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农村电网承担着全省90%面积、80%人口和70%经济总量的供电任务,只有让农民用好电,才真正算得上供好了电。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持续加大农网建设投资力度,精益化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努力把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打造成优质工程、民心工程,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

首页 > 输配电 > 电网建设 > 报道 > 正文

河南:农网改造升级得民心 中原大地织锦绣

2016-12-14 10:37 来源:国家电网报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农村电网承担着全省90%面积、80%人口和70%经济总量的供电任务,只有让农民用好电,才真正算得上供好了电。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持续加大农网建设投资力度,精益化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努力把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打造成优质工程、民心工程,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河南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是怎么做的?

为茶山新建台区。甘仁伟 摄

让幸福触手可得

12月8日,晨光刚刚点亮河南省西平县盆尧镇于营村,返乡创业青年张奇就接到好几个省外的订单电话。“俺家生产的包装材料质量好,一直供不应求,现在电压更稳定了,机器转得欢,生意好得很呢。”

得益于农网改造,过去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全国文明村、河南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村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村更现代

走进于营村,一块块整齐的麦田映入眼帘。盆尧镇供电所员工张向力说,麦田里样式统一的小房子就是机井房和配电房,机井通电工程实施后,灌溉非常方便,拿IC卡在机井房里的计量表上刷一下,就能浇地了,电作动力,浇水快,出水多,还省钱,乡亲们高兴得不得了。

80多岁的村民李金生家里新建了250多平方米二层小楼,新购置了高档灯具和家电。“现在农民生活好了,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楼,家用电器也是应有尽有,真是想不到。”李金生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对过去缺电的经历印象深刻,“从前,一年到头电压就没几天正常的,家里的电灯泡十天半月就闪坏一只。”

提起近年来农网改造带来的好处,李金生津津乐道:“出门大马路,回家住洋楼,闲了看电视,冷了开空调,做饭电饭煲,炒菜电磁炉,小日子过得可舒坦了。”

农民更富裕

自2008年大学毕业,张奇就开始经营现在的生意。他说,自己从一无所有的穷学生变身大老板,农网改造功不可没。

过去电压低,为不影响居民用电,机器只能在晚上10点以后开动,生产受限,只能减少订单。而今,村里超载的配电变压器和线路得到了全面改造,供电可靠性大幅提高,全天生产没有一点问题,订单大胆地接过来。“我们还准备为张奇的作坊安装一台100千伏安的专用变压器,让供电能力一步到位,让作坊的发展一路畅通。”张向力说。

有了充足的电能保障,村民们纷纷返乡创业,于营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

夜晚更多彩

夜幕降临,村民聚集在村文化广场,老人散步、健身,年轻人锻炼、聊天,妇女跳广场舞,孩子在自由地嬉笑追逐……干净、宽阔、热闹的广场成了村民最喜欢的休闲场所。

“自从广场装上电灯,安了音响,于营村晚上热闹多了,在家打牌的人少了,出来锻炼身体的人多了,感觉越来越像城里人的生活了。”一位正在跳广场舞的大妈高兴地说。

听村民讲,逢年过节,县文化局还组织电影放映队到村里免费播放电影,为基层群众送去文化大餐。每当这时,广场上都人头攒动,不少周边的村民也赶来观看电影。

广场上、道路两旁,灯火通明、霓虹闪烁,夜晚的于营又亮又时尚。(裴培 张攀 陈景华)

改出农业新面貌

周口地处豫东平原,是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市。近年来,周口供电公司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持续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为全市农业生产和农业转型提供了有力的电力支撑。

田野里的堡垒

12月7日,西华县艾岗乡半截楼村到处垛着的朝天椒沐浴着冬日的余晖。住在村西头的王余粮正和老伴摘辣椒。半截楼村是远近闻名的辣椒村,每年要种2000多亩朝天椒。

“辣椒对水要求多,水肥勤湿,量少次多。要是没有通电机井,光浇我那18亩辣椒就能把人累死。现在我们都是把通电机井连上滴灌管,需要浇多少就浇多少,想什么时候浇就什么时候浇,很方便。”王余粮指着村外的通电机井说。

当半截楼村村民享受机井通电带来的便利的时候,十几公里外的黄泛区农场已经在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通电机井了。黄泛区农场是河南省最大的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常年以种子研发、繁育、销售等为主要业务,灌溉用水需求量大、标准高。早在2007年,黄泛区供电公司就已着手在周口全市率先利用农改资金开展机井通电试点工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黄泛区农场已建造了93座供电台区,供区内3700多眼机井全部通电,覆盖了全部农田。

白色的丰硕农排1号配电台区像一座堡垒,守护着农场一望无垠的麦田。据电工常宝介绍,每台变压器上都装有报警器,变压器一发生移动,报警器就会鸣叫,报警信息即时发送到电工、农场警卫的手机上。“有一次,二分场2号农排台区变压器报警,我们赶紧赶过去,小偷看到灯光逃了。”

