实施现役燃煤机组供热改造,优先实施现有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供热改造,逐步增加公用热源点,替代自备热源点。

供热改造要因厂制宜采用打孔抽气、低真空供热、循环水余热利用等成熟适用技术,鼓励具备条件的机组改造为背压热电联产机组。

(2)坚持公用热源为主、自备热源为辅的原则

优先布局和发展以天然气、生物质、余气余压余热为初始燃料的公用热电联产项目,限制布局和发展以煤炭为初始燃料的公用热电联产项目,不布局不发展燃煤自备热电联产项目。鼓励各类自备热电联产机组转变为公用热电联产机组。

(3)坚持能效优先、合理布局原则

对规划范围内的热源布局应当进行多方案比选,确定热源点个数和构成。鼓励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实施跨市界、县(区、市)界供热,合理控制并逐步减少规划范围内热源点数量,科学划定或调整供热片区。

1.3 规划范围

热电联产规划范围包括:徐州市中心城区(四至范围:西至泉山区边界,东含庙山镇,南至连霍高速公路以南(含铜山城区)和云龙区边界,北抵泉山区和鼓楼区边界),南部铜山区棠张、三堡2镇工业区,北部柳新、刘集2镇工业区,以及贾汪区。

1.4 规划期限

本规划以2015年为基准年,规划期限2016~2020年,远景展望至2025年。

第二章 现状分析

2.1 供热现状及存在问题

2.1.1 供热现状

目前,规划范围内的供热方式主要有区域热电联产热源点集中供热、分散小锅炉供热两种形式。

1、热电联产热源点

“十二五”期间徐州市重点实施热电整合工程,鼓励大型火力发电厂纯凝机组改造成为供热机组,推进供热区域热源点整合,扩大供热范围。

通过整合取代,关停了城区内的徐州苏洋热电有限公司、徐州坝山环保热电有限公司以及徐州西区环保热电有限公司3家小热电企业;关停了金山桥热电公司1#机组、圣戈班热电厂2#机组、华美坑口环保热电有限公司1#机组和胜阳热电1#机组。“十二五”期间共计关停机组163MW。

至“十二五”末,热电联产规划范围内集中热源点共计10家,总供汽能力为2958t/h,较“十二五”期初热电联产热源点减少3家,总供气能力较“十二五”期初增长52.87%。热用户共计521户,其中民用热用户429户,供热面积2212.93万平方米;工业热用户92户。除徐州南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主城区内,其余热源点均位于三环路外围,基本形成了“由外往内”供热的格局。

2、分散小锅炉现状

“十二五”期间,徐州市政府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徐州市区“十二五”热电联产规划》的相关要求,积极推进、有序取缔关停了主城区内高污染、低效能的小锅炉共计202台,额定蒸发量合计为277.04t/h。至“十二五”末,经统计热电联产规划范围内仍有燃煤小锅炉91台,额定蒸发量合计为206.30t/h。其中南部片区28台,西部片区11台,东部片区(南、北)4台,东部片区(中)10台,贾汪片区38台。

2.1.2 存在主要问题

1、南北供热能力不均衡。北部供热能力过剩,南部供热能力不足,同时由于热网缺乏统一规划和集中管理,以致出现部分热电厂有汽无用户、或有用户但无汽可供现象,亟需建立统一的热网管理机构,实现供热管网互联互通、联网运行。

2、南部片区现有铜山新汇和南区热电厂2家,机组容量小、煤耗高,原址不具备扩建大型高效环保机组的条件。同时三堡和棠张工业园无集中供热管网,存在大量的燃煤小锅炉,环保压力较大,亟需在南部片区新建大型环保热电机组,以满足居民、工业供热需求,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3、徐州市区现状热力网分为蒸汽管网和高温热水管网,部分蒸汽管网跑冒滴漏严重、管道保温效果差,管网效率偏低,尤其在非采暖季,热负荷较小,管网流速更加偏低,热损大,严重影响热电厂的供热质量和经济效益。

4、目前徐州市的行政办公、医院、商场等场所夏季有集中供冷的需求,但缺少热电冷三联供。同时也缺少分布式能源热电联产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补充与保障。

2.2 政策环境

热电联产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依据《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19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和《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徐州市属于“寒冷地区”。

除了国家以及江苏省的相关促进热电联产的政策外,徐州市近期发布的《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徐州市“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徐州市“十三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徐州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徐州市低碳经济发展规划(2013-2020)》、《徐州市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实施方案(2014--2020年)》等规划和相关政策中,均涉及到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这一重要举措。

同时,《徐州市集中供热条例》作为江苏省首部规范集中供热的地方法规,现已获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于2016年5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徐州市集中供热工作迈上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为推进徐州市集中供热、热电联产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阅读:

江苏徐州“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已获核准的火电项目建设(全文)

徐州市“十三五”资源综合利用发电规划(附重点建设项目)

徐州“十三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新增生物质发电15万千瓦(全文)

第三章 热负荷调查、预测与热平衡分析

3.1 供热片区划分

供热片区划分原则和依据:综合考虑供热介质和供热半径以及各热源点供热管网布局和现状供热范围等方面因素,将规划区域划分为5个供热片区:北部片区、南部片区、西部片区、东部片区和贾汪片区。

1、北部片区

四至范围:南至淮海路;西至平山南路-二环北路;东至京沪铁路-京杭运河沿线;北至桃园河。

北部片区是以居民住宅、商业办公、医疗教育、商贸物流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供热以民用负荷为主。

北部片区现有热源点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1家。

2、南部片区:

四至范围:北至淮海路;东至京沪铁路-迎宾大道-昆仑大道沿线;西至西安南路-苏堤南路-湖东路-三环南路-玉带大道沿线;南至徐州市中心城区边界,以及棠张、三堡两镇工业区。

南部片区包括徐州市主城区南部(云龙区、泉山区大部)、铜山新区、新城区南部以及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徐州高新区”)、棠张镇工业园和三堡工业集聚区。徐州市主城区南部、铜山新区、新城区南部是以行政办公、居民住宅、商业办公、医疗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供热以民用负荷为主;徐州高新区、棠张镇工业园和三堡工业集聚区,供热以工业负荷为主。

