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乌镇,枕水而眠,跨越了千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里开幕。10时30分,大会准点启幕。那一刻,华美宫灯光璀璨绚烂,世界在聆听中国的互联网声音。那一刻,华美宫地下室配电房静谧如斯,电力保障人员在聆听开关设备的浅吟轻唱。乌镇,以世界一流配网之姿,充满智慧,电力十足地妆点

首页 > 输配电 > 输配电 > 智能用电 > 评论 > 正文

互联网+供电 互联网云技术将如何影响电力行业?

2015-12-17 09:26 来源:国家电网报 

小小的乌镇,枕水而眠,跨越了千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里开幕。

10时30分,大会准点启幕。那一刻,华美宫灯光璀璨绚烂,世界在聆听中国的互联网声音。那一刻,华美宫地下室配电房静谧如斯,电力保障人员在聆听开关设备的浅吟轻唱。乌镇,以世界一流配网之姿,充满智慧,电力十足地妆点这场盛会。

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前夕,供电员工在展览馆进行负荷测试。冷丽华 摄

“负荷1062.8千瓦,电流1553安培。”设在浙江桐乡市供电公司乌镇供电所的应急指挥中心里,运营监测中心专责程烨认真而从容地记录下枕河国际会议中心实时的用电数据。互联网的现实与梦想在乌镇交织,引入互联网+元素的电网,展示了聪慧的特质。

程烨和值班员们的从容,仰仗的正是新投入使用的“政治保电指挥系统”。这套系统可实时采集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地理信息、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视频会议、图像监控等七大系统的数据,可实时掌握客户侧接线方式及电力设备,对重要保电场所运行环境实现在线监测。通过所有数据集中整合分析,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了集中监测和统一指挥。

乌镇供电所所长朱晟宇介绍,整个景区由来自不同变电站的4路电缆以双环网方式接入,在会议期间还配备应急发电车、不间断电源等,这意味着,一旦某环节设备出现故障,系统在0.5秒内即可自动切换到另一路电源,确保客户不停电。可以说,景区内的电网已经具备国际一流配网水平,户均年停电时间小于5分钟,99.999%的供电可靠率可媲美香港、纽约等先进城市。

此外,在乌镇,所有电缆都已入地,游客看不到电杆,不见纵横交错的电线。今年以来,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在桐乡建成1座20千伏联络站,新建2条20千伏架空线路20.57千米、4条10千伏电缆线路27.38千米;完成中低压线路维修101千米,安装杆塔防撞围栏282个、电缆工井100口等;将景区外围姚太公路沿线11条配网线路全部改成地埋电缆。与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供电服务相比,乌镇电网改造升级后,实现了主会场从0.4千伏至500千伏所有电压等级的双电源、双线路、双接入,供电保障能力大大提高。

相比去年,再见乌镇,人们惊讶于互联网给这里带来的巨变。短短一年,乌镇已经允许超过5万人同时通过4G网络上网;在公共自行车服务点,游客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直接借车。智能路灯也上场了。不久前,桐乡供电公司在乌镇隆源路安装了26盏智能LED路灯。通过后台的互联网智能系统,根据路灯位置、天气情况、实时人流及车流量等,这些路灯会自我调整开关时间和照明亮度。

国网浙江电力在服务上也做足了准备,建立统一指挥机构,完成电网及客户侧设施隐患排查、应急预案完善及综合应急演练等工作。今年4月,该公司为27家保供电客户建立“一馆一册”“口袋书”“保电卡”,对所有涉及保电的变电站、输配电线路建立“一站一线一册”,按照分区分段网格化管理,实现责任到设备、到岗位、到人员。从乌镇外围500千伏输电线路、变电设备,到220千伏、110千伏线路、设备,乃至客户配电设备,国网浙江电力集全企业之力,层层落实,累计投入应急抢修、线路巡视、变电、安保等各类保电人员1800余名,齐心协力点亮乌镇峰会。

今日的乌镇,汇聚世界各地互联网大咖,论剑水乡,电力十足。

国家电网的“三朵云”

国家电网公司近日提出,将构建由企业管理云、生产控制云和公共服务云“三朵云”共同构成的“电力云”。这将对电力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如今的互联网正在改变和塑造所有的产业。以云计算技术为依托,所有行业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创造新模式,这就是“互联网+”。未来社会将利用云技术把过去分布在各个角落里的内容聚合成一个统一的网络,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会通过云技术连接起来,从而使分散在每个人身上的各种有价值的、在传统社会无法利用的资源,在互联网上被发现、被激活,呈现更加便捷的生活。

那么,互联网云技术将如何影响电力行业呢?