放眼望去,台区周围涂刷着反光漆的通电机井在阳光的照射下十分显眼。“这是今年秋耕的时候为了防止机耕手误碰机井专门刷的。除了反光漆、反光条,我们还会在井上插小红旗,提醒人们注意。”常宝说。

好日子离不开电

今年2月份,北京菜篮子工程利用贾鲁河河道两侧的废地开发建起了供应保障基地,首期荷塘占地1800亩。为了满足这里的用电需求,西华县供电公司专门为荷塘新建一个315千伏安的供电台区。

“荷塘有9台水泵。种上莲藕蓄水要用电,挖藕也要用电……”杜岗村电工蔡秀山说。以前挖藕人要穿上防水皮衣下到淤泥里,小心翼翼地摸索。藕脆易断,稍有不慎就会折断、破皮或者灌泥,那样价格就会大打折扣。挖藕都在冬季,又冷又累,十分辛苦。现在基地用高压水枪挖藕,电通上,高压水枪一喷,一根根沉睡在淤泥中的胖藕就露出来了。“我们基地以后要扩大到万亩,到时对电力的需求和依赖会更强。供电公司给我们建供电台区,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基地工作人员李东生说。

电力同样给附近的鱼塘带来便利。“增氧机、撒料机……都是电带的,我这个鱼塘是电气化鱼塘。”在荷塘附近经营着13亩鱼塘的张素珍风趣地说。

蔡华超是杜岗村的致富能手,作为村子里的首批养鸡户,不光自己致了富,还带动了周围村民开启了养鸡场。蔡华超说:“孵小鸡,给鸡上料,通风,抽粪……处处离不开电。有了充足可靠的电,养鸡场才玩得转。”(张冬 张莉 刘海涛)

延伸阅读: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最新动态!

农网改造升级 这五个矛盾待解

电线杆变“发财树”

2016年是河南省信阳市配电网发展力度最大的一年,全市共投资16.89亿元建设配电网工程,大大推进了县域配网工程的发展,也加速了各县域农业、工业、商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素有“将军县”之称的新县,借农网改造之力,将民俗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

绿色旅游亮山村

百姓脱贫笑开颜

“这里都是明末清初的老房子,以前荒废破旧,无人问津。自从今年农网改造后,电力有了保障,家家户户开起了农家乐。村里还招商引资统一规划了酒店、咖啡厅、游泳池等,现在各种休闲娱乐场所应有尽有。”西河村村支书张孝翱指着河对岸的民宅介绍说。

顺着张孝翱手指的方向望去,“西河国际青年旅社”“蔓乡西河水舍酒店”“西河农家饭庄”等招牌清晰醒目,古巷里随处可见糍粑、书画等特色手工作坊,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正悠闲地挑着山茶子,以备售给往来的旅客。

一抬头,墙上“全村Wi-Fi覆盖”的大字映入眼帘。周河供电所所长澎湃说:“村里正打造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这些都是请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家设计的,与大城市接轨呢。去年农网改造,原来村里容量30千伏安的变压器更换为160千伏安,新增了一台容量315千伏安的变压器,供电半径由700米缩短到300米,户均容量从0.3千伏安提升至1.79千伏安,至少能满足今后村里十年的用电需求呢。”

“以前我们可是贫困村,孩子们在外打工挣钱,一年到头回不了一趟家,家里就剩我们老两口,一到刮风下雨准停电,生活都是问题。”听到我们的谈话,村口西河农家饭庄老板张孝祥走出家门,说起以前的用电情况。“改造了电,俺们就开起了农家乐,十一黄金周晚上都是客人,一天就赚了5000元呢。”张孝祥的妻子韩秀敏高兴地说。

在张孝祥的影响下,哥哥张孝刚也搞起了农家乐,弟弟提供餐饮,哥哥提供住宿,妯娌俩卖土特产,一家人轻松实现了月收入过万的目标。

红色旅游富农户

家家开起农家乐

在许世友将军故里田铺乡田铺村,十几家农家乐开得红红火火。“许老五地锅饭”算是这片的老牌农家乐了,已经经营了十年。老板许道松看到田铺供电所所长付永刚,亲切地迎上来打招呼。“最近用电咋样啊?”付永刚问。“可不错,最多一天接了70多桌,厨房都不够用,现在正装修呢。”许道松高兴地说。

农家乐让红色老区村民尝到了致富的甜头,经村委统一规划,临街的村民纷纷转农为商,将自己家改造成了农家乐。正忙着改建农家乐的村民许家洼激动地说:“现在啥都好,我家用电从来没断过,啥时候想用啥时候有。”他黝黑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

