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春光明媚,正是施工的好时机。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供电公司新建的10千伏姚集石门线路施工现场,因地形受限采取人工牵引调整线路,每个施工人员肩上承受60~120公斤的重量,几乎在地面匍匐前行。
类似的配网建设场面贯穿了武汉供电公司整个2015年。这一年,该公司启动有史以来最大的城乡配电网改造,全年完成投资19.86亿元,新建、改造农网中低压线路3966千米,新增配变容量23.2万千伏安,改造低电压台区1117个,减少低电压客户11.34万户。这仅仅是一个开端,到2020年,武汉供电公司每年配电网建设投资将达20亿元左右,建设改造规模前所未有。
向管理要安全,平均每天100多处施工现场安全无事故
3月22日,武汉汉口配电运检室主任柯有智辗转汉口各地,查看配网改造现场。他说,这种工作状态贯穿了去年一年,最多的一天,有30多处施工现场需要安全督导。
对于武汉供电公司各级管理人员来说,柯有智的这种工作情形是他们的工作缩影。去年,该公司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现场每周不少于2.5天,通过安全履责到位,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在这场面规模宏大的城乡配电网改造中,仅参与改造的施工队伍就有300支、施工人员近6000人,每天遍布武汉城乡的施工现场有100处之多。
对此,武汉供电公司细化业主项目部、监理项目部、施工项目部“三方”安全责任,实现“同进同出”安全制度,现场安全闭环管理。同时,在市公司层面成立了30人的安全稽查队伍,分成6个稽查小组不间断开展交叉稽查;开发运用作业现场安全过程在线管控奖励信息系统,实时监控施工现场动态。
向机制要进度,举全公司之力高效协同推进施工
在武汉供电公司全程负责配网改造的经研所副主任陈刚心中,进度!进度!是他每天必须关注的第一要务。以物资供应为例,其配送量就是往年的5倍。
作为全年的“一号工程”,武汉供电公司还健全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制度体系,实行市公司和基层单位两级“一把手”负责制,在春节长假后第一天即组织召开启动会,签订责任状,举全公司之力克难攻坚、全力推进。该公司抽调发策、生产、营销等多专业的精兵强将,成立由133人组成的12个配网改造工作专班;参照基建项目“三个项目部”管理模式,在各基层单位成立11个业主项目部、22个监理项目部和218个施工项目部,构建上下联动、协同融合、各司其职、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出台配电网工程管理“十条禁令”,严格监督;编制工程管理手册、工程通用设计、监理工作标准、业主项目部工作清单等制度文件。
向标准要质量,实施“一号工程”,共谋长远发展
武汉供电公司提出,要向东部一线城市看齐,以“网架坚强、装备优良、供电可靠、国内一流”为目标开展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所有新建和改造的台区要确保满足10年内的供电需求。
记者了解到,武汉东西湖地区过去一个国营农场,因历史遗留原因,配网欠账较多。东西湖区供电公司在改造中,从变台选址、杆洞定位、电杆埋深等方面现场仔细勘查,在电脑设计图上反复演算,直至各项数据计算“精准”;从变台到线路、从高压引下线至电表箱,大到变压器、杆塔,小到螺栓、拉铁都经过精细检验。该公司联合按质部、监理部门对工程进行收尾工作,以最严格的态度审查每一项环节,并针对不足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直至达到要求,确保竣工验收“精益”。
这个是武汉供电公司把好设计、物资、工艺和验收关,在每个环节精益求精的真实写照。通过建设,该公司实现城区配网自动化全覆盖,远城区10千伏线路实现全联络,做到“减少旧账,不欠新账”。同时,坚持统筹兼顾,形成“成片建设,一贯到底,不走回头路”的建设机制,提高配电网整体投资效益和发展质量。
向改造要效益,农村成为用电增长的主动力
“以前由于电压不够,我不敢扩大养殖规模。现在电力又足又稳,无论生产还是生活,供电没有一点问题了。”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三屋村早林咀湾村民李福喜道出了农村客户的心声。
林咀湾现有村民50多户,原有变压器容量为80千伏安,最大供电半径0.8千米。由于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该村率先开办了大棚种植、淡水养殖、家用工厂等农副业,原有的供电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地村民的用电需求。在农网改造中,供电企业为该湾新增一台200千伏安配变。
有投入就有收益。武汉供电公司全年有效解决了近7万农村居民的用电问题,农网低电压投诉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51.32%,中低压配电线路故障停运率月均下降17.5%,95598投诉工单同比下降51.71%。去年武汉电网冬季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的当天,配网抢修量同比却下降了60%。
去年,受经济新常态的宏观形势影响,武汉市工业增长势头放缓。在此严峻形势下,武汉供电公司全年完成售电量383.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5%,位居全省第1。逆势增长的背后,主要是农网改造有效释放了农村地区的用电潜能,为经济新常态下的用电增长带来了重要支撑。
原标题:配网改造释放用电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