公司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这要解决诸多问题,包括电源技术、电网技术、储能技术等等,而更重要的就是信息通信技术,包括了企业级和全社会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等相关技术。为了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公司启动了相应的信息通信工作的支撑工作,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广泛应用,建立电力云和电力物联网,从而支撑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其中,大数据是核心,云计算是处理方式,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是信息交换方式。

公司发布了《信息通信新技术推动智能电网和“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大云物移”等新技术在智能电网和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创新应用,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项目标、六大领域;四条主线、六年计划”。

公司将建设人、设备和数据广泛互联、双向互动、智能处理的电力物联网,研发实施具有大数据处理和移动交互能力的一体化云平台,构建形成由企业管理云、生产控制云和公共服务云“三朵云”共同构成的电力云,全面支撑公司企业经营管理、电网生产控制和对外公共服务业务,推动公司传统产业升级,促进新型互联网业务发展,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软件应用、能源交易和电子结算等云服务,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和新型智慧能源企业。

电网智能 保电从容

晚上9点,走过熟悉的青石板,此刻的乌镇正在静谧中等待喧嚣。这是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前的最后一夜,保供电应急指挥中心副指挥长高小飞内心的激动多于紧张。

与首届乌镇峰会相比,此次世界互联网大会规格更高、内容更丰富,保电压力也更大。不过高小飞并不慌乱,显得十分从容,他说:“这份从容源自主网架构的坚强,源自配网的智能。”

今日的乌镇电网与昔时不可同日而语。去年,乌镇景区靠单一电源供电,所以保电方案翻来覆去修改了很多遍。今年,主会场实现了所有电压等级的双电源、双线路、双接入,供电保障能力大大提升。14日,高小飞和同事配合会务筹备组开展全流程综合检查,主会场进行了电力中断检查,即模拟网供电全部中断的极端情况,检查电力切换能力。检查的结果让人十分满意,高小飞说,这就叫“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主会场、“互联网之光”展览馆……所见之处灯火通明,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在为大会主会场供电的配电房里,用电检查班成员正一丝不苟守护着设备,他们对设备运行状况了然于胸。高小飞介绍说,他们开发了一套“大系统”,将电网运行、设备状态、配网抢修态势等数据全部纳入其中,融合电网运行实时潮流、实时负荷等情况,通过分析开展预警预判、应急指挥,这让保电人员更多了一份从容。徐俊钐

老王班长的自拍

12月16日早上7点,乌镇峰会主会场配电房里,一夜无眠的王小平甩甩头,右手拍拍脸颊,左手拿起手机,熟练地进入自拍模式。接着,他把自拍照用微信发给妻子,俏皮地写道:“老婆,向你报到!”

发完微信,他抖了抖手脚,解掉戴在脖子上的颈托。

“班长这是造假给嫂子看呐!”一旁的搭档张树勤不客气地甩了一句。

原来,王小平患有严重的颈椎盘突出,国庆时刚做了手术。出院后,他不顾“休息一个月”的医嘱,戴着颈托就去上班了。王小平的妻子知道他的脾气,拦也拦不住。

也怪不得王小平“不听话”,作为桐乡供电公司营销部用电检查班班长,王小平负责客户服务,对接乌镇峰会各大场馆。营销服务岗位上和客户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是桐乡供电公司出了名的工作狂。整个十月,王小平每天戴着护颈套,在乌镇景区内的配电房、开关站等改造现场来回奔波,排查27个保供电点的设备缺陷,组织景区电工培训,与会务组协调进驻景区的10辆应急发电车停放位置……仅仅是“互联网之光”展览馆22000平方米的场馆内,王小平和同事把里面200多个展位用电情况排摸了多遍,确保安全用电告知书通知到每个出展方。

每天在乌镇的角角落落步行,少说也得走十几公里。近来王小平常觉手脚有些发麻,他知道这是手术后没有休息好的后果。妻子担心他的身体,再三叮嘱他方便的时候一定要戴上颈托。可是,王小平忙得像只陀螺,只有累极了才会想起颈托。为了不让妻子担心,王小平学会自拍发微信,每天都拍张戴着颈托的照片,可实际上戴着的时间非常少。

“戴着颈托舒服很多,但工作的时候实在不方便。”王小平一边说着一边把颈托放进包里,然后迅速回到办公桌前,紧盯着桌上枕水国际会议中心的智能监控系统,仔细查看用电设备的运行状态。“A相电流已经1000安培了,注意观察。”通过监控系统,王小平和值班人员不时地沟通,这时的他已经完全进入了工作状态。徐俊钐 刘红

帐篷一夜

夜色渐渐浓了,四周的灯光亮起来,乌镇变得格外热闹。12月15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前夜,在乌镇外围的20千伏西栅联络站,钱国勤和他的5位同事早早来到这里,今夜他们要在野外蹲守值班。

