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浔瀑布如飞练,一簇人烟似画图,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诗句生动地勾画出永春群山叠翠、河流纵横的景象。永春,古称桃源,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东溪上游,隶属泉州市管辖。永春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7.12万千瓦,其中可供开发量11.9万千瓦,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小水电的先行者永春有电始于1906年。当年,

首页 > 水电 > 水力发电 > 报道 > 正文

福建永春:小水电先行者的华丽转身

2016-08-30 11:42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作者: 刘文宏

“千浔瀑布如飞练,一簇人烟似画图”,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诗句生动地勾画出永春群山叠翠、河流纵横的景象。永春,古称桃源,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东溪上游,隶属泉州市管辖。永春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7.12万千瓦,其中可供开发量11.9万千瓦,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小水电的先行者

永春有电始于1906年。

当年,永春医馆的英国传教士马士敦从英国购进一台10千瓦直流发电机,用8匹马力柴油机带动发电,为医馆提供X射线和照明用电。由此点亮了永春乃至泉州现代文明之光。

1926年,桂洋人林妙庆从上海购回一台5千瓦汽油发电机,运行3年后,1930年移至村水尾下岸利用水车带动发电,这是永春县也是泉州地区的第一座水电站。此后若干年,永春又建起若干座水电站,截至1949年8月永春解放,全县有4座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44千瓦,时发时停,实际发电15千瓦,年发电量不足1万千瓦时。

新中国成立后,永春人民利用丰富的水力资源,因陋就简,兴建了一座又一座水电站。1956年~1958年,中共永春县委提出“以小型为主,土洋结合,自力更生”的办电方针,调动社队办电的积极性,小水电建设有了较大发展。截至1959年底,全县水电站34座,容量919千瓦;火电厂1座,容量154千瓦。20世纪50年代,被誉为“山村夜明珠”的永春,几千瓦、几十千瓦水电站遍地开花。

在小水电建设发展过程中,永春县不断总结提升水电建设技术水平,在当时处于先行者。以永春县最大的横口电站为例,从勘测、设计、施工、安装和调试都是永春县自行完成。第一期工程安装的2台32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也是由永春县水轮发电设备厂制造。

至1969年底,全县小水电站127座,装机4137.5千瓦,形成“小型为主,布局均匀”的地方特色。配电网伴随着电站的发展,也逐步形成城关电网、蓬壶电网、达埔电网等相对独立的区域小电网。直到1971年7月,永春建成了第一座35千伏五里街变电站和第一条“五里街变电站—东关水电站”14.5公里“二线一地制”35千伏线路,永春县电网进入35千伏电压等级。1973年,全县各公社、各生产大队都通了电,通电率达100%。截至1978年底,全县水电站204座,装机容量17801千瓦,年发电量4211万千瓦时,发电量是1969年的7.2倍。

小水电助力新农村电气化

1978年以后,中央提出“自建、自管、自用”的方针,对于当时调动地方办电积极性、发展小水电有着重要意义。永春县打破国营、集体办电的条条框框,实行多家办电,落实“自建、自管、自用”和“以电养电”方针,把水资源开发引上“科学规划,综合利用,有序管理”的轨道。一时间,永春出现了县、乡、村、侨办、中外合资、个人集股等13种办电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永春县通过自筹资金投入建设小水电,既解决了资金难题,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最终通过加强电力建设、发供电和用电的管理,实行建、管、用统一,责、权、利结合的原则,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水电建设之路。无疑,这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在当时实属少见。

1982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建设中国式农村电气化”座谈会,作出全国建设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的决定,永春县名列100个试点县榜首。

1983年12月,国务院批准永春县为初级农村电气化试点县,是年,永春县形成以35千伏为主网架、基本统一的永春县电网,为全县实现农村电气化打下良好基础。据永春《小水电志》记载,“1985年全县农村小水电的发电量为9530万千瓦时,每人平均212千瓦时。全县用电户达87066户,占总户数的95%,超过水电部关于用电户须占总户数90%的规定,成为全国第七个实现初级农村电气化的县。”

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永春县的小水电发展由小到大,由独家办电到多家办电,从单区域办电到跨区域办电,从就地消化到联网发电,成为我国发展小水电的先行者。

