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上午,白吉村比以往异常的热闹,一部分村民抬着篮球架安装篮板蓝环,村支书忙着整理新购来的农业科技、种植、养殖和“两学一做”的书籍,村长正在刚安装的电脑上浏览各种信息,叮咛秘书赶快把村里扶贫情况及各种信息往电脑上录入,村部旁边的白吉村小学的学生高兴的背上了新书包和学习用品,这一切都是中卫供电公司实施扶思想,扶文化,扶信息带来的成效。

白吉村旧貌换新颜
白吉村地处中卫海原县西安镇大山深处,全村6个自然村,746户农民3474口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77户249人,村内一所小学,两个教学点,130名留守适龄入学的孩子全部入学,全村1.86万亩土地干旱贫瘠,村民主要以牛羊养殖、劳务输出,秋杂粮和农作物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
自定点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中卫供电公司及时派出第一书记进驻白吉村,积极开展调查摸底,对贫困户建档立卡,成立两个产业功能党小组,对村里的青壮年农民积极实施劳务输出68人,开展牛羊养殖的8户,种植经济农作物的16户,修通了村里的水电路,为村民脱贫奠定基础。中卫供电公司积极谋划,为白吉村推整基本农田1025亩,用于秋杂粮种植。同时退耕还林1100亩,积极报送村里的4名青年参加宁夏电力公司举办的电工上岗培训学习,切实为定点扶贫提供技术性人才。扶贫工作组还利用逢年过节,村民回家的机会,举办脱贫致富的培训班,给村民讲党中央对农村的政策,鼓励村民树立脱贫的思想信心,讲致富的思路,全面带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使大部分村民坚定了不等不靠不要的思想。
新一年即将到来,白吉村计划扶贫搬迁车湾自然村116户居民,建设移民安置点。电力建设投资预算达78.76万元,将新增2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4台,新建10千伏线路1.12千米、0.4千伏线路3.5千米……一项项有力的举措已经让白吉村提前进入了“无贫时代”。
白吉村只是中卫供电公司帮扶贫困村的一个缩影,在政府开展的“扶贫”行动中,该公司与包括白吉村在内的3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据了解,仅2015年,该公司先后投入1.87亿元用于贫困村基础电力设施建设,如今,这些贫困村的村容村貌及村民的精神面貌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贫困村的“动力时代”
“脱贫?用电?我只服咱们供电公司……”
说到农网改造带来的新变化和好处,沙坡头区柔远镇高营村村民任明忠高兴的说:“原来家里的灯泡总是忽明忽暗,就算送我电器我也用不上。现在家里的电可足了!新添的家用电器,一起开都没有问题”。村书记任格华接着他的话茬,兴高采烈地说:“实惠远远不只这些。虽然村里老早就通了天然气,吃饭、取暖没啥问题,但农民种植大棚需要借助大功率设备。以前电力不足,买了设备都不能用,想创业都不给力。自从线路改造完毕,供电质量上升了,电网容量变大了,大棚种植户们都赶着安装卷帘机、喷灌设备,真真是给我们村子打开了自主创业的大门”。
面对“改革开放、脱贫致富、自主创业”的浪潮,当地政府结合高营村的地理优势,通过家电下乡和农业扶持政策,大力扶持当地农民参与蔬菜大棚种植。随着当地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农村用电负荷快速增长,高营村电网设施的“低电压”“卡脖子”等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用电,也抑制了当地农业发展脱贫致富的脚步。面对此情此景,中卫供电公司积极认真调查分析当地电网负荷分布情况,及时上报“低电压”治理计划,2016年持续投入297.12万用于进行柔远镇的农网升级改造,从根本上解决当地“低电压”“卡脖子”、三相动力用电不足等突出问题,大力助推当地“蔬菜大棚改造工程”的发展。
2014-2015年,该公司通过农网工程及新增农网工程项目的实施,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9条,新增及改造台区384个,淘汰多个技术落实、老化严重的线路和设备,选用新型设备,建设了“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的新型农村电网,让脱贫攻坚战的“绿色动力”源源不绝。
电网改造惠民生
10月13日,家住海原县李俊镇崖湾村62岁的农户杨志明,对眼前正在拉运电杆的施工队员说:“记得我小时候,家里点着煤油灯,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啥样,买得了电视用不了电。天天烧柴火做饭,熏死人!有点以后,真是太舒坦了”。施工人员向杨大爷介绍:“大爷,我们正在进行农网改造,以后不仅家家都有电用,而且没有‘低电压’的问题,电器你就越用越舒坦了。”
