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中电联发布征求国家标准《电力需求响应系统规范功能》征求意见稿,一起来看全文:前言为合理设计、开发和运行电力需求响应系统,加强电力供应的合理性及可靠性,促进电力资源的优化分配,制定本规范。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13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

首页 > 配售电 > 能源服务 > 政策 > 正文

中电联:《电力需求响应系统功能规范》征求意见稿

2016-09-20 09:27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中电联发布征求国家标准《电力需求响应系统规范功能》征求意见稿,一起来看全文:

前  言

为合理设计、开发和运行电力需求响应系统,加强电力供应的合理性及可靠性,促进电力资源的优化分配,制定本规范。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13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3]56号)的安排制定的。

随着电力需求响应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及智能电网发展的需求,建设电力需求响应系统已成为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为规范电力需求响应系统建设,使各相关方在参与需求响应时达成一致认识,按照统一设计、科学规范的建设原则,有必要对电力需求响应系统的通用技术进行统一规范,故制定《电力需求响应系统通用技术规范》标准。

本标准由XXXXXXX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智能电网用户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电力需求响应系统功能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需求响应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自动需求响应系统设计、开发及运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2672-2016 电力需求响应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GB/TXX-XXX电力用户需求响应节约电力测量与验证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需求响应 demand response (DR)

指为了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安全性和能源资源利用水平,通过各种激励手段促使电力用户改变用电行为,实现负荷的调节和转移。

引自:GB/T 32672-2016

3.2

需求响应系统 demand response system

指具有双向通信功能,通过信息的双向互动,实现需求响应的软硬件系统。其中设定好初始条件后,能够自动执行需求响应的系统称之为自动需求响应系统。

3.3

需求响应能力 demand response capability

指电力用户改变自身用电行为、调整用电负荷及相关设备的能力。

3.4

需求响应参与者 actor of demand response

指参加需求响应的个人和组织机构。个人和组织机构应拥有参加需求响应的设备、系统或程序,必须具备决策能力,可通过接口与其他参与者交换信息。

4系统组成及参与者

4.1组成结构

电力需求响应系统组成结构见图 1。电力需求响应系统由需求侧、响应侧的软硬件系统和设备组成,其中,需求侧系统主要包括电力需求响应系统主站、支撑主站业务实施的其他系统等;响应侧系统和设备主要包括聚合商需求响应系统、用户能量管理系统等系统,以及需求响应终端、智能用电设备、分布式电源、分散式储能等设备。

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如下:

a)电力需求响应系统主站通过通信网络连接需求侧其他系统,以便接受政府监管机构的监督,同时与调度运行、电力交易、配电、电能量采集及营销等相关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b)电力需求响应系统主站通过通信网络连接响应侧系统、设备。

1.1参与者

需求侧参与者指需求响应服务商,响应侧参与者包括需求响应聚合商、以及工商业及居民用户。

各参与者依托相应的系统、设备组织或参与需求响应:

a)需求响应服务商依托电力需求响应系统主站组织实施需求响应;

b)需求响应聚合商依托聚合商需求响应系统参与需求响应;

c)工商业及居民用户依托能量管理系统、需求响应终端、智能用电设备、分布式电源及分散式储能等系统或设备参与需求响应。

2系统功能及要求

2.1用户管理功能

用户管理指针对参与需求响应的用户进行管理,参与响应的用户包括两类:一是需求响应聚合商用户,二是工商业及居民用户。

用户管理功能应包括用户注册、档案管理、信息查询等功能,保证用户顺利参加需求响应。

2.1.1用户注册

需求响应聚合商用户注册时,需要存储用户名称、联系人、最大可响应资源容量等用户基本信息。

工商业及居民用户注册时,需要存储用户名称、用户地址、联系人、最大需量等用户基本信息。

2.1.2档案管理

主站应对需求响应聚合商用户的历史响应情况建立档案,并进行过程管理,对档案录入、修改、删除建立操作记录;历史响应情况档案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基本信息、需求响应协议信息、历史响应次数及历史响应执行情况信息等。