南部片区现有热源点铜山新汇热电有限公司和徐州南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家。

3、西部片区

四至范围:南至三环南路-玉带大道沿线;东至平山南路-二环西路-黄河南路-苏堤北路-苏堤路-湖东路沿线;北至泉山经济开发区以及柳新工业区。

西部片区包括徐州主城区西部、泉山经济开发区和柳新工业区。徐州主城区西部是以居民住宅、商业办公、生态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供热以民用负荷为主;泉山经济开发区和柳新工业区,供热以工业负荷为主。

西部片区现有热源点为华美坑口环保热电有限公司和徐州垞城电力有限公司2家。

4、东部片区

四至范围南至迎宾大道-昆仑大道沿线,北至不老河-G310沿线,西至京沪铁路-京杭运河沿线,东至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边界。

东部片区主要包括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主城区东部和徐州新城区北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供热负荷以工业负荷为主;徐州主城区东部和徐州新城区北部以行政办公、居民住宅、商业办公、医疗教育、商贸物流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供热以民用负荷为主。

东部片区现有热源点徐州华鑫发电有限公司和徐州金山桥热电有限公司2家。

5、贾汪片区

贾汪片区现有热源点徐州东方热电有限公司、徐州天能姚庄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和徐州建平热电公司3家。徐州东方热电有限公司主要为贾汪城区、徐州工业园提供热源,徐州天能姚庄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主要为青山泉镇工业集聚区提供热源,徐州建平热电公司主要为大吴镇境内工业集聚区提供热源。

贾汪城区主要是以居住、行政办公为主功能的区域,以民用热负荷为主;徐州工业园和青山泉、大吴镇境内工业集聚区以工业热负荷为主。

3.2 现状热负荷

徐州地区为典型的寒冷地区,依据《徐州市集中供热条例》采暖期为每年11月21日起至次年3月10日,约110天。

2015年徐州市区在统计的7座热电联产企业供热量约为2245.13×104GJ/a,全市采暖期最大热负荷为318.75×104GJ/月,最小热负荷160.3×104GJ/月,年平均热负荷为203.76×104GJ/月。热负荷变化呈明显的采暖特征,即采暖期热负荷大幅度攀升,而非采暖期则较低。

3.2.1北部片区现状热负荷

北部片区以居民住宅、商业办公、医疗教育、商贸物流为主要功能,供热以民用负荷为主。该区域现有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1家热源点。

(1)工业热负荷现状

徐州华润电力公司供热区域现有工业热用户1家(中烟工业有限公司),采暖期最大热负荷为6t/h,平均热负荷为4t/h,最小热负荷为2t/h;非采暖期最大热负荷为3t/h,平均热负荷为2t/h,最小热负荷为1t/h(用户侧蒸汽参数P=0.8MPa,t=220℃)。

(2)民用热负荷

现有民用热用户118家,采暖面积319.48万平方米,供热介质为蒸汽,蒸汽参数P=0.5MPa,t=180℃,热负荷特点是采暖期负荷大,非采暖期热负荷小。采暖期最大热负荷为172.03t/h,平均热负荷142.13t/h,最小热负荷为97.07t/h。

(3)燃煤小锅炉

北部片区无分散燃煤小锅炉。

3.2.2南部片区现状热负荷

南部片区包括徐州主城区南部、铜山新区、徐州新城区南部以及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徐州高新区”)、棠张镇工业园和三堡工业集聚区。其中徐州市主城区南部、铜山新区和徐州新城区南部以民用负荷为主;徐州高新区、棠张镇工业园和三堡工业集聚区以工业负荷为主。

该区域现有铜山新汇热电有限公司和徐州南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个集中热源点及分散小锅炉。

(1)工业热负荷现状

南部片区现有工业热用户9家,采暖期最大热负荷为30.70t/h,平均热负荷为25.55t/h,最小热负荷20.40t/h;非采暖期最大热负荷为27.70t/h,平均热负荷为23.20t/h,最小热负荷18.70t/h(用户侧蒸汽参数P=0.8MPa,t=220℃)。

(2)民用热负荷

南部片区现有民用热用户162家,用热方式为蒸汽和高温热水两种形式,蒸汽参数P=0.5MPa、t=180℃,热水t=105℃。集中供暖面积894.3万平方米,采暖期最大热负荷为481.55t/h,平均热负荷为397.85t/h,最小热负荷271.73t/h。

(3)燃煤小锅炉

目前,南部片区的燃煤小锅炉主要集中在三堡镇、棠张镇工业园。预计“十三五”期间,由集中供热取代区域内的小锅炉28台,额定蒸发量为122t/h。

3.2.3西部片区现状热负荷

西部片区包括徐州主城区西部以及泉山经济开发区、柳新镇和刘集工业集聚区,其中徐州主城区西部以民用负荷为主,泉山经济开发区、柳新镇和刘集工业集聚区以工业负荷为主。

该区域现有现有华美坑口环保热电有限公司和徐州垞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2个热源点及分散小锅炉。

(1)工业热负荷现状

西部片区现有工业热用户28家,采暖期最大热负荷为203.65t/h,平均热负荷为106.88t/h,最小热负荷为51.14t/h;非采暖期最大热负荷为136.77t/h,平均热负荷为71.84t/h,最小热负荷为31.12t/h(蒸汽参数P=0.8MPa,t=220℃)。

(2)民用热负荷

西部片区现有民用热用户61家,供热方式为蒸汽,蒸汽参数P=0.5MPa,t=180℃。区域内集中供暖面积309.42万平方米,采暖期最大热负荷为166.61t/h,平均热负荷137.65t/h,最小热负荷94.02t/h。

(3)燃煤小锅炉

目前,西部片区的燃煤小锅炉主要集中在柳新镇和刘集镇工业集聚区。预计“十三五”期间,由集中供热取代区域内的小锅炉11台,额定蒸发量为14.30t/h。

相关阅读:

江苏徐州“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已获核准的火电项目建设(全文)

徐州市“十三五”资源综合利用发电规划(附重点建设项目)

徐州“十三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新增生物质发电15万千瓦(全文)

3.2.4东部片区现状热负荷

东部片区主要包括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徐州主城区东部以及徐州新城区北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供热负荷以工业负荷为主;徐州主城区东部和徐州新城区北部以行政办公、居民住宅、商业办公、医疗教育、商贸物流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供热以民用负荷为主。

