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张图:
这张图是用某款PLC去控制低压电动机的星三角起动。请问知友们,这张图错在哪里?

=====================
错误是:断路器应当采用单磁脱扣器,而不应该采用热磁脱扣器。
我们知道,断路器的最基本脱扣器有四种,即热脱扣器、磁脱扣器、分励脱扣器和欠压脱扣器。这四种脱扣器的用途分别是过载保护、短路保护、远程控制和线路欠压保护。
那么断路器的符号是什么呢?在GB4728《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中,我们能看到下图:

注意图中热过载的符号是向右方的一个开口矩形。
那么向右方的半圆是什么意思?就是磁脱扣的符号。由此可见,图中的断路器带有热磁脱扣器。
我们知道,低压鼠笼式电动机的过载保护是由热继电器来执行的,显然断路器的热脱扣器属于多余。因此在选择断路器时,电动机回路一般选择单磁的断路器。
我们来看下图:

上图是ABB公司的星三角起动电动机主回路元件的配置表。表中,断路器的MA字符表示单磁脱扣器。当电机功率达到一定数值后,就要采用专用的断路器,但它还是单磁的,例如ABB的T6N800PR221-I断路器。
有朋友问:星三角起动方式中,到底热继电器要几个?答案是:1个。起动回路无需配套热继电器,只有运行回路才需要配套热继电器。
不过,对于双速电机,则需要用2只热继电器。注意哦,双速电机的控制电路与星三角起动控制电路特别象。
第二张图:

图1是锯齿波发生器。
T1的用途是对电容C上的电压放电,而T2是射极跟随器,用于输出锯齿波。
由于电容上的电压是按指数规律上升的,所以图1输出的波形不是很好。
图2采取了改进措施,试图使电容上的充电电流为恒流。
但图2对吗?仅仅只是T3的发射极和集电极需要对调吗?
解析:
从图1右侧的锯齿波图形看,锯齿波的上升沿其实就是电容电压的上升沿。我们知道,电容两端的电压为:
由于电容在充电伊始时电流很大,而充电终了时电流几乎为零,也即电流是变量,所以电容两端的电压自然也是变量。我们对上式求解,可以知道电容电压按指数规律上升。
如果我们设法把流过电容的电流取为定值,也即让电容恒流充电,则电容两端的电压自然也就按线性上升了。也即:
从图1看,它当然无法实现恒流。我们再来看下图:

注意看图2,我已经把T3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对调了。问题是,T2的集电极电流能实现恒流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电阻R7和R2都会对集电极电流产生影响。怎么办呢?
我们来看图3:在这里,我们在T3的基极原来R5的位置更换了一只稳压二极管。这样一来,T3基极对Vcc的电压是固定的,从而它的发射极对Vcc的电压也是固定的。只要Rw和R2取值固定,则T3的集电极电流也固定,这样就能实现对电容C的恒流充电了。
我们来看一个实例:设电源电压为24V,稳压二极管Dw的稳定电压是4V,稳定电流为5毫安,于是R6为:
取为标准值6.2千欧。
那么T3的发射极电压是多少呢?我们设T3的基极和发射极间的压降为0.6V,于是T3发射极的电压为:
再设Rw和R2合并后的阻值为10千欧,于是T3集电极电流为: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其实T3是共基极接法,它的特点是集电极电流特别平坦,非常适合于做恒流源。下图是共基极接法的输出特性曲线:

共基极接法的电压放大倍数
小于1。我们看到上例中基极电压是20V,而发射极电压为20.6V,因此其集电极电流必然是固定的,且与管压降Uce无关。
我们假定锯齿波的周期T=1ms,电容为0.22微法,则电容电压的最大值为:

于是T3管的管压降为:
于是锯齿波的参数为:谷点电压为0V,峰点电压为9.6-0.6=9V,周期为1毫秒。
为何锯齿波的波谷电压为0V?这是因为晶体管T1饱和时,它的集电极电压为0.3V。经过T2射极跟随器跟随输出后,谷点电压要减去T2基射间电压0.6V,故最低值为0V。
为何锯齿波的峰点电压是9V?这是因为电容上的最高电压为9.6V,减去T2基射间的电压0.6V,得到9V。
注意哦,射极跟随器是共集电极接法。
延伸阅读:
低压电气和低压电器技术——开关电器触头开断过程是什么样的?
低压电气和低压电器技术之3——浅谈低压空气开关中的“空气”和灭弧原理
低压电气和低压电器技术之7——浅谈低压断路器的限流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