主站应对工商业及居民用户的用电情况建立档案,并进行过程管理,对档案录入、修改、删除建立操作记录;用户用电情况档案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基本信息、需求响应协议信息、计量方式、电气连接方式(主接线图)、用户所处供电区域信息(用户对应的变电站、线路和台区等)。

2.1.3信息查询

主站应具有对用户基本信息、历史响应情况档案、用户用电情况档案等的查询功能,并提供组合条件方式查询相应的信息。

2.2资源管理功能

资源管理指针对需求响应资源进行管理维护,包括响应资源注册、响应参数维护、资源分类等功能。

2.2.1响应资源注册

主站应向用户提供需求响应资源注册功能:

a)工商业及居民用户注册需求响应资源时,需要存储用电设备名称、用电设备额定功率、用电设备是否具有信息交互接口、用电设备运行功率是否可调、年度剩余响应次数等属性信息。

b)需求响应聚合商用户注册需求响应资源时,需要按供电区域登记需求响应资源容量信息。

2.2.2响应参数维护

主站应针对工商业及居民用户所注册的需求响应资源,协助用户完成响应参数的辨识、填报,包括:可调容量大小、提前通知时间、响应速度、响应持续时间等,然后存储相关响应参数。

主站应针对需求响应聚合商用户的需求响应资源,引导用户完成相关资源响应参数的辨识、填报和存储。

2.2.3资源分类

主站在对用户的需求响应资源进行响应参数维护后,提交用户确认,用户确认后,相关资源便入库,成为需求响应资源库的一部分。

主站应按照需求响应资源的属性信息、响应参数等,对需求响应资源进行分类,以满足不同削峰、可再生能源消纳等不同场景下对用户侧需求响应资源快速、准确调用的需求。

主站应针对用户不同类型的需求响应资源,根据需求响应服务商发布的需求响应项目信息,将相应类型的需求响应资源关联到对应的需求响应项目。

2.3项目管理功能

需求响应项目是需求响应服务商根据电力供需情况、需求响应资源和商业模式等信息,为用户参与需求响应而制定的引导性方案,包含但不限于激励方式、提前通知时间、响应有效性判定原则及项目有效期等信息。

项目管理指设计、管理维护自身的需求响应项目,主要包括项目查询与维护、项目设计、项目发布等功能。

2.3.1项目查询与维护

主站可根据需求响应业务实施需求,查询、更新相关需求响应项目。

2.3.2项目设计

主站可通过提供一些项目设计辅助支撑模型,供需求响应服务商结合自身的商业模式设计需求响应项目,以引导需求响应聚合商、工商业及居民用户等需求响应用户积极参与。

2.3.3项目发布

主站应能够发布需求响应服务商已经确认的需求响应项目,供所辖需求响应聚合商用户,以及工商业及居民用户等查阅,以便在需求响应计划实施过程中,相关需求响应用户更快的做出响应。

2.4计划管理功能

2.4.1历史计划查询

主站应能够查询历史需求响应计划,对需求响应计划的实施时间、参与用户的信息、参与响应资源的信息、响应效果等进行分析、展示。

2.4.2计划编制

主站应能够针对削峰、可再生能源消纳等不同场景下的资源调用需求,人工或由主站自动制定需求响应计划;在需求响应计划中,一般包括需要实施需求响应的供电区域或线路、负荷缺口或负荷消纳需求信息、拟调用的响应资源容量信息、拟供用户选择参与的需求响应项目类型、计划发布的用户、用户可响应容量等。

2.4.3计划审批

主站应将编制好的需求响应计划提交审批,审批通过后即可实施。

2.5计划实施功能

2.5.1计划发布

主站应将审批通过的需求响应计划,面向拟发布的用户,进行发布。发布方式,可选择电话、手机短信、手机APP以及其他移动互联网应用等。

2.5.2事件或电价通知

在向参与用户发布需求响应计划的同时,主站还应根据需求响应计划所涉及的需求响应项目类型,以需求响应事件或电价的形式通知与主站连接的用户侧系统或设备,以便相关系统、设备按照预设的控制策略自动参与需求响应。