东部片区现有热源点徐州华鑫发电有限公司和徐州金山桥热电有限公司2家。

(1)工业热负荷现状

东部片区现有工业热用户30家,采暖期最大热负荷为696.00t/h,平均热负荷为587.00t/h,最小热负荷为419.85t/h;非采暖期最大热负荷为660.50t/h,平均热负荷为564.34t/h,最小热负荷为415.35t/h(蒸汽参数P=0.8MPa,t=220℃)。

(2)民用热负荷现状

东部片区现有民用热用户72家,用热方式为蒸汽和高温热水两种形式,蒸汽参数P=0.5MPa、t=180℃,热水t=105℃。集中供暖面积448.33万平方米,采暖期最大热负荷为241.41t/h,平均热负荷199.45t/h,最小热负荷136.22t/h。

(3)燃煤小锅炉

东部片区现有分散燃煤小锅炉14台,额定蒸发量为44.80t/h。

(4)大型供热锅炉

徐州金山桥热电有限公司北厂区现有3×220t/h锅炉为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4.3Mpa蒸汽。

3.2.5贾汪片区现状热负荷

贾汪区是徐州重点发展的副城区,现有热源点徐州东方热电有限公司、徐州天能姚庄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和徐州建平热电公司3家。

徐州东方热电有限公司主要向贾汪中心城区和徐州工业园提供热源,徐州天能姚庄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主要为江苏永鹏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热源,徐州建平热电公司主要为大吴镇境内工业集聚区提供热源。

(1)徐州东方热电有限公司

徐州东方热电有限公司主要为贾汪城区、徐州工业园提供热源,贾汪城区以民用热负荷为主,徐州工业园以工业热负荷为主。

①工业热负荷

东方热电公司供热区域现有工业热用户16家,采暖期最大热负荷为163.00t/h,平均热负荷为134.95t/h,最小热负荷为113.00t/h;非采暖期最大热负荷为130.40t/h,平均热负荷为107.90t/h,最小热负荷为90.40t/h(蒸汽参数P=0.8MPa,t=220℃)。

②民用热负荷

东方热电公司供热区域现有民用热用户7家,供热方式为蒸汽,蒸汽参数P=0.5MPa,t=180℃。集中供暖面积70.99万平方米,采暖期最大热负荷为38.23t/h,平均热负荷为31.58t/h,最小热负荷为21.57t/h。

③分散小锅炉

东方热电公司供热区域现有分散燃煤小锅炉38台,额定蒸发量为25.20t/h。

(2)徐州天能姚庄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

①工业热负荷

姚庄热电公司主要承担江苏永鹏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供热,采暖期最大热负荷为50t/h,平均热负荷为40t/h,最小热负荷为30t/h;非采暖期最大热负荷为40t/h,平均热负荷为32t/h,最小热负荷为24t/h。

②民用热负荷

姚庄热电公司无民用负荷。

(3)徐州建平热电公司

徐州建平热电公司主要为大吴镇境内工业集聚区提供热源。

①工业热负荷

徐州建平热电公司主要承担大吴镇境内企业供热,主要工业用户有建平造纸厂、旗山煤矿、建平化工厂、艾玛纸箱厂等10家企业,采暖期最大热负荷为175t/h,平均热负荷为140t/h,最小热负荷为105t/h;非采暖期最大热负荷为140t/h,平均热负荷为112t/h,最小热负荷为84t/h。

②民用热负荷

建平热电公司无民用负荷。

3.3 近期热负荷

近期热负荷由2部分组成:一是现状热负荷,二是近期新增热负荷。其中,近期新增热负荷包括:近期新增工业热负荷和近期新增民用热负荷。

3.3.1北部片区近期热负荷

(1)新增工业负荷

徐州华润电力公司供热区域“十三五”期间无其他企业新增工业负荷。

(2)新增民用负荷

徐州市正在积极推进鼓楼区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实施方案,主城区北部的工业企业按照要求在2015年底之前全部退出,搬迁到工业园区,因此主城区北部无工业热负荷,工业企业搬迁后腾出的土地用于建设服务业及房地产开发,“十三五”期间预计新增民用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民用热负荷预计增加53.38t/h(蒸汽参数P=0.5MPa,t=180℃)。

3.3.2南部片区近期热负荷

(1)新增工业负荷

南部片区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徐州高新区”)、三堡镇、棠张镇工业园。徐州高新区作为徐州市重点打造的现代工业基地和科技创新高地,培育发展了工程机械、车辆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形成了从配套件到整机生产的工程机械产业链条,集聚了从研发到制造的新兴电子电器产业集群,建成了从配件到整车生产的车辆制造产业架构,形成了完善的现代服务业和科技支撑体系。美国阿文美驰、约翰迪尔、肯纳金属、爱斯科耐磨件等知名外资企业;徐工集团、英威腾电子、恩华药业等国内大型企业均在区内建设了基地和工厂。

“十三五”期间新增工业负荷主要集中在高新区,预计新增工业热用户8家,新增工业采暖期最大热负荷84t/h,平均热负荷为74t/h,最小热负荷为64t/h(蒸汽参数P=0.8MPa,t=220℃)。

(2)新增民用负荷

南部片区民用负荷主要集中在3个区域:一是徐州主城区南部区域(现为徐州南区热电公司供热区域),二是铜山城区及周边(现为铜山新汇热电有限公司供热区域),三是徐州市新城区南部。

南部片区预计近期新增民用热用户61户,新增民用采暖面积1130.90万平方米,新增民用采暖期最大热负荷608.95t/h,平均热负荷为503.11t/h,最小热负荷为343.62t/h(蒸汽参数P=0.5MPa,t=180℃)。3.3.3西部片区近期热负荷

(1)新增工业负荷

西部片区工业负荷主要集中在泉山经济开发区。徐州泉山经济开发区是徐州市委、市政府为加强城市西北部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化战略而成立的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为32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8.81平方公里。主要以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生态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商贸商住等为主要功能。