两顶帐篷已经在路边搭好,他们的身后就是要守护的220千伏安兴变电站到西栅联络站的20千伏线路。这条线路非常重要,直供乌镇景区。为了确保线路万无一失安全运行,嘉兴供电公司专门组织力量蹲点守护这条线路。钱国勤是海宁供电公司的一位输电线路工,今年已经53岁了,当他接到援助乌镇保电的任务时,心情既激动又忐忑,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漂漂亮亮地完成本次保供电任务。

温暖的江南水乡受冷空气影响,已经开始降温。在湿冷的天气里巡视了一天线路的钱师傅,没顾上休息,傍晚时已经蹲守在帐篷驻地,守护20千伏线路的160#~194#杆塔。这里地处乌镇外围的空旷地带,寒意十足,钱师傅换上了厚棉衣,拿着电筒、望远镜、红外线测温仪等工具,和搭档一起巡视设备,记录情况。回到帐篷驻地,他赶紧向保供电指挥中心进行汇报。

夜愈深,寒意越来越浓,帐篷外寒风四起。伙伴们觉得钱师傅年岁大了,让他休息一会儿,他都拒绝了。一个无眠的保电之夜后,钱师傅走出帐篷,伸了伸手臂,松了松筋骨,眺望远处,一轮红日正在远处的地平线上缓缓升起。刘红

扩展阅读:

为何世界互联网大会选址乌镇?

12月16~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乌镇隶属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西临湖州市,地处江南水乡。2014年11月19日始,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

1992年,乌镇才修建第一座大桥,短短22年就蜕变成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举办地,为何世界互联网大会选址乌镇?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曾对媒体说,专家组在全国寻找会址时提出几个条件,第一是互联网经济比较发达,第二是找一个像达沃斯那样的小镇,赋予它互联网的魅力,第三它能代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经过反复比较,乌镇是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最佳选择。

乌镇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此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繁衍、生息在这里。乌镇具有典型江南水乡特征,完整地保存着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

陈运和的诗《乌镇剪影》赞美道:“一个现代文明影响不大的世界,一张古老色彩依然浓重的史页。”

小桥流水,古色古香。世界互联网大会用现代文明之光点亮这座千年古镇,碰撞出最绚烂的色彩。

乌镇的智能路灯

夜幕降临,乌镇隆源路两侧的26盏路灯有一个神奇的变化——17时20分准时开灯,22时到24时亮度调节为原来的80%,0时到次日6时亮度降为原先的60%,6时准时熄灯。路灯开关、亮度调节,全都不需要人工操作,而是由路灯照明智能系统来远程控制。

智能电力的概念如今已走进乌镇人的生活。

原先隆源路两侧的路灯还是24瓦的庭院灯,亮度低,需要人工控制开关。自2008年起,桐乡市对普通路灯实行了LED灯改造,目前,乌镇已经全部改造完毕。之后,桐乡市供电公司开始探索路灯的智能化控制。今年1月,该公司在全省率先实施应用道路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将市区文华北路的108盏LED路灯纳入智能化管控,结合每条道路的经纬度、天气、人流量及车流量等因素,实现每盏灯自动开关及亮光调节,在LED路灯省电基础上,可再节能20%。

以1盏LED路灯1天工作10小时计算,1天可节能0.26千瓦时,乌镇隆源路26盏路灯1年可节约电量2467.4千瓦时,相当于200户普通家庭1个月的用电量。若是全市所有路灯纳入智能管控系统,那么1年就可以省下300多万元的电费。桐乡市计划在3至5年内,实现全市LED路灯全覆盖,路灯智能化控制也将逐步推广开来。

保电员工的微信火了网络点击量超44万

这两天,一条题为“互联网乌镇峰会一路一景随拍”的微信火了,阅读量超过44万,这条微信的拍摄和制作者就是桐乡供电公司营销部员工郭晓雷。

“当初觉得做这件事挺有意思,没想到有这么高的点击量,引起这么大的反响。”郭晓雷说,他是土生土长的桐乡人,对家乡有很深的感情。随着乌镇名声大震,走向世界,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记录下乌镇的每条路每处景,通过互联网,向世界介绍乌镇。

在这次大会中,郭晓雷作为一名保电人员,在乌将军庙配电房工作。大会召开前的这段时间,郭师傅每天忙完一天的工作,晚上下班后就在景区内用手机边走边摄。利用空闲时间,他自己制作了这条微信。郭师傅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虽然用手机拍摄,但构图和画面都非常有水准,他在照片中还对乌镇的每处美景都配上一小段美文诠释,读来赏心悦目。微友们竞相转发,短短几天时间,阅读量超过了44万,好评如潮,一些微信大号也纷纷转发,着实火了一把。

“互联网真是太给力了,一条小小的微信,能够带来如此大的效应,我这也算是为家乡宣传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郭晓雷说。刘红

原标题:互联网+供电 扮靓乌镇盛会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