2.5.3计划执行

a)响应能力确认

主站在向用户发布需求响应计划后,需要等待用户的确认和反馈,以确定用户的响应资源容量;

主站在向用户侧系统、设备发送需求响应事件后,需要接收用户侧系统或设备的确认与反馈,以便确定其具体的响应容量;

主站在向用户侧系统、设备发送电价前后,需要分析用户的电价敏感度,以便估计参与能够参与响应的系统或设备的响应容量。

b)响应过程控制

主站应按照预设的条件,诸如需求响应启动时间限制、用户侧可调用资源容量大小限制等条件,判定是否需要开始实施需求响应计划,以满足既定需求响应计划实施需求;

主站应在需求响应计划实施过程中,判断是否有新的资源调用需求,以便随时启动新的需求响应计划编制、实施流程。

2.6效果评估与效益计算功能

2.6.1响应有效性判定

主站应按照需求响应项目中的有效性判定原则,以及需求响应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用户用电负荷信息,判定用户响应的有效性;

主站应根据用户响应的有效性,维护更新参与需求响应用户的年度剩余响应次数等属性信息。

2.6.2节约电力计算

主站应针对特定的需求响应计划,按《GB/TXX-XXX电力用户需求响应节约电力测量与验证技术要求》,利用用户的历史用电负荷信息和需求响应实施过程中的用电负荷信息,计算用户的需求响应基线、节约电力。

2.6.3补贴计算

主站应根据计算出的节约电力,按照不同用户参与的需求响应项目类型,计算用户该获得的补贴。

2.6.4消纳效益计算

主站应针对特定的需求响应计划,按《GB/TXX-XXX电力用户需求响应节约电力测量与验证技术要求》,利用用户的历史用电负荷信息,计算用户的需求响应基线;同时根据用户在需求响应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用电负荷信息、电量数据,计算用户消纳的电量,并按照需求响应聚合商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分成模式,根据消纳电量计算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消纳效益。

2.7其他功能

2.7.1模拟演练

主站可提供需求响应计划模拟编制、需求响应计划模拟实施、需求响应效果模拟评估、需求响应效益模拟计算等功能,为需求响应服务商提供仿真和业务培训能力。

2.8基础支撑功能

2.8.1信息监测与存储

a)主站至少应具备以下信息监测功能:

1)监测系统主站管理的,以及下级聚合商需求响应系统所辖的,所有工业用户、商业用户及居民用户的关口用电负荷信息,采集时间间隔小于等于15 min;

2) 监测主站所级联的需求响应聚合商用户的需求响应资源聚合信息,诸如可参与响应的资源容量、已经参与响应的资源容量等信息;

3)监测用户侧设备、系统参与需求响应的过程信息,诸如用户侧设备、系统针对需求响应事件、电价等信号的确认信息、反馈信息。

b)主站可具有以下功能:

1)监测用户侧智能用电设备/系统的用电信息,如电流、电压、有功功率等;

2)监测用户侧智能用电设备/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如启停工况、转速、流量、压力、温度等运行状态参数;

3)监测用户侧需求响应终端的运行状态信息;

4)监测主站与用户侧系统、设备间信息交互通道的状态。

c)主站的信息存储功能,至少应符合以下要求:

1)存储时间≤5s,保留年限≥3年;

2)存储容量不低于25 TB,支持5000个以上接入用户侧系统、设备的同时接入;

3)存储系统应具备分布式存储特性,且具备良好的物理扩展性,以满足存储空间的动态扩容;

2.8.2安全防护

系统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针对需求响应系统主站所接入的用户侧系统、设备进行合法性验证,同时针对需求响应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数据进行加密和签名,防止关键数据的泄露、篡改、抵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