为组织实施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该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农网工程及低电压治理工作组,统筹协调工程建设。并在农网升级改造专题会议上强调 “做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规划非常重要。我们要在规划、设计、施工中充分考虑供电能力、可靠性,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
在前期规划中,中卫供电公司设计人员在对今后用电情况进行科学预估的基础上。针对每个村庄供电半径长、容量小、导线过细等情况,采取新增补点、配变增容、更换绝缘导线等一系列措施。为准确规划农网升级工程项目,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该公司规划人员上坡埂、下田间,测量数据,反映乡村和贫困农户的真实情况。为规范整改、合理用材提供第一手资料,他们按照电网建设的轻重缓急,认真研讨项目可行性,合理安排项目建设计划,建立了配套完整、数据详实的项目储备库。2015年以来,该公司已经完成了中宁宁安小康村新建供电工程、海原县七营镇小城镇建设一期配套供电工程等4项美丽小城镇建设项目。完成了海原县七营镇张堡生态移民安置区工程、海城老城区迁户北坪安置区三期供电工程、曹洼乡草畜一体化、柔远镇蔬菜大棚配变台区改造等多项扶贫搬迁工程,有效解决了贫困山区群众和搬迁用户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得到了广大“脱贫”百姓的一致好评。
“光伏扶贫”照亮我家
11月8日,虽然已经入冬,但是海原张堡县的农民张炳录却看着午间的太阳无比高兴,“太阳越好,我的光伏板发电量越高”他高兴地说道。张炳录是海原县张堡村的贫困户,60多岁的他带着2岁的孙女只能待在家中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勉强度日。而光伏扶贫政策的实施,让张炳录看到了脱贫的希望。“自己用电不交钱,还增加了一笔稳定的收入”。
当天,海原海城村的村民赵海龙看着自家屋顶上熠熠发光的光伏电板,心里也是美滋滋的。他家屋顶建设了10多平方米的光伏电站,一笔与此相关的稳定收入即将流进自家的“钱袋子”。与赵海龙一样开心的还有同村其他1282户,他们都是海原首批光伏扶贫工程的受益者。
2016年,两个重点光伏扶贫项目落户海原县,按照总体规划,七营镇张堡村和三河镇黑城村的两个光伏项目报装容量分别为5兆瓦和1兆瓦,预计年发电量约750万千瓦时和150万千瓦时,涉及的贫困户有211户之多,其中特困户达到83户,项目总收入每年约为609.9万元。光伏项目建成后,预计每户年增加收入4000—5000元。不仅如此,光伏扶贫在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的同时,还能与农业等产业结合。为了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健康有序发展,中卫供电公司特别为光伏扶贫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从用户第一次上门报装开始,就建立了联动机制,从并网申请受理到接入系统方案制定,再到并网调式,竭诚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报装服务和全过程业务指导帮扶。在海原县张堡村的光伏扶贫项目的验收现场,该公司营销部市场室吕建荣主任表示:“将克服困难,尽己所能,继续努力做好光伏扶贫的电力相关工作,争取向村民、向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光伏发电项目具有“一次投资、多年收益、精准扶贫”的特点,实现了扶贫开发由“输血式扶贫”向“精准扶贫”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新兴产业发展与农村资源的有效利用,显现了实实在在的富民效应。如今,光伏扶贫政策已经在海原山川“遍地开花”,惠及1283户农民的光伏项目正在紧张建设当中。为了确保这些重点项目扎实推进,该公司同步规划建设配套电网工程,确保扶贫项目早落地,早运行,让贫困户早日受益。
扶贫工作仍在路上,中卫供电公司将全力以赴将充足的电能送进每一个需要的村庄,照亮中卫地区每一条脱贫致富的幸福道路,助力农民打胜一场场脱贫致富的“翻身仗”。
延伸阅读:政府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重点何在?

原标题:数读电网丨1.87亿:中卫供电推进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