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被泡沫打的遍体鳞伤的时代;
“4万亿”为代表的需求扩张政策。使中国太多的产业处于供给过剩和供给老化的阶段;
2015年,“矿业寒冬”四个字迅速蹿红中国矿业界;
2016年,我们预计这个冬天会更加凛冽,矿业人“号寒啼饥”~

2016.1.5 李克强主席与煤矿工人合影
1月5日,也就是元旦假期刚过的第二天,李克强总理来到山西焦煤集团官地矿,在满脸黝黑的矿工人丛中,总理紧紧握着他们的手说:“你们自己常年在黑暗的井下工作,却照亮了他人。有人说你们是煤黑子,我说你们是煤亮子。煤炭工人不仅是山西的脊梁,也是国家的脊梁。”
总理一番暖心的话,背后却总有让人仔细琢磨的韵味。
先觉者已经体会到,近几年中国矿业开启了震荡调整模式,进入升级转型的快车道。矿企将在成本和结构的双层挤压下进行淘汰,踏上新的迭代之路。而在此背景下,克强总理此次调研意义深远。
下面,“矿业界”就此次调研进行解读:
李克强此去山西,除了山西焦煤集团,4日还考察太原钢铁集团,并且同样讲了一句暖心的话“太钢以不锈钢闻名,相信你们能把困难扛过去!好钢要千锤百炼,好产能要优胜劣汰。希望你们用‘不锈’精神和智慧,浴火重生,重振雄风!”
而煤炭和钢铁恰恰是中国经济下行下,承压最大的两个行业。以煤炭业为例,据相关统计2015年全国已经关停的煤矿已经超过500家,这意味着数以十万计的人可能已经失去工作。而山西省属五大煤炭企业的银行贷款均达到千亿元以上,截至今年6月底,五大煤炭省属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78.5%。
选择山西,从下面一组数据也可以看出端倪。2015年上半年,31个省市区中,山西则是倒数第二,2.7%,仅仅领先辽宁0.1个百分点。对比来看——2012年,山西的GDP增速还是10.1%;2011年,则是13%;3年时间,数字则从8%、4.9%掉到了2.7%。
如果你要问:“现在的中国哪个省最痛?”,山西能咳着血告诉你:是他。
这一点可以从山西的产业结构来分析,2010年时,煤炭、焦化、冶金、电力、化工建材六大高耗能产业的消费量,就占到了山西全省工业消费量的90%以上,其单位产值能耗更是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供给侧改革强调的“去产能、降库存、防风险”的大浪潮下,山西已经走到了风口浪尖。
2015年12月份李克强曾表示:“对旧动能要下决心淘汰一批,更多地改造、升级一批。要有勇气对“僵尸企业”、“绝对过剩产能”的企业狠下刀子。这也就是为什么李克强到山西后,选择在煤矿、钢铁厂调研的原因:煤炭和钢铁属于典型的过剩产能待消化领域,让他说出“好产能要优胜劣汰”、市场出清的话。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外出调研的还有习主席。
相反的是习近平去了一个和山西分属经济两个极端的省份,在中国经济普遍困难的局势下,重庆却呈现出逆势上扬的局势。连续两年,重庆的GDP增速都已经领跑全国。
重庆的房地产,是按照实用面积出售的;过去15年,全国钢铁产量从1亿吨跃升到10亿吨,重庆始终是600万吨;过去8年,全国煤炭产量从20亿吨到达50亿吨时,重庆一直维持在4000万吨;全国火爆、进来频频引发事端的P2P信贷,重庆的态度是“基本不碰”;2014年,重庆的电子信息和汽车则增长20%,加起来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占比达到25%;京东方,今天都快涨停了。
重庆经济发展的模式可能成为试点,在全国推广。当然山西是最应该学习的一个。
可以预见,今年一季度,这些政策有望落地:
1、国家有望进一步减免矿业相关税费;
2、国家有望降低电价、水价等生产要素成本;
3、国家有望推动煤电一体化、矿业与冶炼一体化进程;
4、国家有望投入基金,推动矿业技术进步和绿色发展;
5、国家有望加大矿业产业走出去、国际产能合作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6、国家有望出台更加积极灵活的财税政策刺激经济发展;
7、国家有望推动金融改革,助力矿业;
8、国家有望加快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效率;
9、国家财政有望出钱兜底失业工人生活和养老保险问题;
10、国家有望在一些煤炭或者矿业大省开展产业转型升级改革试点。
原标题:真相丨李克强下煤矿的终极目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