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以东北三省为代表的工业城镇正面临环境与发展的双重挑战,如何实现绿色转型升级备受关注。
小编近日获悉,被誉为“钢铁之都”的辽宁省本溪市正在积极布局“区域能源规划与系统”项目,利用工业余热替代分散的燃煤锅炉为城市居民供热。居民供暖不用烧煤了,空气变好了,当地钢铁企业还开辟了盈利新空间,“区域能源”的应用可谓一举两得,值得国内其它工业城镇借鉴。
今天就跟随小编的脚步去看看本溪这座钢铁老城是如何探索并实践区域能源并实现绿色转型的吧!
“区域能源”重塑本溪
什么是区域能源?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许文发告诉本报记者,区域能源是区域供热、区域供冷、区域供电以及解决区域内能源需求的能源系统解决方案。
作为区域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区域供热可利用包括废热和可再生能源等不同类型的热源为城市居民供热采暖。值得一提的是,本溪市的区域供热系统采用本钢集团炼钢的工业余热作为热源,替代了传统的燃煤锅炉。
“钢铁企业余热余能资源十分丰富,如能将其充分利用,对降低产品能耗,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本钢热力集团总经理冯朝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工业余热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热能转换设备及用能设备未被利用的能量。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余热多在 30℃到160℃左右的温度下排放。如将这些大量余热直接排到大气中,不仅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还会引发热岛效应、增加工业耗水。
据悉,辽宁省环保厅、本溪市政府、本钢集团和丹佛斯(中国)有限公司早在2014年1月就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同年6月,本溪市余热供暖项目全面启动。
“2015年,我们开始拆除小区燃煤锅炉房。”丹佛斯中国供热事业部销售总监张光宇表示,“截至目前,我们同本钢热力公司合作通过重建和改造供暖设施,共实现本溪市超过200多万平方米的余热供暖面积。”
据冯朝辉介绍,该项目的环境效益显著,可有效减少本溪市在供暖季的燃煤使用近2万吨,预计到2020年,全市主城区50%(1535万平方米)都将实现余热利用。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大气环境日益恶化、能源浪费现象严重,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剧了快速增长的供热需求与环境压力之间的矛盾,节能高效的区域供热系统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
2015年末,国家发改委、住建部正式印发《余热暖民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通过集中回收利用低品位余热资源,替代燃煤供热20亿平方米以上,减少供热用原煤5000万吨以上。而刚刚公布的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实施余热暖民等重点工程”。
双层收益不可小觑
本溪市在推进区域供热系统项目过程中,不仅减少了钢铁企业的污染排放,有效降低了燃煤使用量,还减少了工艺需要所消耗的高品位能源,从而大幅度降低了能源投资及运行成本,为本钢集团带来了新的盈利空间。
“除了出于环境方面的考虑,本钢也是为了自身企业的生存,现在钢铁企业效益不佳,燃煤成本高,还面临去产能的巨大压力。”冯朝辉表示。
记者了解到,本钢热力公司在2014年前长期亏损较大,在推进余热供暖项目的过程中,该公司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在2015年首次扭亏为盈,实现了100多万元的盈利,用于核心设备更新改造的成本已经收回。
“这个项目未来总投资共计11亿9千万元,我们预计建成后,本钢热力每年利润将在1亿元左右。”在冯朝辉看来,区域供热系统可为传统工业企业开辟新的盈利空间,为目前经营困难、面临产能过剩的钢铁企业提供发展的新机遇。
如何复制本溪样本?
本溪市全貌
作为“钢铁之都”,本溪市正是我国众多工业城镇在探索绿色转型升级之路上的缩影,其实践区域能源的成功经验在我国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区域供热系统在本溪市的成功应用主要得力于政府与企业间的配合协作,特别是政府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十分关键。
许文发告诉本报记者,包括区域供热在内的区域能源规划必须由政府主导、组织和协调,而非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单独就能完成。对此,丹佛斯中国区副总裁车巍也表示赞同,“区域能源项目的推进需要政府、工业、区域能源企业等多方利益相关者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协同合作。”
冯朝辉向本报记者坦言,“如果没有本溪市政府牵头做规划,项目就实施不了。”据了解,本溪市政府将这一项目纳入了该市“十三五”供暖规划。此外,辽宁省环保厅还奖励本钢热力集团1000万元作为前期研发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政府的主导角色非常重要,但项目的成功实施仍要借助于成熟的商业模式和企业间的协作。
作为此次项目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丹佛斯在区域能源领域已有数十年的推广经验,曾参与丹麦等欧美国家众多城市的区域能源项目建设。
“在中国的推广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决策者往往只急于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却忽略了整个系统的问题。”车巍如是说。
在他看来,避免碎片化、从整体考量来制定区域供热规划非常重要。宏观来看,区域能源就是要建立整套系统,最终实现供热、制冷、生活热水以及电能生产与供应协同配合技术的多样性。
尽管本溪已经在余热利用项目上取得了的一定成绩,但这并非一蹴而就,记者了解到,本钢热力集团曾遇到技术瓶颈与融资难等问题。
“如何将钢铁工艺与供暖工艺良好结合就是难题之一,但经过两年的研究工作,技术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冯朝辉表示,“目前项目实施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融资问题,行业不景气,即使是生存下来的钢铁企业独自运作这样的项目恐怕都会遇到资金问题,所以希望国家能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对此,车巍也指出,在传统能源系统向现代区域能源系统转型过程中,往往需要较大的初期投入,所以相关金融支持非常重要。但是,本溪等案例的实践证明只要合作各方达成共识,采用先进、有效的解决方案,在短期内收回投资成本、实现多赢是完全可能的。
原标题:不烧煤还赚钱了?看“钢铁之都”本溪如何实践区域能源实现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