“十三五”期间新增工业热用户9家,新增平均热负荷为24t/h(蒸汽参数P=0.8MPa,t=220℃)。

(2)新增民用负荷

西部片区民用负荷主要集中在徐州主城区西部,近期新增雨润新城、淮海西路万科城等6个小区民用热负荷,采暖面积约270万平方米,新增民用采暖期最大热负荷145.38t/h,平均热负荷为120.12t/h,最小热负荷为82.04t/h(蒸汽参数P=0.5MPa,t=180℃)。

相关阅读:

江苏徐州“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已获核准的火电项目建设(全文)

徐州市“十三五”资源综合利用发电规划(附重点建设项目)

徐州“十三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新增生物质发电15万千瓦(全文)

3.3.4东部片区近期热负荷

(1)新增工业热负荷

徐州市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徐州市对外开放的先导区、产业升级的示范区、创新创业的活力区,已形成了“一区两带六园”发展空间格局。“十三五”期间新增工业热用户25户,新增平均热负荷为165.50t/h(蒸汽参数P=0.8MPa,t=220℃)。

(2)新增民用负荷

东部片区近期新增民用热负荷主要集中在徐州主城区东部、新城区北部、以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铁生态商务区。

徐州新城区作为区域性的商务金融中心和徐州市行政办公中心,是市级功能转移的接纳地,将成为城市主要空间核心的城市中心,是未来十年至二十年重点发展区域。“十三五”期间将有徐州中心医院新城区分院、绿地商务城、永嘉新城广场、淮海银行及莱商银行办公楼、美的翰城商业广场投入使用或建成。

东部城区(云龙东城区)是徐州市主要人口居住区域,该区域内有大量的楼盘和商业金融建筑,供热需求量较大。

高铁生态商务区二期在“十三五”期间围绕打造创新研发中心区、现代物流商贸区、生态宜居新城区和生态休闲旅游区四大功能板块,重点发展以生态研发、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等2.5产业为主的高端服务业,届时将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使用,供热需求量较大。。

根据上述预测,“十三五”期间新增民用热用户27户,新增民用建筑面积295.98万平方米,新增民用采暖期最大热负荷159.37t/h,平均热负荷为131.67t/h,最小热负荷为89.93t/h(蒸汽参数P=0.5MPa,t=180℃)。

3.3.5贾汪片区近期热负荷

姚庄热电公司主要承担江苏永鹏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供热,徐州建平热电公司主要承担大吴镇境内企业供热,徐州东方热电有限公司主要供应贾汪城区和徐州工业园。

(1)东方热电(贾汪城区和徐州工业园)

①近期新增工业热负荷

“十三五”期间东方热电供热区域范围预计新增工业热用户10户,新增平均热负荷为93t/h(蒸汽参数P=0.8MPa,t=220℃)。

②近期新增民用负荷

“十三五”期间,东方热电供热区域范围预计新增民用热用户14户,新增民用建筑面积107.11万平方米,新增民用采暖期最大热负荷57.67t/h,平均热负荷为47.65t/h,最小热负荷为32.54t/h(蒸汽参数P=0.5MPa,t=180℃)。

(2)姚庄热电公司、徐州建平热电公司无新增热负荷。

第四章 热源布局、装机方案及热网规划

4.1热源布局方案

4.1.1布局原则

(1)继续实施热电整合方案,鼓励现有热源点在技术经济合理前提下,尽可能扩大供热范围,通过合并供热区域,减少热源点,简化布局,使热电厂远离市区,减轻环保压力。以热水为供热介质的供热半径原则上按20公里考虑,10公里范围不重复规划建设新的热源点;以蒸汽为供热介质的供热半径原则上按10公里考虑,10公里范围内不重复规划建设新的热源点。

(2)在考虑热源规划布局时,应分新建热电厂和利用已有火电厂改造两种情况加以考虑。鼓励对规划范围内大型火电机组通过供热技术改造实现热电联产,对环保设施落后以及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差的小机组和锅炉实施关停或整合。“十三五”期间,集中供热区域范围取缔所有燃煤分散中小锅炉,全部由集中热源点供热。

(3)热电厂远离市区,实现“由外往内”供热格局,缓解市区环保压力。

(4)鼓励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热源点联网,鼓励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实施跨市界、区界供热,合理减少热源点数量。

4.1.2规划布局

1、北部片区

北部片区现有集中热源点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1家。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是目前江苏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目前公司总装机容量3280MW,包括4台320MW机组、2台1000MW机组。

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在“十二五”期间已成为徐州市主要热源点之一,“十二五”期间完成2台320MW汽轮发电机组抽汽供热改造,最大供热能力为240t/h。

北部片区近期热负荷为173.30t/h,近期尚有66.70t/h的余量,热源相对充足。

“十三五”期间计划对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另外2台320MW机组进行供热改造,作为供热备用机组,以增进集中供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2、南部片区

南部片区现有集中热源点铜山新汇热电有限公司和徐州南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家。

铜山新汇热电有限公司目前有1台型号为CG-35/3.82锅炉、1台型号为CG45/3.82-MXDZ锅炉、2台型号为UG-65/3.82、1台型号为YG-75/5.29-M2锅炉和1台型号为B6-3.43/0.981汽轮机、1台型号为C15-3.43/0.981汽轮机,最大供气能力为206t/h。主要供应铜山新区,往北供至南三环路的凤华园、矿业大学(含南湖校区)、工程学院一带。

徐州南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现有3×35t/h链条炉(型号:UG-35/3.82)+1×75t/h链条锅炉(型号:YG-75/3.82-M40)和1×B3MW背压式汽轮机+1×B6MW背压式汽轮机+1×C12MW抽凝式汽轮机,最大供气能力为224t/h。主要供应淮海路以南,西安南路以东,黄河故道以西、淮塔东路以北范围内的热用户,供热管网约35km。

南部片区现状供热能力合计为430t/h,近期热负荷为1004.98t/h,近期缺口574.98t/h,该片区供热能力严重不足。

由于铜山新汇和南区热电厂的机组容量小、煤耗高,同时原址也不具备扩建大型高效环保机组的条件,因此规划在“十三五”期间新建徐州潘塘热电厂,替代铜山新汇和南区热电两个小型热电厂。拟建的徐州潘塘热电厂计划采用2×350MW等级的超临界参数机组,可满足近期热负荷的需求。

