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晚上,在山东省邹平县,由上海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的榆横—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线路24标段项目部内,项目部成员端着碗,站在沸腾的锅边,等候着汤圆出锅。
目前,虽然很多施工队还未集结完毕,但项目部驻地却是人声鼎沸,他们在节后就赶赴现场,为工程复工做好充足准备。
独创“三级风险防控卡”
大部分复工后的特高压工程,都面临施工队伍更迭产生的配合问题。而且在节后,一般都是大批量施工作业的开始。如何有效应对更加忙碌的施工所带来的安全风险,是项目部首先考虑的问题。
24标段自去年年底结束全部基础浇筑后,便开始组塔。春节过后,项目部马上要进行大规模的组塔作业。所以,春节一过完,项目部成员就火速赶回现场,进行复工前的准备。这其中,安全风险防控自然是最重要的一块。
“由于过年时人员流动,复工的施工队内60%左右的施工人员都变化了。”项目经理钱土根说,“在他们到来前,我们要做好安全规程宣贯和考核的准备,这是第一步。当然,为了应对后续的工作,我们还有特殊的做法。”
钱土根口中的特殊做法,就是上海送变电公司项目部独创的“三级风险防控卡”。该防控方法是将安全管控职责分为3个等级,从施工队到班组,再到项目部,形成上下联动、由点到面的安全管控模式。“复工以后,24标段的组塔工作将全面铺开,组塔作业点多,分布距离又远。我们发放给每人的三级风险防控卡,在多区域同时开工时,施工人员有任何问题,可以找到施工队管理人员,施工队管理人员的安全问题可以到达班组,班组的管理问题可以传达到项目部。”钱土根说。
“这种防控方式不仅防控面广,而且传达速度快,可以将责任从集体落实到现场工作的每个人。”钱土根笑着说。
采用“一塔一方案”组塔模式
安全风险问题有了解决方案,接下来要研究的就是如何保障组塔质量了。返回项目部后,项目总工陈懿麟特意组织了一次会议,为项目部成员们讲解复工后的组塔工作开展。他将重点放在组塔的方案上面,“一塔一方案”是会议的重点内容。
24标段线路全长36.103千米,为同塔双回路钢管塔架设,新建铁塔65基。在这65基铁塔中,包含了20多种塔型。且这些铁塔分布的地理位置也各不相同,有的在山脚、有的在山坡、有的在山顶,这为确定组塔方案带来不小的麻烦。
负责编制组塔方案的陈懿麟与项目部人员几经探讨,并与业主方面多次沟通,最终决定采用“一塔一方案”的组塔模式,即为每基铁塔撰写组塔方案。“除去塔型多的情况,在山上组塔还要面对山坡高低差造成每个铁塔落脚不同的问题,所以‘一塔一方案’是必须做的。”陈懿麟说。
组塔方案的确定,也给年后复工带来了保障。运用“一塔一方案”,不仅让施工队可以照“案”办事,省去了临时调整的麻烦,还大大提高了组塔质量,确保组塔作业高效进行。
重型索道保障物资运输
由于现场将进入组塔高峰期,为保障塔材供应及时,项目部在节前就与塔材供应点沟通完毕,确保节后迅速将组塔构件运送到位。
24标段内的铁塔均为同塔双回路钢管塔,相较以往单回路角钢塔,它能有效节约线路走廊,同时其承重能力更强,安全性更高。但钢管塔每基重量是角钢塔的2倍,每基总重在200~300吨,分拆下的塔材每件也有2~3吨。
“在基础浇筑阶段,我们运输砂石用的都是轻型索道,有效载荷只有1吨,显然不能用来运输钢管塔塔材。”陈懿麟说,“所以在组塔前,我们将轻型索道全部换成了重型索道。”该重型索道是上海送变电公司首次在工程中使用,有效载荷可达4吨,可以安全有效地运输钢管塔塔材。
“我们还将应用重型索道来运输组塔用的抱杆,这样我们在山上的组塔也能实现安全高效。”陈懿麟说。24标段共采用15条重型索道替换原有的轻型索道,总长达20千米。这些重型索道的替换方案已全部准备就绪,架设工作在复工后将全面展开。
原标题:节后复工防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