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润电力(广东)销售有限公司在广州南沙揭牌成立,该公司成为广东省经信委已批复的首批13家试点售电公司中首家揭牌的公司。去年11月28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批复同意重庆市、广东省为首批售电侧改革试点地区。继今年2月3日重庆市首批12家企业与新组建的售电公司签订合同后,广东省也拉开了售电侧改革大幕。
巨头参与多方紧随
新电改9号文提出多途径培育6类市场售电主体,明确“允许发电企业投资和组建售电公司进入售电市场,进行直接交易的同时从事售电或配售电业务”。售电市场开始受到能源企业和各路资金的热捧。
去年6月,由华能控股的北方公司与内蒙华电成立了五大发电集团旗下首个售电公司——华能内蒙古电力热力销售有限公司。随后,各大电企均开始对筹建售电公司、进军售电市场进行探索与布局。截至目前,五大发电集团已成立售电公司共12家。此外,包括神华、华润、中广核在内,许多在发电领域拥有大量资产的企业也以不同形式纷纷成立售电公司;三峡等水电企业因水电在价格上的优势,亦参与进售电领域。
去年以来,经济增速放缓使得电力过剩问题凸显,燃煤发电上网电价的两度下调更是让以火电为主的传统电企感受到压力。有发电企业人士表示,在包括节能减排改造和电价调整、利用小时数下降等因素作用下,电力行业尤其是火电行业,将在今年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如何更好开展售电工作,借助改革为自身谋求更多效益,正成为发电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去年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了新一轮电改的6份配套文件,对9号文中规划的改革任务进行了细化,对输配电价改革、电力市场建设、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售电侧改革等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上述人士称,作为售电侧改革的首批受益者,具有售电牌照的大型发电企业凭借其所拥有的低成本电力资源与优质的客户资源,有望在售电侧竞争市场中拔得头筹。
然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成立的售电公司已有300余家,而拥有发电企业背景的售电公司占总数的比重仅为五分之一。日前,国内最大的棉纺织生产商魏桥纺织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31.86亿元收购共计132万千瓦的热电资产,以进一步发展其售电业务;另一方面,相比传统央企与国企,民营企业在前期对市场的争夺中显得更为主动与积极。以广东省为例,在华润电力(广东)销售公司成立前,广东省已成立29家售电公司,其中央企、地方国企及混合所有制企业仅为8家,民营企业则高达21家。
开辟市场助力转型
经济新常态下,制造业等传统行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下降,售电市场的放开对民营资本和非电资本形成了强大吸引力。根据相关机构测算,放开后的售电市场总收入可超过2万亿元,利润可达到千亿级。
3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扩大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有关事项的通知》,2016年将北京、天津、冀南、冀北、山西、陕西、江西、湖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等12个省级电网,以及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的电网和华北区域电网列入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
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为购售电市场改革提供了条件。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称,独立的输配电价体系是推动直接购电的前提,电力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直接购电。山西省日前发布的电力体制改革规划目标提出,到2017年实现电力需求方和电力公司直接电力交易占比达到30%。报告中指出,随着北京和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建立,预计国内直接购电将加速增长。
按照广东省经信委要求,广州开发区内年用电量1000万度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参与2016年直接交易市场,该批用户可向发电企业购电,或自主选择一家售电公司购电,或在广州电力交易中心集中竞价市场购电。
据华润电力相关人士介绍,华润电力(广东)销售公司已与广州开发区12个试点工业园区签署购售电意向书,根据其用电量情况给与0.8至1.5分钱的度电价格优惠。“通过为大客户提供优惠电价,仅华润电力售电公司一家,即可为用户节省用电成本2000万元以上。”
一名电力行业分析师向记者介绍,从现有的“试点-推广”的改革路径上来看,区域性的地方市场是改革的最大突破口。一方面,电力改革从试点省份逐省推广,增量市场的争夺将在各个试点省域内逐次展开。另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保护和扶持本地企业的政策有望成为推动辖区内电力交易市场化的推动力。
“因此,未来电力交易市场化进程有望形成以省为界、相对独立发展的区域性细分市场竞争格局,把握好地方经济发展政策和争夺区域内优质客户资源是这一时期竞争行为的核心内容。”该分析师说。
售电具体操作有待探索
去年年初,新电改9号文还未正式出台之际,深圳、蒙西已获批复成为首批电改综合试点。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试点的情况并不十分乐观。一方面,电网的建设还不到位,在没有形成完备的跨区域输配电网络之前,水电、新能源等电源的优势并不能完全得到体现。另一方面,售电公司在热情高涨的同时,仍缺乏一个电力交易市场的框架,各方面技能的缺位使得售电侧暂未展现出生命力。
业内普遍认为,售电侧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但输配电改革是形成市场环境的先决条件。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扩大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的通知》,将输配电价改革全面提速,并给出了时间表,在2017年将全面启动输配电价改革。可见,未来两三年内,输配电价改革的试点工作成功与否,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电改能否真正落地。
伴随越来越多售电公司涌入,售电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电力资源又是一种高度同质化的商品,因而对售电公司而言,未来市场竞争的焦点将集中在差异化的综合能源服务。而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前提,是售电公司对于用户信息的掌握,以及电网公司提供的业务支持。
现阶段,输配电改革、售电侧改革、交易中心建设等各项改革工作尚未得到有机结合,目前电网公司对于用户信息以及输配电相关业务上的垄断,电力交易中心的探索也刚刚起步,这些因素都使售电公司业务受限,个性化、差异化服务无从谈起,更多只表现为向大用户提供直接购售电业务。
大用户直购电仍是现阶段售电业务的主流形式。对于发电企业而言,在装机过剩和用电量增速减缓的环境下,与大用户签订合同可以有效保障自身效益;对于企业用户而言则可以降低用电成本,增强企业活力。但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的低边际成本的优势无法在这种交易模式下得到体现,购售电双方多选择的、自主选择的交易对象、电量和价格,才是最合适的电力交易模型。
根据9号文要求,注册资本在2亿元以上的售电公司不限制交易电量。据统计,目前达到此规模的售电公司已有58家。这一门槛的设定,一方面为售电公司的资质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也向这些大型售电公司释放出了创新形式,开拓市场的信号,鼓励这些有资金实力的公司主动探索售电业务的具体开展方式。
原标题:售电具体操作有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