“十三五”期间计划新建三堡生物质自备热电厂,作为三堡工业集聚区的备用热源点。

3、西部片区

西部片区现有集中热源点为华美坑口环保热电有限公司和徐州垞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2家。

徐州垞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现有2台4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型号:WGF440/13.7-1)、2台135MW抽凝机组(型号:N135-13.24/535/535),供热能力为128.4t/h,目前为柳新镇工业集聚区的提供热源。

华美坑口环保热电有限公司(一期)原有2×260t/h循环流化床锅炉+2×C55MW热电联产机组,“十二五”期间已经关停1#C55MW热电机组,现仅有2#机组供热,供热能力为150t/h。

根据“上大压小积极推进小型热电厂的整合”的原则,推进供热区域调整,扩大供热范围,简化热源点布局,计划关停徐州垞城电力有限公司的热电机组和华美坑口环保热电一期2#55MW机组。关停后由华美坑口环保热电有限公司二期2台115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和2台350MW抽凝机组提供热源,供热能力为860t/h,满足近期热负荷的需求。

“十三五”期间,华美坑口环保热电有限公司将作为西部片区主要热源点提供热源,可满足西部地区近期热负荷需求。

4、东部片区

东部片区现有集中热源点徐州华鑫发电有限公司和徐州金山桥热电有限公司,“十二五”期间就已规划成为徐州市主要热源点。

徐州华鑫发电有限公司位于徐州市北郊茅村镇,2台1306 t/h煤粉锅炉(型号:SG-1036/17.47-M874)和2台330MW凝气式机组(型号:N330-16.67/538/538),“十二五”期间完成2台汽轮发电机组抽汽供热改造,最大供热能力可达404t/h。

徐州金山桥热电有限公司南厂区(杨山路39号)现有 4×90t/h循环流化床锅炉+2×15MW背压式汽轮发电机;北厂区(荆山路99号),现有3×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专为中能硅业提供高参数蒸汽(参数4.3Mpa,442℃)。

徐州华鑫发电有限公司和徐州金山桥热电有限公司(南厂区)总供热能力942.2t/h,近期热负荷为919.89,尚有22.31t/h的裕量,基本满足东部片区近期热负荷的需求。

为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发展热电联产,徐州金山桥热电有限公司北厂区在“十三五”期间计划新增2台15MW背压式汽轮发电机,形成3×220t/h锅炉+2×B15-8.83/4.3背压机组装机规模,继续为中能硅业提供高参数蒸汽(参数4.3Mpa,442℃);中能硅业自备电厂现有1台1143t/h锅炉+1台 C350MW抽凝式供热机组,“十三五”期间将实现公共供热,供热能力为180t/h。

相关阅读:

江苏徐州“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已获核准的火电项目建设(全文)

徐州市“十三五”资源综合利用发电规划(附重点建设项目)

徐州“十三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新增生物质发电15万千瓦(全文)

5、贾汪片区

贾汪片区现有热源点徐州东方热电有限公司、徐州天能姚庄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和徐州建平热电公司3家。徐州东方热电有限公司主要为贾汪中心城区、徐州工业园提供热源,徐州天能姚庄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主要为江苏永鹏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热源,徐州建平热电公司主要为大吴镇境内工业集聚区提供热源。

东方热电公司现有2台燃煤+1台燃气75t/h锅炉+2台C15MW抽凝发电机组;6台15MW燃气轮发电机组+6×20t/h无补燃余热锅炉+ 2×B3MW背压发电机组,供汽能力180t/h。该供热片区近期热负荷为268.49t/h,近期缺口88.49t/h。

规划在“十三五”期间对江苏徐矿综合利用发电有限公司2台300MW机组进行供热改造,可新增供汽能力290t/h。经改造后,可满足贾汪中心城区和徐州工业园近期用热需求,同时作为徐州市区备用热源点。

在“十三五”期间,徐州地源热电有限公司在贾汪区大吴镇工业园区建设1×75t/h次高温高压秸秆锅炉+1×75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并预留扩建同型号锅炉和发电机组的条件。建成后主要为该公司年产1000t脱水蔬菜项目提供蒸汽。

7、其他区域

铜山区目前集中供热区域集中在铜山城区,南部三堡和棠张2镇工业区,北部的柳新、刘集2镇工业区,铜山其他区域暂时不能形成集中供热。

贾汪区目前集中供热区域也只集中在贾汪城区、徐州工业园以及青山泉和大吴镇工业区,贾汪其他区域暂时不能形成集中供热。

上述暂时不能形成集中供热的区域可因地制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当地企业工业余能资源建设热电联产机组,或者建设小型燃气轮机和溴化锂机组实现热电冷三联供。具体实施方案建议由贾汪区编制热电整合方案进行确定,并作为本规划的补充与细化。

4.1.3远期规划

1、东部片区关停金山桥南厂区2台小热电机组,由徐州华鑫发电有限公司和中能硅业自备电厂为东部片区提供热源,江苏徐矿综合利用发电有限公司作为东部片区的备用热源点。

2、贾汪片区关停徐州东方热电、徐州天能姚庄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等火电小机组,由江苏徐矿综合利用发电有限公司提供相关缺口热源。

3、贾汪片区东部乡镇随着凤鸣海、督公湖等景区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人口逐渐实现集中居住,计划由江苏阚山发电有限公司实施机组改造进行供热。

4.2热电联产装机方案

4.2.1改造方案

在有稳定热负荷的片区,鼓励该片区内的国家骨干火力发电厂对纯凝机组进行供热改造。供热改造要因厂制宜采用打孔抽气、低真空供热、循环水余热利用等成熟适用技术,鼓励具备条件的机组改造为背压热电联产机组。

徐州金山桥热电有限公司北厂区现使用3×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中能硅业提供4.3MPa蒸汽。因其有稳定的工业热用户,热负荷稳定,推进采用背压式供热机组。改造完成后形成3×220t/h锅炉+2×B15-8.83/4.3背压机组装机规模。

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十三五”改造2台凝汽机组,作为备用供热机组;江苏徐矿综合利用发电有限公司“十三五”期间将改造2台凝汽式机组,为贾汪城区及徐州工业园区供热,同时作为徐州市区备用热源点。