始建于1958年的永春县卿园水电站

从小水电一面旗到小水电退出示范县

纵观中国小水电的发展史,永春的事例非常典型。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普遍缺电,大中城市工厂停三开四,居民生活拉闸限电司空见惯。当时,靠大电网延伸解决用电困难并不现实。困惑中,人们将希望投向了山乡的小河小溪。水电站蓬勃发展,解决了农村照明、灌溉、小型加工厂等用电的基本需求。

永春县的小水电大部分为乡村集体电站,规模小,布局分散,解决了山区地方用电需求,再加上早期开发程度高,已开发水电装机占技术可开发量的87%,远高于全国59%的水平。

然而长期以来,永春县小水电联网主要采取直接接入乡(镇)配网,或以10千伏线路就近接入当地变电站,或以35千伏线路并网。由于配变容量不足,400伏线路到户线损率高达30%~40%。此外,随着一大批火电机组、大中型水电站的投产发电,小水电丰水期有电送不出的现象经常发生。于是,小水电并入大电网成为大势所趋。

1998年,永春县已经形成了以110千伏为骨干、35千伏为主体、10千伏遍布全县的电网。为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1998年,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启动了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投入1.13亿元资金对永春县农网。

进行改造,全省投入改造资金达74亿元,提高了小水电的联网和送出能力。以拥有大小20余座水电站的永春县一都镇为例,永春县供电公司投资500多万元建设了古格变电站,解决了小水电上网问题。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国网福建电力提出实施小水电上省网工程,解决了全省70多万千瓦小水电的送出受阻问题,增加小水电投资方收入约4.1亿元,增加地方政府税费收入近0.4亿元。

随着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到2007年,永春县小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0.88万千瓦、年发电量3.8亿千瓦时。比1977年的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分别增长了5倍、8倍。据统计,当时,福建全省总共建成装机5万千瓦及以下小水电站6608座,装机容量734万千瓦,年发电量243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三位。永春县约占全省水电发电量的63%,占总发电量的13%。

永春县水电建设技术水平在当时处于先行者 图为水电机组安装现场

近年来,社会开始持续关注小水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永春县建于1990年以前的水电站有65座,占永春水电站总数的29.5%,建于2000年以前的水电站有144座,占电站总数的65.5%。由于受当时资金、技术水平的制约,大部分水电站的水资源利用和电站运行效率并不高。

根据福建省水利厅提出对水电站实行“提升一批、整合一批、限制一批、退出一批”的工作思路,2015年,永春县向福建省人民政府提交了《永春县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对我县小水电站退出试点工作进行验收的请示》(永政文[2015]202号),提出适时开展小水电退出工作。强调要“着手探索效益低下、影响河流生态环境的老旧小水电站退

出机制”,通过报废退出部分电站的方式,促进小水电安全生产,推动河流生态保护修复。福建省政府要求在试点基础上,继续推动水电站转型升级,提高流域水能资源合理利用和水生态保护管理水平,并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整治的思路,实施退出、限制运行、转型三种处理方案。

事实上,有了坚强电网的支撑,也对永春县的小水电退出提供了一道坚实后盾。一方面各种电源增加,随着核电、新能源的投产,小水电份额逐年减小,农村对小水电依赖性下降。另一方面,国家电网公司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电网的坚强和供电可靠性。“十二五”期间,永春县供电公司完成电网建设投资12亿元,形成以220千伏为枢纽、110千伏为主干的网架结构,电力用户超过19万户,社会用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为全县22个乡镇及2000多家工矿企业提供优质供电服务和安全稳定的电力保障。

根据水利部关于绿色水电建设总体要求,永春县及时转变观念,从原来片面强调水资源充分利用到注重全面统筹资源、环境、社会协调发展。充分认识到建设绿色电站是实现社会得生态、河流得健康、百姓得实惠、电站得效益四位一体的有效举措,努力探索水电开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新模式。2011年9月,永春县选择桃溪流域18座水电站作为退出试点对象实施综合治理,如今,永春县境内全长61公里的桃溪流域综合整治工程正在稳步实施。

2015年2月,福建省打造“安全、绿色、民生、和谐”水电站工作正式启动,永春县作为首批小水电退出试点县,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对老旧水电站采取的“限制、调整、退出”处置方式,并建立生态电价机制,开创小水电转型升级新时代,通过小水电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统一。在小水电退出历史舞台过程中,永春电力人也将一如既往地在传承、发展、改革、创新中,积极探索新的水电发展之路。

原标题:【讲故事】桃源水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