在田铺大湾,西式的洋房、雕塑、彩绘出现在这个偏远深山的小村里,咖啡厅、奶茶店、特产店、茶吧、手工制品店应有尽有。据付永刚介绍,这里要打造民俗旅游。他指着池塘边的茶吧说:“这是韩光志的家,他是个茶迷,这次配网改造后开了这个茶吧。”

韩光志热情地邀我们到茶吧参观。走进屋内,射灯、顶灯、LED灯一应俱全,将小小茶吧装扮得温馨明亮,一幅幅字画更为茶吧增添了些许恬静淡雅。“来信阳旅游怎么能少了茶叶,现在村里啥都有,就是没茶吧,电力改造可算让我有条件实现自己的‘茶吧梦’了。10月开业第一天就赚了600多元,真是说不出的高兴。”韩光志满脸喜悦。

配电网改造,惠了农家乐,富了贫困村。有村民指着配网改造新建的电杆激动地说:“这是我们的发财树啊。”(王丹 甘仁伟 陈巍)

小卷尺的大世界

12月7日,寒风中的阳光仍带有几分生机,车子驶入虞城县界,广袤的田野里,铁塔架起银线延伸到天际,公路两旁不断闪现出量具厂、食品厂、服装厂,一座钢卷尺缠绕地球的巨大雕塑映入眼帘。

巴掌大小的钢卷尺,是生活中的常见量具。而虞城县钢卷尺年产销量占全国的85%以上,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被中国计量协会授予“中国钢卷尺城”称号。

“今年虞城县供电公司售电量估计将达12亿千瓦时,工业电量占近46%。而钢卷尺加工业聚集地稍岗镇年售电量占全县近十分之一,位居30多个乡镇首位。”该公司总经理王思印的一句话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供电所设在村庄里

稍岗供电所坐落在35千伏稍岗变电站院内,属于典型的“站所合一”。所长刘信金说,在站里办公,方便日常维护、抢修等工作。

“这里叫做南庄,只是个行政村,镇政府并不在这儿。”南庄村党支部书记林健指着前方城镇一般的街区说,如果没有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钢卷尺加工业,南庄村人也许还在“从黄土地里刨食”。现在,全村几乎家家都有卷尺加工或者物流、包装、机械维修等相关产业的厂房。

放眼望去,宽阔的马路上,是改换一新的电力杆塔和线路,整洁的变压器台架和配电柜立在厂房旁边,墙壁上悬挂着智能电表的透明表箱,一排排整齐的入户线将电能输送到厂房内。

循着隆隆的机器轰鸣声,我们来到迈特有限公司。这个加工厂由2台50千伏安专用变提供动力,主要产品是钢卷尺组件和五金工具,年收入超过30万元。老板陈红立和工人正在3台设备前生产钢卷尺外壳。谈到供电,陈红立干脆地表示“没问题”:“每隔10天左右,供电所的人会来帮我维护一次变压器,交代用电注意事项。”

电力让生产更红火

在东信工量具有限公司院内,成品、油漆仓库,加工、印刷车间一字排开,十几名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老板高翔介绍说:“1998年开始我们就专业做卷尺外贸,市场慢慢热了起来,用电量也越来越大。”

为了不断满足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尤其是钢卷尺加工负荷需求,多年来,稍岗变电站主变容量增加十几倍,达到3万千伏安。全镇配电变压器从几台增加到335台,总容量接近4.6万千伏安。10千伏户均配变容量也已达到2.5千伏安。

“淬火温度的偏差将导致焦钢现象,严重影响品质。”现场工人祁爱华说。沾火炉全由电能加热,因此供电电压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目前厂里一直由一台200千伏安的专用变供电,电压很稳定。”高翔表示,“我们的产品质量过硬,已经出口到美国、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这么多年产销两旺,没有好的电力保障可不敢想。”

农网升级助力产业升级

“县公司所有中层干部下到施工现场,负责工程协调、工序优化、标准工艺实施监督等工作,努力打造优质工程、民心工程。”虞城县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运维检修部主任胡高峰在电话里告诉我们,他本人正在刘店镇“蹲守”,确保当地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保质保量按时完工。

镇里更多的是小型家庭加工厂。除了义务维护132台专用配电变压器,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虞城县供电公司还对公用配变进行增容改造,及时解决低电压问题,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可靠用电。今年稍岗镇16个10千伏储备项目已全部完工,新增配变16台,总容量2600千伏安。10千伏稍东、稍专、稍农3条线路的改造扩容工作也已完成。

“走南闯北的南庄人,丈量世界的钢卷尺”。如今,南庄村的钢卷尺厂区早已扩展到全县、全市乃至山东、安徽等省区,研发出远距离大面积测量仪、红外测量仪等高新技术产品,产业链也发展到各类五金、塑料、油漆产品等。(霍鑫 董立峰 王辉)

延伸阅读: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最新动态!

农网改造升级 这五个矛盾待解

河南电力体制改革获批之后 电力市场化加快了吗?

原标题:农网改造得民心 中原大地织锦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