4.2.2潘塘热电厂装机方案

根据近期热负荷选择相应的装机方案。

1、燃机方案

单套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机组的供热能力为175~ 300t/h(各机型最大供汽能力有差别),若采用目前功率最大的F级燃机,至少需要配置3台燃机,发电功率约为1200MW,采暖期热电比约为75%,非采暖期热电比仅为8%,热电比较低。虽然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热效率较高,但天然气发电成本和供热成本较高。另外,3台F级燃机年需消耗15亿m3的天然气。但潘塘电厂选址所在地目前无天然气干管或支管经过,气源落实难度较大,。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不推荐采用燃机方案。

2、背压机方案和抽凝机方案

背压式汽轮机特点是以热定电,热效率高,汽轮机排汽所含的热量绝大部分被热用户所利用,不存在冷源损失,所以从燃料的热利用系数来看,背压式汽轮机装置的热效率较凝汽式汽轮机高。由于供热背压式机组的发电量决定于热负荷大小,背压式汽轮机应用的局限性是不能同时满足热、电负荷变动的要求。因此背压式机组适用于热负荷明确并且相对稳定的场合。

与背压式汽轮机相比,抽汽凝汽式汽轮机运行调节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强,适用于热负荷波动较大的场合,或者热负荷不明确、多为预测估算的场合。

(1)背压机方案

根据南部片区近期热负荷,选用1×B16MW-8.83/2.0+2×CB68MW-8.83/2.0/0.6背压和抽背机组,配2×200t/h+2×670 t/h高温高压燃煤煤粉锅炉。

采暖期3台机组全部运行满足工业和采暖用汽需求,非采暖期仅运行1台B16MW背压机组,2台CB68MW抽背机组停运。

(2)抽凝机方案

选用2台350MW超临界双抽凝供热机组,配2台1110t/h超临界直流煤粉炉。该方案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2台机组均可全部运行,根据工业用汽和采暖用汽确定发电功率。

综合考虑南部片区以居民采暖热负荷为主,推荐采用抽凝机方案。同时考虑远期热负荷的不确定性,在热电厂建设条件方面留有扩建余地。

3、推荐装机方案的技术指标

1、节能量

(1)现有热电部分节能量

南部片区现有2个热源点和28台燃煤小锅炉的年供热量为6792423GJ/a,年供电量为202335000kWh/a,年消耗标煤388091t/a。

采用徐州潘塘热电厂推荐装机方案,年均供热标煤耗按照37.437kg/GJ,年均供电标煤耗按照0.2649 kg/ kWh计,采用推荐装机方案供出同样的热和电,年消耗标煤为307887t/a。

现有热电部分节能量=388091 t/a -307887 t/a =80204 t/a。

(2)热电增量部分节能量

南部片区新增供热为4665487 GJ/a,采用推荐装机方案后新增供装机功率658MW,年利用小时数参照江苏省2015年火电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5125h,新增电量为3169915000 kWh/a。

按照热电分产新增供热4665487 GJ/a,年消耗标煤212526t/a,新增供电3169915000 kWh/a,供电煤耗参照全国2015年火电机组平均标煤耗0.315 kg/ kWh计,则供电年消耗标煤998523 t/a。热电增量采用热电分产方式,年消耗标煤=212526t/a+998523 t/a=1211049 t/a。

采用徐州潘塘热电厂推荐装机方案,年均供热标煤耗按照37.437kg/GJ,年均供电标煤耗按照0.2649 kg/ kWh计,采用推荐装机方案供出同样的热和电,年消耗标煤为1014372t/a。

热电增量部分节能量=1211049 t/a-1014372t/a=196677 t/a。

潘塘热电厂推荐装机方案年节约标煤量=80204 t/a+196677 t/a=276881 t/a。

2、年综合利用热效率

徐州潘塘热电厂推荐装机方案年供热量为11457910 GJ/a,年供电量为3372250000 kWh/a,年消耗标煤量为1322259 t/a。根据公式η=[Qa+Pa×0.0036(GJ/kWh)]÷(Ba×Qar.net),计算得到潘塘热电厂推荐装机方案年综合利用热效率为60.97%。

3、热电比

徐州潘塘热电厂推荐装机方案年供热量为11457910 GJ/a,年供电量为3372250000 kWh/a,根据公式年均热电比= Qa(GJ)/ Pa×0.0036(GJ/kWh),计算得到年均热电比94.38%。

徐州潘塘热电厂推荐装机方案采暖期供热量为4755033 GJ/a,年供电量为1016396150 kWh/a,根据公式采暖期热电比= Qa(GJ)/ Pa×0.0036(GJ/kWh),计算得到年均热电比130%。

相关阅读:

江苏徐州“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已获核准的火电项目建设(全文)

徐州市“十三五”资源综合利用发电规划(附重点建设项目)

徐州“十三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新增生物质发电15万千瓦(全文)

4.3热网规划方案

4.3.1 热网现状

热力管网运营有热电厂自营和与区国资公司成立热力公司2种方式,在管网铺设与运营中各自为政,独立管理,孤立运行,缺乏统一规划和集中管理。

1、徐州润源热力有限公司

徐州润源热力有限公司是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和徐州市鼓楼区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在“十二五”期间铺设一条蒸汽管道与苏洋热电公司的供热管网对接,替代了苏洋热电公司对北部片区供热。

2、徐州南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北向管网:第1路DN250沿黄河西路经向北至建国东路,沿建国东路向西,到奎河西岸与第2路汇合;第2路DN400出厂沿奎河向北到建国东路与第一条供热管网汇合,变径DN300向建国西路一带供热;第3路出厂后DN300沿解放路向北至和平路,向西至徐州师范大学后分两路,一路向西到中山南路,一路沿彭城路向北。

南向管网:第1路DN300出厂后沿奎河向南至泰山路-凤鸣路;第2路DN200沿故黄河向南至淮塔东路。

3、铜山新汇热电有限公司

铜山新汇热电有限公司以DN630出厂后分成2路:第1路管径DN400沿北京路向北沿三环南路至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第2路管径DN400沿北京路向南至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园。

4、华美坑口环保热电有限公司

华美坑口环保热电有限公司原有4条供热管线:第1条西北方向(DN450)供应刘集部分工业用户;第2条西南供热管线(DN350)主要供应泉山经济开发区;第3条东南供热管线(DN350)二环北路以北,中山北路以西的原九里区范围;第4条向南铺设一条蒸汽管道与西区热电公司的供热管网对接,替代了西区热电公司供热区域。

5、徐州垞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徐州垞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供热管网DN450出厂后分成东西两路,一路DN250向西去垞城煤矿,另一路DN450向东至矿校、向南沿307省道敷设至王庄煤矿。

6、徐州华开热力有限公司

徐州华开热力有限公司是徐州华鑫发电公司有限公司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主要负责东部片区的供热。

主蒸汽管从徐州华鑫发电公司出发过京杭大运河后分为2路:第1路沿长安路-汉源大道-郭庄路,与原坝山热电公司热力管网对接,同时经位于桃山路与长安路岔路口附近的西区换热站,转换为高温热水一路向南为新城区提供热源;第2路沿荆山引河到达高新路东区换热站,可同时提供热水和蒸汽。

7、徐州金山桥热电公司供热管网

热电厂管网分两路出厂,管径DN500沿杨山路向西至霖雨山庄一带,管径DN800向东至江苏中能硅业。供热管网覆盖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部分区域。

8、徐州东方热电有限公司

蒸汽管网向东在工业一街与原蒸汽管线实现对接,覆盖工业区大部分用户。

热水主管网以DN800向北沿天元大道东侧至新夏路,沿新夏路向东、西方向分支,为沿途民用用户提供热水。

4.3.2 热力管网规划方案

以“管网互联互通、热源点互为备用”为原则,积极探索供热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整合热电联产热源点,支持配套热网工程建设和老旧管网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供热区域热网互联互通,尽早实现热电联产热源点联网运行,均衡南北供热能力,充分发挥热电联产机组供热能力,提高热网稳定性与可靠性。

1、北部片区与东部片区管网对接

北部片区与东部片区热力管网在片区边界对接,对接点为下淀路与京沪铁路路口、铜山路与京沪铁路路口、和平路与京沪铁路路口、郭庄路与京沪铁路路口4个,实现北部片区管网与东部片区管网互联互通。

2、西部片区与北部片区管网对接

西部片区与北部片区热力管网在片区边界对接,对接点为二环北路与平山路路口、淮海路与苏堤路路口、黄河南路与苏堤北路路口3个,实现西部片区与北部片区热力管网互联互通。

3、北部片区与南部片区管网对接

北部片区与南部片区热力管网在片区边界对接,对接点为解放路与淮海路路口、中山南路与淮海路路口2个,实现北部片区与南部片区热力管网互联互通。

4、南部片区与东部片区管网对接

徐州潘塘热电厂新建一路高温热水管沿汉源大道至迎宾大道路口与新城区南部热水管网对接,由北向南供热;原坝山热电厂现有一路热水管网沿汉源大道至彭祖大道路口与新城区北部热水管网对接,由南向北供热。实现南部片区热水管网与东部片区热水管网互联互通。

5、江苏徐矿综合利用发电有限公司与徐州华鑫发电公司有限公司蒸汽管网对接

江苏徐矿综合利用发电有限公司主蒸汽管道沿G310国道向西至G104国道敷设与徐州华鑫发电公司有限公司蒸汽主管道连接,实现互联互通,作为徐州市区备用热源点。

6、徐州潘塘热电厂(拟建)与铜山新汇热电有限公司、徐州南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蒸汽、热水主管道分别对接,替代铜山新汇热电有限公司和徐州南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热源。

7、华美坑口环保热电有限公司与徐州垞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蒸汽主管道对接,替代徐州垞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热源。

4.4热电机组功能定位

4.4.1 徐州电源概况

2015年,全市电力装机1108.61万千瓦,比2010年提高22.6%,形成了以“燃煤发电为主力,可再生能源发电为补充”的电力生产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各层级电网相互协调的坚强电网,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超过1亿千伏安,线路总长度6000余公里,全年外送电量210亿千瓦时(含阳城过境电量),与2010年基本持平,有效保障了省、市两级电力供给,但2013年以来,送电量呈逐年下滑趋势,年均降幅近20%。

4.4.2热电机组功能定位

十三五”期间,将国家骨干电厂的部分纯凝机组改造成供热机组,新建大型抽凝式供热机组(徐州潘塘热电厂),改造和新增的热电机组成为城市供热的主要热源点。

徐州潘塘热电厂计划采用2×1110t煤粉锅炉+2×350MW超临界参数机组,根据其在系统中的作用、单机容量、总容量及邻近电网情况,考虑以220kV电压等级就近接入当地电网。根据《华润电力徐州潘塘热电联产工程 机组选型专题报告》,有以下2个接入方案:

方案1:电厂以220kV出线2回接入220kV茶庵变220kV母线。新建线路长约2×12km,导线截面暂按LGJ-2×630考虑,每回线路最大输送容量按720MVA考虑。

方案2:电厂以220kV出线2回接入220kV沙庄变220kV母线。新建线路长约2×4km,导线截面暂按LGJ-2×630考虑,每回线路最大输送容量按720MVA考虑。沙庄变母线现为LGJ-2×500,需全站停电进行增容改造。

第五章 整合方案及效益

5.1 各片区整合方案

5.1.1燃煤小锅炉整合方案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中提出“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到2017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在供热供气管网不能覆盖的地区,改用电、新能源或洁净煤,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在化工、造纸、印染、制革、制药等产业集聚区,通过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

热电联产规划范围内现有燃煤小锅炉91台,额定蒸发量合计为206.30t/h。其中南部片区28台,西部片区11台,东部片区15台,贾汪片区38台。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中的要求,热电联产规划范围内的91台燃煤小锅炉在“十三五”期间逐步关停取缔,由规划热源点提供热源。

相关阅读:

江苏徐州“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已获核准的火电项目建设(全文)

徐州市“十三五”资源综合利用发电规划(附重点建设项目)

徐州“十三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新增生物质发电15万千瓦(全文)

5.1.2燃煤热电小机组整合方案

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市区热电整合工作的会议纪要》(市政府办公会议纪要2013年第29号)、《关于加快推进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提升工作的纪要》(市委办公会议纪要2013年第12号)和《徐州市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实施方案(2014--2020年)》(徐政办发(2015)14号)的相关要求,苏洋、西区、坝山3家热电企业已于2013年、2014和2015年关停,分别由华润电厂、华美热电和华鑫电厂替代。垞城于2016年初关停,由华美坑口环保热电有限公司二期替代,南区和新汇2家小热电企业计划2018年年底前停止运营,届时由新建的徐州潘塘热电厂替代。

南部片区:在“十三五”期间新建徐州潘塘热电厂,替代铜山新汇热电有限公司2台小机组(1台型号为B6-3.43/0.981汽轮机、1台型号为C15-3.43/0.981汽轮机)和徐州南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3台小机组(1台型号B3MW背压式汽轮机、1台型号为B6MW背压式汽轮机和1台型号为C12MW抽凝式汽轮机)。

供热管网与热电厂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徐州潘塘热电厂建设主蒸汽管网与铜山新汇热电有限公司、徐州南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原蒸汽管网对接,建设热水管网与铜山新汇热电有限公司原热水管网对接。

西部片区:华美坑口环保热电有限公司2016年初投产使用2台115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和2台350MW抽凝机组,替代徐州垞城电力有限公司的2台135MW的热电机组和华美坑口环保热电的2#55MW机组。

华美坑口环保热电有限公司新建1条蒸汽管网与徐州垞城电力有限公司蒸汽管网对接。

5.2燃煤热电小机组、小锅炉关停措施

1、“十三五”期间,根据徐州实际情况,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关停供热范围内小锅炉、热电小机组。

2、加快供热管网规划建设工作,列入每年城建重点项目范围,完善城市热网发展,为小锅炉、热电小机组替代做好基础工作。

3、研究制定淘汰供热范围内小锅炉、热电小机组的相关政策,凡具备集中供热条件,列入关停计划的小锅炉,质监部门按照关停时间核定锅炉生产使用证的检验合格有效期,环保部门按时收回锅炉排污指标,并给与一定奖励。对具备集中供热条件但拒不关停的小锅炉,依法查处。

4、结合本地区集中供热热源点和配套管网的建设进度分解年度关停方案,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各企业要根据本方案相关标准和时间要求,提出本企业的年度关停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

5.3热电联产效益评价

热电联产具有规模经济性、技术密集性、用地集约、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供热方式,是城市集中供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方向。建设大型供热热源点和热力网,以集中供热取代分散供热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主要有如下效益:

(1)取代分散的采暖小锅炉房,使能量充分、合理的利用,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从而节约了大量燃料,降低了大量气体污染物的排放。

(2)相应减少了一次能源的开采及运输费用,并有利于一次能源的保护和利用,同时缓解了城市的铁路、公路运输紧张状况。

(3)减少了分散的采暖小锅炉房、贮煤场及贮灰场的用地,大大节约国家土地资源。

(4)热电联产与热电分产比较,合理利用了现有的水资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和社会效益,为落实徐州市“十二五”节能减排作出了重要贡献。继续制定和实施徐州市区“十三五”热电联产规划,将有利于徐州市热电联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保障“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加快实现“跨越发展、建设美好徐州”目标的有效途径。

6.1 主要结论

1、将规划区域划分为5个供热片区:北部片区、南部片区、西部片区、东部片区和贾汪片区。各片区近期热负荷为173.30t/h,1004.98t/h,352.31t/h,919.89t/h,268.49t/h。

2、南部片区“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徐州潘塘热电厂,替代铜山新汇热电有限公司和徐州南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综合考虑南部片区以居民采暖热负荷为主,推荐采用抽凝机方案。同时考虑远期热负荷的不确定性,在热电厂建设条件方面留有扩建余地。

3、规划区域划分,紧扣城市总体规划

本规划供热分区与城市总体规划紧密衔接,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布局和特色,按照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发展思路,突出重点,使规划区域分区与新、老城区,工业园区等发展布局相一致。

4、发展与整合并重,优化资源配置

规划按照“发展中整合、整合中发展”的思路,优先利用既有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设施,控制新增热电联产热源点,积极促进大型火力发电厂纯凝机组改造供热,成为“十三五”的主要热源点,因地制宜,有序替代分散小锅炉,实现供热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发展需求。

5、热电联产,节能减排双丰收

热电联产具有节能降耗、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功能。

实施热电联产方案后,替代分散小锅炉91台,额定蒸发量206.30t/h。各片区能源利用效率均有提升,北部片区由46%提高到49.46%、南部片区由50.71%提高到60.97%、西部片区由48.58%提高到53%、东部片区由48%提高到55%、贾汪城区及徐州工业园区由47.73%提高到51%。年节约标煤642875万吨,每年减少烟尘排放量160t/a、SO2排放量1246t/a、NOx年排放量1489 t/a。,对徐州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十分有利,获得节能减排双丰收。

6、本规划实施后,新增投资360500万元,改善新、老城区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保障民生供热需求,提升工业园区公共服务功能,降低用热成本,有力促进徐州工业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本规划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将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具有显著的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

6.2 建议

(1)对相关规划的建议

热电联产规划是专项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应。热电联产规划的修编和完善,要及时补充到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专项规划中去。

(2)外部条件的保障

凡新建、改建、扩建城市热电联产项目,均应根据本规划进行;除列入规划的项目外,原则上不再批建其他项目;要建立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对规划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协调和调整,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3)融资建议

热电联产项目具有资金投入大和技术密集的特点,落实资金是实现规划目标的关键,需广开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充分调动投资方的积极性和资金筹措能力,切实落实好项目资金。

(4)技术措施建议

根据规划区域特点及热负荷的需求,平衡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用电用热负荷,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供热系统各个环节应采取节能措施,选用工艺技术先进,高效节能型的材料和设备,降低能耗,提高系统的供热质量。

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逐步取代小型燃煤锅炉。在热电联产供热范围内,具备供热条件后,除保留必要的调峰锅炉外,政府应明令拆除效率低、污染重的小锅炉。为确保热电联产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发挥,热力管网应与热电联产项目同时建设。

相关阅读:

江苏徐州“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已获核准的火电项目建设(全文)

徐州市“十三五”资源综合利用发电规划(附重点建设项目)

徐州“十三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新增生物质发电15万千瓦(全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